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多媒體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07:03:00
導語:數學多媒體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不論在哪一個學校或哪一個班,“差生”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差生”的轉化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可以提高“差生”的成績,而且對學生良好的品質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安钌辈⒉皇侵橇χ巧滩?而是指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差而成為“差生”。我認為差生的轉化工作之中,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在培養“差生”注意力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關鍵詞:多媒體“差生”注意力
所謂的“差生”并不是智力智商差,而是指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成績差而成為“差生”。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差生”的學習成績。
一、用豐富的信息突出視覺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
感覺和知覺是認識客觀世界的大門。“差生”由于活潑好動,易受外界各種因素影響而轉移注意力,感知覺的速度相對慢一點,缺乏感知覺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因而他們注意的廣度狹窄,反應遲鈍,學習速度緩慢。針對“差生”的這些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計算機對視覺媒體以多種變換形式同步合成技術,突出重要信息點,吸引學生對刺激物的注意力。對數學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充滿向往.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標。當前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著畏難情緒,對數學不感興趣,尤其是“差生”這種現象更加嚴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上,沒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一個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情境。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體課件在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作用。
1、圖文并茂,動靜結合
多媒體課件在圖像呈現過程中可以通過著色、閃爍、音樂伴奏等手段喚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把學生引入琳瑯滿目的超市中,首先通過屏幕展示貨架上的各種貨物,在輕音樂的伴奏下閃爍出各種物品的價格,在這樣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讀出各個物品的價格,如:2.50元,5.36元23.25元,10.06元,知道小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
2、不同形態、反復呈現
多媒體課件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節學習進行和學習步子,對于程度教好的學生,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注意能力,啟發引導學生獲取新的知識,讓直觀圖形順序呈現,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可進行必要的提示,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例如,在對稱圖形教學的課件中,運用了課件具有的交互性,使各種對稱的實物(如飛機、蝴蝶、蜻蜓)情景可以任意的變換出現,對于程度教好的學生可以達到鞏固的效果,而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來學習新知識。
3、同一情境,多次重復,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對課件的新穎感也會下降。可是,概念原理的掌握不是一次感知概括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復,多角度理解。運用多媒體課件多形態呈現信息,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和形式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吸引注意,從而加深理解。例如,教學認識“10”時,屏幕上出現十顆五角星,十朵鮮花,十只美麗的大蝴蝶,通過動態演示、示意圖形、文字表達等動態信息豐富了差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情境中反復練習、鞏固、達到教學目的,同時也加深了對“10”的含義的理解,培養了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程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用多媒體合成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
1、運用色彩刺激吸引注意力
計算題的教學趣味性差一點,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好的學生尚且如此,“差生”就更難了.由于“差生”的注意力極易分散,常人一目了然的東西,“差生”要花較多的時間毫無目標,一個一個的進行感知,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們注意到和看到的東西要比注意力集中的學生少的多。運用多媒體課件對重要信息點的著色,同時運用聲音同步提示,能強化直觀效果,可以使“差生”在其注意的廣度范圍內盡快接受所需信息。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法時,首先利用計算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解決34+18的計算方法時,我們又利用計算機可以任意拖動圖像的功能,給學生出示了37朵黃花,和18朵紅花圖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嘗試自己能否找到計算的方法:
有的學生先從37朵黃花中拖2朵黃花到紅花中,使18朵變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學生從18朵紅花中拖3朵到黃花中,使34朵變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還有的將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將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還有的將10朵紅花拖到黃花中,使37朵變成47朵,再將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也有的先將30朵黃花拖到紅花中,使18朵變成48朵,再將48朵和7朵合在一起即:18+30+7
……
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拖動花朵尋找計算的方法,由于計算機設計了返回程序,所以有的學生一人就想出了好幾種方法,學生利用計算機邊演示邊講解,體驗著成功的愉悅,通過學生互相交流,促進了學生多向思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強化聲音刺激吸引注意
人的大腦神經系統活動的機能時通過個體內部環境豐富的刺激物的不斷作用而發展起來。且一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會波及其它器官的活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聽覺媒體技術,對所需要信息點配以強調音碼,能調動弱智兒童的聽覺功能,使他們能從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教學寫“10”時,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和記住“10”如何寫,畫面上呈現“10像和”即10像油條和大餅。油條和大餅很形象的畫了出來,與此同時會傳出一段話“10像油條和大餅”,這樣使學生在聲音系統和形象的刺激中掌握了10的寫法,并且當學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油條和大餅時就會想到10,這樣就突破了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效果更佳。
三、用多媒體及時反饋信息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差生”也是學習的主體,必須調動其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自覺學習,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班級授課制那種在固定的時間采用同一方法對所有學生實施內容劃一的教學做法無疑是不科學的,對“差生”也就更加不適宜。計算機具有邏輯判斷、信息儲存、數據處理、計算精確和運算速度快、信息反饋及時的特點,因而它能使每個學生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計算機可以將學習內容按難度分為幾個等級,由學生根據自己基礎選擇合適的內容,同時還能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調節,學生在某一等級上學習有困難,計算機能自動將學習內容調到前一等級;如果學生這一等級內容掌握較好,就可直接進入下一等級學習。計算機能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情況確定以后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接受能力好的可以學得快一些、多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可以學得慢一些、少一些。不同的學習單元都附有不同層次的行為目標,從而明確地為自由選擇教學內容的學生提供了目標導向,學生可以無需教師的指導,自己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對看不懂的內容可以放慢速度補救,對已掌握的就可以跳過,去學習更難的內容。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差生”與其他學生的教學所引發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選擇認定的目標,自己積極主動地予以完成,獲得成功體驗。學習目標的獨立選擇和達成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監控,自我認識的意識,實現教學從“外控”向“內控”的轉變,將“差生”轉成好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對知識的識記;同時,經常地使用生動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饋,還有利于增強刺激強度,促進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的注意穩定性。
多媒體課件的主動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斷給學生創造成功的喜悅,激發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開展教學。
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能很好地激發“差生”的學習興趣,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 上一篇:應用題素質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數學小課練習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