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1-02 05:14:00

導語: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堂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論文

一、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學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一般說來,數學學習成績好,就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反過來,對數學一旦產生了興趣,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厭煩情緒,這就容易導致學習效率低,數學成績差。這時候,教師應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的學生取得的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進步和成功,都應進行鼓勵與表揚,讓他們也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這樣才能使他們慢慢的樂于學習數學。

在進行“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節教學中,上課我先給同學們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知道是什么對聯啊?給大家說說,看誰說的好。”同學們就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們上數學課說對聯干嗎啊?”我說:“誰說數學課不能說對聯,這可和我們今天學的內容有關系啊!”然后我選取了他們說的不錯的一幅對聯豎排對稱著寫在黑板上,問他們:“你們看對聯這樣寫出來有什么特點嗎?”學生們經過討論發現“對稱”這一特點,從而引入“對稱”這一概念,再不失時機出示一些對稱圖樣,從感性認識入手,了解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的學問,使學生“視而有見,聽而有聞”。搞好數學教學,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善于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趣聞,如說說數學史上公式、定理等發現過程,講講數學史上的難題是如何被解開等,這樣便于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二、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對中學生來說,沒有觀察就沒有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往往總是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系的,每一位學生觀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獲得的結論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觀察過后,不能急于給學生下結論,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不同方面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知道觀察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使他們在下一次進行觀察,能有效地提高觀察效率,獲得成功。

例如:在進行“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這一節教學中,我制作了一些立體圖形模型和實物模型,并讓學生自帶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在課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帶物品,然后請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這些物體,并把看到的畫出來。這樣做就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輕松的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獲得了與教科書上相同的結論。

三、培養學生高效、持久的記憶力

對學生來說,記憶力是決定成績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在數學教學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培養記憶力。數學教學內容相對于其他各學科而言,邏輯性強,抽象,往往有學生概念、公式規律記住了,但卻無法運用,這是由于對識記內容沒有理解,不考慮其意義聯系只靠機械重復去識記導致的后果,為使記憶的持久、正確,在進行概念、公式原理教學時,不妨將之具體化、形象化,以增強學生的記憶。

另外,要培養學生的記憶力,還需要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很強,知識的前后聯系很緊密。因此,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知識的縱向、橫向上進行串聯,當每一章節告一段落時,必須對本章節的知識點歸納、概括,進行梳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認識,這樣才便于下一階段的學習四、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形式,其新穎性、獨特性和實用性被認為是創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課堂上,教師常常按自身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這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能允許學生“出格”、突破常規,雖然“出格”并非意味著創新,但要創新,首先必須“出格”。這就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發揚教學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如在學習“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求正五角星的五個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壓扁,拉長一些,那五個角總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學設計中,無論是正五角星,還是壓扁、拉長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預定了一種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兩個內角的和”來解答。但在教學中,學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種方法來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壓扁或拉長之后獲得結論一致。這第①、②種解法突破常規,利用測量、剪拼的方法可以達到目的,含有了歸納的思想,讓人耳目一新。

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任何一個創新、創造過程都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所以創造力的提高和發揮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操作對人的大腦智力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學生學習數學,讓他們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做一做、拼一拼、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例如: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教學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習題:要求學生調查班上每一位同學的身高體重,也可以詢問其他班級的同學,并列出表格。從這次調查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題目一出,學生頓時熱鬧起來。當天晚上,學生就把調查結果交了上來。第二天上課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各抒己見。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六、讓學生有挫折體驗,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

創造活動需要借助決心和毅力,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巴斯德在講到自己成功的奧秘時說:“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近年來國內外對獨生子女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雖然智力不錯,但學習成績與其智能發展水平并非一致,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般的獨生子女往往缺乏毅力,特別是缺乏自制性和堅持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設置一些障礙,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語言,它不僅是科學的語言,而且也將是商業、貿易的合適語言,因此,學習數學不僅僅是計算、證明,還要會用它去理解,去交流和創新。信息時代各種統計圖表、數學符號向大眾傳遞著大量信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比以往更加緊密。因此,必須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是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作為教師應特別注意創新人才的培養,努力培養學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創新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創新能力培養方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鼓勵學生大膽懷疑,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時代的需要。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江家齊.教育與新學科.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2]孔棣華,陳運森.當代外國教學法.廣東教育出版社,1993.

[3]張筱瑋.中學數學理論與實踐.東北師范大學出版,2000.

[4]龍立榮.創造創新條件,培養創新能力.數學教學通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