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06:26:00
導語:游戲課堂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電腦游戲可玩,但不可貪玩。如何引導孩子做到玩電腦,而不被電腦所累;要和電腦做朋友,而不是做電腦的奴隸才是最關鍵的。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智尚未健全,自制能力也有限。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靠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讓孩子合理安排玩電腦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
關鍵詞:歡樂、無痕、游戲、思考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電腦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網已成為人們的一種消遣方式,網絡游戲也成為了一種最新興的娛樂方式,而它也在青壯年人群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電腦游戲已經成為信息時代孩子們成長的見證之一。而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也是多不勝數,部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不可自撥,游戲成癮、荒廢學業,影響其身心健康并誘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更有甚至對游戲中的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的內容產生不健康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關部門和行業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盡可能減弱網絡游戲的負面影響,并向全社會呼吁健康綠色的網絡游戲。游戲是個人發展及社會文化發展的一項基本活動,是開始兒童教育的最好方式。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把教育引進游戲軟件化教學呢!但是游戲軟件能完成教學任務嗎?寓教于樂又該何去何從呢?電腦游戲軟件為教學服務的可行性我們針對這些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游戲的可供娛樂與消遣性
在我看來,對于低年級學齡兒童來說,教育活動更多的應以游戲的形式出現。因為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引導他們在游戲的形式中學習是最好的教育。當我們從“教師給學生一杯水”到“教師教學生如何去找水”的理論中進行教學反思的同時,這種教育手段成為我們大多數教師最終的夢想。我們就更應該通過“使用合理的用水”升華為“教會學生如何挖掘水源或生產水”的本領。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少年世紀論壇”上,一名來自山東的13歲女孩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這位名叫林粼的孩子是一位小電腦專家,她最初接觸電腦是從玩游戲開始的。她說:“我玩電腦游戲有自制、自理能力,不會上癮。如今我正在學基礎的電腦編程。”小林粼的經歷,似乎不是獨一無二的。據了解,大多數孩子學電腦都是從玩電腦游戲開始的。于是,有一種意見認為,讓孩子適當地玩玩電腦游戲有好處。他們說,如今當大人的不講玩電腦游戲的好處,只講孩子們玩電腦游戲影響學業,有點以偏概全;他們更不同意部分家長和學校把電腦游戲劃為“學習的頭號敵人”的做法。
然而,似乎更多的家長認為,玩電腦游戲會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由于電腦游戲是一種“電子誘惑”,孩子很難抗拒,一玩就上癮,所謂“適度”、“自制”都無從辦到。而且,游戲光盤中往往摻雜著不良思想文化因素(尤其是社會上的游戲機房中,此類不良光盤更多),由于孩子缺乏自制力,往往會受影響而走上邪路。與其花時費力去引導、檢查、制約,不如視之為“電子海洛因”,來個一刀砍掉。
二、游戲者的主動參于性
游戲是兒童自發自愿的、不受外力約束的自主活動。游戲沒有外在的目的,它產生于兒童的興趣、需要等內在動機,強調“過程”與“表現”,追求的是其本體價值——愉悅、享樂的功能,用兒童自己的話說即是“好玩”。然而,游戲與教學又有一定的聯系,其聯系主要表現在游戲使兒童享受樂趣,享受天性自由歡暢的同時也自發地促進了兒童身體、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游戲的這一附屬功能恰恰與教學所要達到的引發兒童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例如在上《有趣的七巧板》一課中,用多媒體播放FLASH動畫制作拼成的各種圖案,吸引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其中。“師:同學們玩過七巧板嗎?生:玩過!”一聽到“玩”學生們都精神倍增,注意力集中。通過在網絡上查找資料了解七巧板的歷史,探索七巧板的性質。認識到任何復雜的圖形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基本圖形。
三、游戲本身具競爭性
孩子生活在集體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集體意識,逐漸加強,逐漸有了競爭意識。通過競爭性的游戲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還可以增強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同時還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競爭的氣氛,并在游戲中去尋找取得勝利的方法和技巧。因此,競爭性游戲很受他們的歡迎。在游戲中過關游戲給學生提供了競爭的氛圍,為了取得勝利,就會認真的研究怎么玩。
這是一節乘法計算課,我們用游戲代替了練習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如下圖:
