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數學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03-07 08:56:01
導語:高效數學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意識的形成和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興趣;師生關系;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取決于學生參與學習意識的形成和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如何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人面前的深刻課題,在多年的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
一、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參與學習
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一個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反,會抑制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關鍵取決于教師,首先教師要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良好道德情感,這種道德品質和道德情感體現在對學生的親近、期待和理解等方面。教師須把微笑帶進課堂,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發展與成功的可能。對學生多一點關懷、理解,多一點信任、寬容,學生就會產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學習動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比較完整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留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計算、討論、探究、交流方法等,去領悟和發現知識規律、學會學習、學會知識。
二、重視激發興趣,啟發學生參與
小學生好奇好動,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的個性特征,在使用教具的同時,注重學具的使用。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自己觀察,親手操作,讓他們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也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了平面圖形的有關知識后,設計“七巧板拼圖”的活動課,讓學生選用七巧板中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平行四邊形等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圖練習。這種動手操作的練習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啟發他們參于到學習活動中來,使他們認真思考,相互合作,精心拼擺,當他們拼出可愛的動物、美麗的風景、形狀奇異的物體后,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這樣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輕松自然地掌握了知識。又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引導學生通過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動手操作,去自己尋找、自己探索、自己發現規律,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或使用生動的課件,或直觀教具導學,或動手操作,或創設情境導學,或故事導學……都要把握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基本原則,創設“課伊始趣亦生”的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教學圓的認識后,讓學生進行“畫圓”的操作練習:1.你在操場上怎樣畫一個圓?2.給你一根長棍子你怎樣畫圓?3.給你一個球和一根線你怎樣畫圓?學生在問題啟發下,合作操作、討論交流,輕松愉快地掌握了圓的概念定義,并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和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
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與知識點有關的情境和問題,啟發學生已有認知規律與新知識之間的認知聯系,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積極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時時引起學生的興趣、疑問、新鮮、愉快等的情緒,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究問題、發現規律。例如,在學習歸總問題的應用題時,設計以下教學過程:1.到操場上讓學生按下列要求排列隊形:排成1列、2列、8列、10列;2.學生排列隊形后,教師問:列數發生了變化,什么也發生了變化?但什么沒變?3.學生合作討論:列數的變化,引起每列人數的變化,但本班學生的總數不變。這樣把數學知識的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好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歸總問題的應用題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個性差異,結合教材內容,運用各種手段為學生的學習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除數是三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給學生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請學生幫小動物求出題中所填的最大的數514×()<4262194×()<123737×()<3529。練習時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都積極要幫助小動物住進新房子,于是紛紛進行計算,為小動物找到了新房子,這樣的練習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四、鼓勵課堂討論,強化學生參與
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展開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有很多好處:1.在探究交流時,學生要把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就要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梳理,這一個過程是學生思維深化的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概括、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2.課堂探究交流是課堂教學反饋的主要形式,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并及時操控教學過程。3.課堂探究為學生創造了多向交流的機會,便于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4.開展課堂探究交流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能減輕學困生的心理負擔,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調動全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不同要求的參與學習的機會。五、有效反饋評價,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把參與學習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對反饋信息加以分析對比,并及時調整,會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教學反饋可采取提問、板演、作業、測驗、等形式。多用鼓勵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好的方面,以及經過努力取得點滴進步和成果,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個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露出來的知識缺陷和錯誤,教師盡量肯定正確的一面,在保護學生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基礎上,指出錯誤的地方,避免一票否決的做法。對于學習沒有收獲的學生,教師應當耐心細致地進行個別輔導,學生一旦在某一方面有進步,教師就要抓住契機,及時表揚、鼓勵,掃除他們失敗的心理陰影,繼續積極地參與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準確捕獲教學的相關信息,為精心設計調整教學過程提供有力依據。通過教學過程和反饋過程的調整,使基礎好的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基礎差的學生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跨越學習上心理上的障礙,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獲得學習的成功的體驗。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因此,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馬建敏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中心學校
- 上一篇:數學實驗輔助高等數學教學的作用和策略
- 下一篇:基于全實踐理念的高職學前教育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