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08 06:07:00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課堂教學中,就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那么,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來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呢?這又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又一課題。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制定符合學情的教學方案
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國情制定出來的。同樣,我們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搞好初中數學的教與學。學情,是學生學習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的客觀過程,它又可分為本質學情和具體學情。本質學情,指的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實際情況;具體學情,指的是一個學生或一類學生甚至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所反映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具體的學習特征。教師在鉆研教材、按新課標要求進行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學情基礎設計教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克服教學工作中的主觀盲目性。
二.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法是以教師為中心,上課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教什么,學生就死記硬背什么。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不一定吸引每一個學生,對講授內容已經掌握的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這樣很容易開小差。而自控能力差、基礎差、聽不懂的學生更改變不了上課說話、睡覺或看小說的狀況。學生在這樣的“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情境中,養成了不動腦、不動手、不愛看書,過分依賴老師的被動學習的習慣。這既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更是違背了新課標的要求。
因此,我們不應當把課堂當成教師的一言堂,而應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自覺主動地觀察、思考,并讓學生動手做、動口說。教師應鼓勵和啟發學生打破常規,對一個問題要從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尋求答案,使學生潛在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應有的培養與發展,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三.加強學法指導,積極開發學生智能
新課標要求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智力,而且要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擺在教學活動的首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埃得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自學的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加強學法指導。為此,應抓好以下幾個主面:如何看書、預習、聽課、做筆記;如何做作業、復習、小結;如何發現問題、質疑;如何有效思考等。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學到廣博的知識,進而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 上一篇:數學課堂教學觀念研究論文
- 下一篇:數學教學運用情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