但是,在玩競爭性的游戲時,我們應注意的是,最后不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失敗一方都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獎勵,避免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勝利的一方,一定要表示出對他們的肯定,鼓勵他們在下一次的競賽中取得更好的進步;而對失敗的一方就更要進行鼓勵,給他們加油,為他們鼓勁,給他們在下次競賽中取得勝利的信心和勇氣。
四、游戲中必須具有的合作性
基礎階段是孩子智力以及各方面能力飛速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而且這個階段孩子對事物的興趣也大大地提高了。低段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過度時期,除了培養孩子自身的各項能力以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意識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要有所體現。對于孩子來說,游戲是培養他們這些意識的一個不錯的途徑。而且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增強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如左圖:勇闖數學城的游戲
在這個游戲中,兩個人必須合作好才能取得勝利。若合作的不夠默契,有可能被游戲里的算式砸死,或者是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過關。所以在這個游戲中,兩個人的合作至關重要。
五、游戲的規則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游戲中都應該遵守規則。孩子天生好動,在課堂上沒有約束自己的能力,而游戲的趣味性卻能使一個好動的孩子自主的約束自己。當孩子與伙伴們一起游戲時,他的思想情感開始向社會化發展,為了能與伙伴一起玩,他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與同伴發生爭吵吃了虧時,就要學習如何對待挫折和創傷。另外孩子在游戲中,在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在模仿成人的行為的同時,也在理解,模仿,學習著成人的各種行為品質。孩子在游戲中常喜歡扮演自己熟悉、感到親切可信的人:爸爸媽媽、醫生、老師、司機、解放軍、警察等,并常模仿、學習著這些角色的各種行為表現。一般來說,孩子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要高于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水平。如在上《我畫交通標志圖》一課中,一個日常過于好動、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擔任“警察”時,會以警察的優良行為的榜樣來要求自己,會堅持在交通要道上持續5分鐘的執勤,指揮交通保證行車安全和通暢,這會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警察工作的認真和辛勞,感受到其優良行為品質的熏陶。在游戲時,為有趣的活動所吸引,為了把游戲玩好,樂于約束自己,抑制自己的愿望,自覺遵守游戲規則,使自己的行動服從于整個游戲的要求。這能夠有效地培養孩子團結友愛、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公平地解決發生的爭吵和處理不同的意見,熱愛集體的良好行為品質,培養孩子學會考慮別人的需要,克服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六、游戲環境中的虛幻性與想像空間
游戲對孩子創造力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所有游戲都離不開想象,而想象和創造關系密切,不可分隔。沒有大膽的“異想天開”的想象,也就無所謂創造。仔細觀察孩子的游戲,就會發現孩子的游戲中充滿了奇特想象和不同凡響的創造與主動探索精神。游戲是孩子道德認識的源泉,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通過扮演角色與假想的各種人物交往理解著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明辨是非,體察真假、區別善惡、評價美丑。道德認識是孩子品德形成的前提,孩子的道德認識越全面、越深刻,孩子道德觀念就越明確,越堅定。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游戲形式,對孩子進行“曉之以理”的基礎教育。
據我所知,有一些中小學生就是通過玩電腦游戲,才產生閱讀中國古典名著興趣的,如《三國志》、《水滸英雄傳》等電腦游戲制作精良,情節繁復,人物眾多,使小玩家們在沉醉于電腦屏幕上的刀光劍影之后,有興趣去找原著來讀。
結束語:
電腦游戲可玩,但不可貪玩。如何引導孩子做到玩電腦,而不被電腦所累;要和電腦做朋友,而不是做電腦的奴隸才是最關鍵的。孩子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智尚未健全,自制能力也有限。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靠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讓孩子合理安排玩電腦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
總之,怎樣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才是人們必須面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現在很多網絡游戲確實不太適合孩子們玩,過于血腥和暴力的游戲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有負面影響.但是強行禁止孩子游戲并不是好辦法,這樣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研制一些既又高度的娛樂性,又對孩子成長有好處的游戲才是正途。如何才能把不能把游戲做成了枯燥的說教工具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最終努力的目標!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學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數學珠心算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