高中數學雙動兩案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7-18 03:05:53
導語:高中數學雙動兩案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學案與教案相結合
教師教學要在一定的學案、教案指導下才能夠把握好教學的方向,也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布置作業,同時對自己的教學也才能及時做出更新和完善。針對學案設計來說,顧名思義要關注到學生的自主研究、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等問題上,制定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習方案。例如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一“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這個內容,教師便可以要求學生先自主去預習這一節的內容,在預習好的情況下嘗試做教材中的例題,從例題中學習課題內容。在課堂上,教師講解“集合的含義”時則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在預習中所了解到的“集合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表述過程中就是一種對自己學習的回顧,也會一種對自我學習的檢驗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表述也要及時糾正錯誤或者進行知識強化,還可以針對某些學生陳述的內容來要求小組學生進行討論,完善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繼續強化自己的學習,課后繼續進行相關課題的反思和深化探究。這一套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所制定的學習方案的實施應用,并且在應用過程中不斷改進學案。而針對教案而言,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如何在教學中提高效率、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這些都是教師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所應該涉及的內容。例如在學習“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時,教師就可以考慮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進行函數的學習;或者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情況,教師還可以考慮是否應該再次回顧初中階段的函數學習,為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的學習做好鋪墊;又或者在課堂上,是否可以進行小組交流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探究……這些問題就是教師教學方案中所該呈現的內容,所以學案與教案相結合才能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學生才能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才能掌握好有效的教學技能。
二、合理安排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是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的,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是相互契合的。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除了有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影響外,還應該有自身的自覺性控制和自主性探討來進行安排計劃。例如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關于“統計”的學習,首先教師進行學生學習的安排就應該涉及到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探究三個部分,這是教師引導性作用在學生學習安排中的體現。而學生自覺性和自主性的發揮也要從這三個部分去體現,比如“統計”這節包含的抽樣方法、總體分布的估計、總體特征的估計、線性回歸方程這些內容都應該在學生剛開始接觸“統計”這個章節時就必須了解的內容,并且建立這些內容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上針對自己存在的疑問進行提問,課后再次加深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這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具體內容。對于教師教學而言,教師也要通過課前任務布置、課堂教學手段設置、課后活動計劃安排等環節的考慮來完善教學。例如在學習“概率”這一章時,教師也要結合概率章節中關于隨機事件及其概率、古典概型、幾何概型、互斥事件等內容來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全面了解,概括其中的規律和不同,并且在課堂上以提問的形式來考察學生是否對知識點進行掌握,同時在課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際事件的概率探究,加強學生的實踐性操作。這些內容就就教師教學過程的具體內容。
三、能動性的提升
能動性是“雙動兩案”教學模式順利實施最根本的因素,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能動性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發展,教師在能動性的驅使下才能進一步地完善教學質量,學生在能動性的驅使下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例如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四教材中的“解三角形”這一章節,教師的能動性發揮可以體現在如何向學生解釋正弦、余弦的定理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如何把正切定理和正弦、余弦定理進行比較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解三角形過程中避免定理公式的記憶錯誤,或者怎樣啟發學生去思考關于余切這個教材未涉及到的概念從而開發學生的思維……同樣學生在能動性的發揮中,也要在學習中、生活中體現出來,比如針對某個數學問題加強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對課堂上的疑問做好標記找同學和老師詢問,對于一類數學問題尋找其他各種解決方法從而拓展自己的數學思維……這便是學生在能動性發揮方面的體現。所以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要兩種角色,能動性的提升必須在教師和學生兩者身上同時體現出來才有可能實現“雙動兩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體而言,“雙動兩案”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促進、共同提升的過程。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必須相互結合和相互關聯,使得配套的學案與教案能夠適應教師和學生的實際發展。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才有可能對自己的教學不斷進行改善和創新,學生也才會積極主動去反思和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整個教學系統才會進行良性循環。
作者:宋扣生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 下一篇:高中數學教育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