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04:17:00

導語: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管理論文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人教版)第10冊。

教學目標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各部分名稱、含義和分數的讀寫;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及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

一、新知學習準備(略)

二、新知學習

1.提出目標。首先我們學習分數的意義,通過對這一節內容的預習,你們能學到什么呢?

概括本節知識學習目標:①知道分數的產生;②理解分數的意義;③掌握分數各部分名稱、含義和分數的讀寫。

2.分數的產生。

(1)計算的需要。看分蘋果的電腦畫面:①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怎樣列式?(2÷2=1)小結:這個計算結果能用整數表示;②如果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幾個?怎樣列算式?1÷2=(1/2),這樣的計算結果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小結:這樣的計算結果不能用整數表示,需用分數表示。

(2)測量的需要:看用米尺度量黑板長度的電腦畫面:這是一把米尺,它是怎樣量黑板的,量得的結果怎樣?〔3米多一些(對著米尺某一刻度)不足4米,即不是整米數〕

小結:從上面兩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分數是由于計算和測量得不到整數的結果而產生的。

3.分數的意義。

(1)理解平均分

①觀察理解。請同學們看電腦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一塊餅)把這塊餅怎樣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呢?(1/2)(板書:2份,1份,1/2)你們怎樣知道它是平均分的呢?(因為它分得的兩份完全疊合,即每一份一樣多)

②操作理解。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折紙練習,看看我們是不是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請同學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把它平均分成4份,有幾種折法?(學生折后,與電腦演示的三種折法(如圖1)比較,并用紅、綠反饋牌示意反對或贊同)對其它的折法師生分析,評判。

附圖{圖}

③識別理解。再看電腦屏幕上這兩個圖,圖2的每一份能用1/3表示嗎?

附圖{圖}

圖3的每一份能用1/2表示嗎?為什么?

④結語:平均分就是分得的每一份都一樣多。

(2)正確認識單位“1”。

①表示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

(Ⅰ)用電腦顯示一張正方形紙。接著演示并提問:A.這個圖表示什么意思?(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B.表示這樣的1份,是這個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呢?3份呢?(板書:4份,1份,1/4;3份,3/4)

(Ⅱ)用電腦顯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計量單位。接著演示并提問:A.把這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幾份?(5份)B.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呢?4份呢?(1份是它的1/5,4份是它的4/5)

小結:一塊餅,1張正方形紙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物體。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我們都可以看作一個單位,叫做單位“1”,將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單位“1”除了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以外,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②表示由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Ⅰ)電腦顯示4個蘋果圖。接著演示并提問:這里是將4個蘋果組成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個蘋果?每份的一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1份,1/4)3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3份,3/4)

小結:將4個蘋果組成的一個整體,可以看作單位“1”。

(Ⅱ)電腦顯示6只熊貓圖。接著演示并提問“這里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呢?(6只熊貓)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了幾份?(3份)每份是多少只熊貓?(2只)每份的2只熊貓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呢?(板書:3份,1份,1/3)2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呢?(板書:2份,2/3)如果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呢?如果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6份呢?每份又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小結:把6只熊貓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

(Ⅲ)讓學生聯系實際舉由多個物體組成一個整體的例子。

總結:單位“1”不僅表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由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3)歸納分數的意義。

①討論概括這些例子的共同點:同學們,我們舉了這么多例子,都是為了說明什么樣的數叫分數,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例子有哪些共同點呢?請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②嘗試歸納:請小組代表回答,什么叫分數。

③與課本對照:打開課本85頁,看看課本是怎樣概括的,請一位同學回答。老師邊板貼(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分數)邊用強調的語氣重復這句話。

④找出并解釋分數意義中的關鍵詞:這句話的關鍵詞語是什么,請同學們找一找?(“單位1”、“平均分”、“這樣的”)“這樣的”是什么意思呢?“這樣的”和三年級學習的“其中的”有什么區別呢?

學生討論后,結合分數直觀圖歸納:“這樣的”和“其中的”在份數的表示上前者是沒有限制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4.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含義。

(1)自學:請同學們看書本85頁最后一段。

(2)檢測:請同學們看電腦,說出3/5這個分數各部份名稱和它們的含義。

5.分數的讀和寫。

(1)讀分數:

①嘗試:請同學們看電腦,這里有一組分數,即1/2,3/4,8/5,5/7,9/11,21/13,23/30,……怎樣讀它們?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②小結:分數是怎樣讀的?先讀什么?再讀什么?

(2)寫分數:

①實踐: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三個分數,看會不會寫,同時請一名同學上來板演。

②總結:說說分數的正確寫法?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評析:在新知學習這個教學重頭戲中,設計有5個教學活動。為首的是板書課題提出目標。這個根據學生心理需求,由學生提出的知識目標的活動很重要。這個目標可使課堂教學行為步調一致,便于學生主動的探索和參與;其次是教學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整個過程的展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主次恰當。特別是教學策略明確,具體體現在:其一,對學生通過自己努力能夠學會的材料,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討論、嘗試、自測、總結來完成。即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反饋,主動總結的辦法來提高學生從課本獲得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分數的讀和寫等就是這樣做的。其二,對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材料,如“分數的意義”則采用抓住其關鍵要素,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采取啟發誘導遞進反饋調控或分散難點各個擊破等兩種方式。譬如,理解分數意義中的平均分采用的是第一種方式,具體做法是在觀察理解中調控,在操作理解中調控,在識別理解中調控,最后通過小結來完成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確認識分數意義的單位“1”則采取第二種方式,即先認識單位“1”可表示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再認識單位“1”可表示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然后進行變式、舉例、總結。與此同時又緊扣反饋調控,使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另外對新知認知過程的設計,還特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認知過程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各種能力,這是值得稱道的。

(評析作者:陳立偉、蘇堪英、鄧福棠)

三、新知鞏固與發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