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04:25:00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管理論文

目前,課堂教學的改革正呈蓬勃發展的勢態,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根據筆者掌握的情況和研究體會,談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幾個誤區,并探討走出誤區的方法.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誤區

誤區之一: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提問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混為一談,導致課堂教學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問題設計欠合理化、科學化,提問隨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視對重點、難點的講解.啟發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誘導、點撥下,使學生通過親自嘗試探索,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將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的再發現過程.顯然提問式教學是貫徹啟發性原則的有效手段,但兩者不是等同的.提問不一定都有啟發作用,啟發性原則是否得到貫徹,不是看形式上的提問,而是看學生的心智活動是否達到頓悟.教學中如何通過提問來實施啟發式教學,文一給出了探討.

誤區之二:以“少講少練”代替“精講精練”

主要表現在教師對重點、難點內容不進行深入分析講解,照本宣科;以學生模仿練習為主,練習的題目無針對性、概括性、層次性;重復題型多次出現,學生機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知識前后之間聯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與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間的關系沒有講清楚,學生練習時套用書中公理,在判斷命題“(1)兩條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個銳角和一直角邊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誤時,用“HL”公理判為“×”.究其原因,是教師鉆研教材不深,講解不透,對“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適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謂“精講”,就是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水平為依據,以科學、藝術的教學方法為手段,作要言不煩的適度講解.所謂“精練”,就是以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水平為依據,以提高能力為目的,以科學、藝術的訓練措施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針對性的適量練習.精講精練的要點是內容精要、方法精巧、語言精練、難度適當、多少適量,決不是少講少練.

誤區之三:以《教師教學用書》代替備課筆記

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只看《教學用書》,不鉆研大綱、教材,不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教師教學用書》代替備課筆記,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脫離教學實際,教學無針對性.事實上,《教師教學用書》與備課筆記是兩碼事,不能等同視之.《教學用書》用來幫助教師分析教材難點、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處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導性參考用書.教師應根據自己的理論水平、學生實際情況來精心設計教案,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具體落實到每節課.《教學用書》是教學的宏觀指導,備課教案是教學的微觀落實,只有把宏觀指導與微觀落實統一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誤區之四:只重視教法改革而忽視學法指導

多數中青年教師素質較好,知識面廣,勇于改進教法,但在改進教法的同時卻忽視了學法指導,使教學效果不能長時間鞏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師對學法指導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是一個正在研究的課題,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識是:學法指導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拘泥于形式,靈活處理.如在復習課中結合內容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復習方法:對比小結法、歌訣概括法、回憶再現法.在培養學生智力過程中,教給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方法;教給學生觀察數式和圖形特點;教給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對比、概括等思維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圖示記憶、列表記憶、歸納記憶、例證記憶的方法等.總之,學法指導重在提高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能力.

誤區之五:把數學教學看成是思維結果的教學

教學中,過分偏重于數學知識的工具性,忽視了它在發展思維方面的智力價值,削弱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忽視探索性非論證思維(直覺思維、形象思維)的培養,過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論證思維(邏輯思維)的訓練.在解題過程中,過分強調“框題型、對套路”,企圖強化思維定勢,結果使學生陷入思路呆板、單一狀態.改變這些教學現象,教師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要認真研究概念的概括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和解題方法的思考過程.

二、認真學習,加強研究,走出誤區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素質,是走出誤區的保障。

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鉆研數學教學法、數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在專業知識、理論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進取思想為指導;在教學藝術上,要立足實際,不斷創新;在教學改革上,要認真研究,結合實際走“用中求實,仿中創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發展的路子.把學習、教學、科研融為一體,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克服教學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觀念,增強新的意識,是走出誤區的根本。

教學觀念的更新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只有徹底摒棄陳腐僵化的教學思想,從全新的角度來認識、探索教學問題,才能使課堂教學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學觀念.如(1)過程暴露觀點:數學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再發現的過程,把怎樣思考、為什么這樣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尋找解題途徑等,準確、鮮明、深刻地展示給學生;(2)反饋矯正觀念:沒有反饋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是脫離實際的教學.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并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要的頻率的反饋與個別化的矯正性的幫助.其次,要增強新的教學意識.如(1)大綱意識:在教學中應嚴格按大綱要求進行教學.大綱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內容的范圍要求;二是知識點的層次要求.目前教學中超內容范圍的較少,而超知識層次要求的較多.(2)目標體系意識:義務教育每節課都有認識目標,目標制定要具體化,目標實現程度要清楚,便于測量、評價.(3)學生參與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真正體現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里的參與主要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參與,特別是差生參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