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業批改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04 06:43:00
導語:數學作業批改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批改作業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是一項融知識、能力于一體的科學性工作,具有極強的技巧性。
“全收全改”是長期以來被廣大教師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師通過全收、全批、全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對已講授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安排后續章節的教學,知己知彼,備好下面的課。學生接到教師批改過的作業本,心里有種踏實感,覺得這次作業已被教師認可,從而期待著去完成下次作業。但是,“全收全改”要花費教師大量的課余時間,教師備課及課外輔導時間勢必要減少。再者,“全收全改”工作量大,教師很難做到精批細改,不少人只是打“”或“”而已。這樣學生只知道題的對錯,而對錯題的原因很難弄明白,從而失去了做作業應起的作用。
為了克服上述不足,“全收半改”的方法近年來被不少教師采用。它是按學生的座位次序,以列為單位編號,單數放在一起記為A組,雙數記為B組,每次批改非A即B,輪流進行,同桌兩人中每次必改一人。“全收半改”,可以減輕作業的批改工作量,使教師有精力認真批改作業。在批改時,教師不僅檢查答案的對錯,而且還要審查做題的思路、推導過程。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看學生做題方法是否對,還要看其方法是否好、是否巧。對于只收不改的一半作業,教師在批“閱”時要建立學生作業檔案,認真登記學生做題情況。然后,由同桌參照自己的作業進行批改。這樣,不僅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減少了,而且使批改作業變成了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近兩年,學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在一些地方被陸續采用。具體做法是:按學生座位順序,把前后桌四人作為一組,選學習認真的學生為組長。在教師提出批改要求后,組長負責取組內一人的作業為“示范作業”,大家逐題研究,集體批改,然后進行自批和互查。這樣做,學生成為批改作業的主體,那么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不是的,因為每組討論中所出現的問題和一些新穎的解法都要及時反映給教師,由教師做及時的總結與處理。
作業批改方法的改革,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師從學生作業堆中解脫出來,保證教師有充裕的時間備課,同時又能使學生由單純地做作業的被動狀態變為積極參與作業批改的主動狀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 上一篇:數學學習興趣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主義佛教觀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