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提高創新能力培育綜述論文
時間:2022-12-08 05:05:00
導語:數學教學中提高創新能力培育綜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長智慧,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掌握知識;開拓視野
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流,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實施創新教育,旨在開發每個人的創新潛能,培養其創新人格、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開發和提升?,F代創造理論表明,以創造思維為核心的創新技能不是靠傳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來的,它往往是創造者經過心理的“烘熱期”和“頭腦風暴”后的“頓悟”。因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技能必須依靠潛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經歷的學習過程中,感悟到創新思維的技巧。
1.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創新意識基礎
1.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個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愿意說說……”等等。一位教師在傾聽完學生的不同意見后,說“我真榮幸,我和XX的意見相同?!痹掚m然簡單,但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師還應關懷、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需要和學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友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互動關系。
1.2多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
數學課堂上,應當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揚性、鼓勵性、激勵性和幽默風趣性的語言來鼓舞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計算“119+59”這道題,教師可問:“這題要簡便計算,誰會?”當學生紛紛舉手時,說:“那就試試,還要看誰的方法多、妙。”當學生列舉了很多種方法時,立即肯定:“你們真能干,找出這么多不同的方法?!睂Υ洺;卮饐栴}出色卻一時沒說對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體態語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視他:“是這樣嗎?”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傷自尊心。對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氣舉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時,教師還要大加贊賞。如此一來,課堂上用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熏陶,是對學生的信任,對促進學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廳的功能,更能有效促進課堂氣氛圍的融洽。
1.3改進教與學的方式
我們要變傳統的知識傳授過程為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過程。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并且教師的教主要采用講授的方式,學生的學主要采用記憶、理解的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局限在書本上、課堂上,認為學習僅僅是到學校聽教師講一些書本知識,并記住它們;他們周圍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新鮮、新奇的問題并沒有進入他們的學習性思維中,并沒有真正進入他們的視野之中。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適合于系統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往往呈現低效性,培養出的學生往往脫離生活實際,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在學生主動探求學習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分組實驗操作,需要討論等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嘗試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中,在得出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前。先讓學生獨立嘗試求圓的周長的方法有哪些,并看看哪位同學的方法又多又好。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不同思維、不同能力的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同,于是就出現了下列多種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學拿軟尺在所求圓的一周圍一圈,看軟尺的長度即是所求的圓的周長。有的同學拿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得到的長度即是圓的周長。還有的同學拿線繞圓一周,然后量出線的長度即是圓的周長。在學生獨立探索出這此不同的方法后,我及時組織學生對這幾種方法進行討論,要求同學們小組交流、概括和總結,找出測得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再結合課本進行自學,最后觀看教師的課件演示,得出結論:我們剛才求出來的結果,都是圓的周長。每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3倍多一些是一個常數,叫做圓周率。這樣的教學,可以讓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投入到嘗試教學的活動中去。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蓖ㄟ^小組合作學習能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對于養成自主探索和創新精神,都會起到積極作用,還能在合作中體驗嘗試成功的歡樂。
2.激發學習動機是培養創新意識的手段
2.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舉個例子: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時,教師先讓學生舉例哪些數是3的倍數,隨后教師讓學生做小考官報出這些數和一些不是3的倍數的數,教師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由于教師對學生所報的數都能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學生感到非常驚訝。“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此時,教師說:“我有一個秘密,它能夠迅速準確地計算出這樣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大家想學嗎?”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了最佳心理準備。
2.2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們總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許,當他們正確回答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或解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目,都會從心底下升起一股興奮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即強烈的學習愿望?!毙W生如果在數學學習中經常獲得了成功,就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如果經常失敗,那么他就沒有學習興趣,情緒消沉,缺乏熱情。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滿足的機會,使他們獲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盡量體面、自豪地解答出來,課堂作業也要考慮大多數學生有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品嘗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悅心情。我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由于考慮到這部分學習內容較抽象,運用性強,所以我在課堂中采用師生互相出題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或學生出一個乘法算式,對方也出一個算式,兩個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學生出:13×28,教師出:加上13×72,接著教師出:56×360,學生出:加上56×640……,接著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這時師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這個環境中聽不到呵斥和嘆息的聲音,看不到苦惱、僵持的狀態。課堂氣氛活躍,教材的重點,難點反復多次練習,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3.注重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
3.1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發明千千萬,起點就一問”。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問問題開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在報刊上報導過這樣的一則實例:在某次的素質教育研討會上,某教師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在課將要結束時,一位學生問:“老師12-9,2減9不夠減,我是倒著減的。先用9減2得7,再用10減7得3,因此12-9=3,這樣做可以嗎?”這個問題就像一枚“炸彈”,使得在場的諸位老師頃刻間開始議論紛紛,顯然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僅是授課老師,就連聽課老師們也為之一驚。而授課老師并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且還贊揚了他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采取了非常靈活的教學方法,及時組織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盡管有些問題已經超出本節課的內容,但這些學生比不提任何問題的學生更具有潛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也就隨之產生??茖W的發明創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創新是一種追求卓越的意識,是一種主動探索的精神,是一種推陳出新的能力,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征。創新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創新素質的發展需要創新教育來培養。
3.2激勵學生再創造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地動手、動腦,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創造空間。舉個例子: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在經過一定的鋪墊后,讓學生利用舊知識以及平行四邊形與矩形間的關系找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先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小組間的思考和探討,達成一致后,把小組的研究成果進行匯總,再讓這些結果在具體的實例中檢驗其正確與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通過教師創設情境,激勵學生進行學習的再創造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3.3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結合平時的作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自己發現問題、挖掘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例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教學內容:把校園內的一塊長100米,寬60米的長方形的空白地段設計成一個花園,其中要有圓形、方形、菱形等面積不等的花池、草坪。要求:(1)花池、草坪、道路所占面積的比例適中;(2)圖案美觀。這樣的研究性教學打破了人為編制的應用題進行機械解題訓練的模式,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中,既達到了綜合訓練的目標,又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3.4實施合作學習
學習能力源自于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新問題的探索過程。傳統教學中,信息的交流局限于“教師—學生”這一簡單模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群體作用很難有效地發揮出來。尤其是在新知識的探索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缺少相互交流,相互競爭,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按個體差異分4~6人組進行合作學習,變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接受更廣泛的信息。學生共同協作,共同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較多的分析、討論、探究的時間,使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分析推理上相互促進,協作創新。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長智慧,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 上一篇:金融體制改革現狀及對策探究論文
- 下一篇:鄉鎮行政服務規范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