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意識與數學創新能力探討
時間:2022-03-03 09:10:18
導語:數學建模意識與數學創新能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數學學科比較重視邏輯思維,數學學科內容既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為生活服務,在數學學科中,充斥著大量的建模和創新元素,深刻影響著學生的發展.近幾年間,學生建模意識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高考的熱點問題.基于此,有必要對學生數學建模意識和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加以研究.本文以高中數學為例,對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意識和數學創新能力的路徑進行闡述,以期為后續階段教育領域相關工作提供參照.從數學模型的內涵來看,指的是學生在進行學習期間,針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特定的研究對象、以某一特定目的為遵循、在進行一定假設的情況下、科學應用數學工具和語言所表達而來的具體數學結構.基于上述概念內涵可以知悉,數學教材內所包含的公式和定理等,都可以被歸納于數學模型范疇.
1數學模型概念和建模基本方式
從本質上來看,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就在于教授學生數學模型和其構建方法,以確保學生在后續階段的數學學科發展中,可以自如地運用數學模型,解決現實問題.對數學模型方法操作程序進行研究可知,其主要為實際問題到分析抽象到建立模型到數學問題、再到數學解、釋譯、實際解和檢驗的循環,由此可見,教師為培養學生數學模型的運用能力,需關注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為具體數學問題的技能.因此,在進行數學建模期間,學生先是要進行分析,提煉出數學模型,再將數學模型納入到具體知識系統,進行問題處理.這一過程對學生的抽象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類比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階段,需持續引導學生應用數學思維,對事物的數學信息和空間關系進行表達.
2高中階段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意識的作用
嚴格來說,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數學建模意識進行培養,作用主要體現于兩個層面:學生能力層面和教育改革層面.一是在學生能力層面,基于有效的數學建模教學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以強化,學生通過對建模開展思維分析,不僅能夠實現感性認知向理論認識的轉化,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基于有效的數學建模教學活動,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夠得以強化.眾所周知,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學生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而通過數學建模教學,教師只能夠向學生傳遞相應的問題解決思想和方法,其余的知識還是需要學生自行去領悟.因此,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基于有效的數學建模教學活動,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得以強化,學生通過具體的建模實踐活動,能夠調動知識體系中所學知識,圓滿地解決相應問題.基于有效的數學建模教學活動,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得以強化.一般來說,數學模型的構建需要學生能夠科學運用數學辦法,并能夠對自身所掌握的數學材料準確進行分析,大膽開展猜想,勇于提出假設.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力能夠顯著提升.二是在教育改革層面,相比于其他國家而言,我國學生普遍帶有理論知識豐富、缺乏動手能力的特征,傳統模式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脫離,教師于教學階段,只關注數學問題的求解,而忽視實踐活動,長此以往,制約著學生的發展.新時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理論聯系實際開始成為高中階段數學教師的關注點.數學建模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基于有效的建模,能夠圓滿地解決現實問題,時至今日,在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數學建模已經與基礎教育相融合,此種背景下,我國也愈發意識到數學建模對于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教學的價值,并于高中數學大綱中明確指出:重視學生運用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改革的需要相契合,同時,也是我國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
3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意識的路徑
詳細來說,學生數學建模意識的培養路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作為數學教師,需從自身入手,強化自身的建模意識,不僅需轉變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也需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同時,教師需思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主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另外,教師也需將數學建模教學與數學教材充分融合,分析哪一教學章節適宜引用模型問題.例如,在講解立方體幾何知識時,教師可適當引入正方體和長方體模型,在實際授課期間,教師也應有意識地滲透建模意識,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建模價值,激發學生數學建模興趣.基于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關注社會熱點,在課堂教學階段,引進現實問題,并將其圓滿地融于日常教學活動中,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的距離.例如,針對當前社會存在的較為現實的蔬菜等作物的農藥殘留問題,在新時期嚴重影響著公眾的生命健康,也不利于我國公共健康衛生事業的開展.基于此,教師可鼓勵學生實施建模,具體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清洗帶有農藥的蔬菜作物階段,是使用一盆水清洗一次蔬菜作物,去除農藥效果更好,還是將一盆水分成兩份,進行兩次蔬菜作物清洗的農藥去除效果好?在此問題下,學生以建模標準流程為遵循,完成詳細完整的建模過程,在建模中深刻認識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并強化自身的數學建模能力.另一方面,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需結合學生實際,選擇適當建模專題,在討論、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使學生更加熟悉重要的數學建模思想,掌握更加有效的建模方法,最終實現其數學成績的提升.
4以“建模”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數學模型的構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學生具備強大的構造能力,而學生構造能力的形成則是學生創造能力和創造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創造性應用,深刻影響著其數學學科發展.以下面例題為例,截至2016年,我國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但出于經濟條件方面的考量,部分家庭仍無生育二胎計劃,為了解家庭收入是否對家庭生育二胎的意愿有所影響,特進行本項研究,在新疆某市,隨機抽取50個獨生子女家庭進行調查,將其中有二胎生育計劃的家庭頻數匯總,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根據題意,提出問題,依據上述數據,完成下方表格,并判斷是否大于95%的可能,二胎生育計劃和家庭收入之間存在關聯?請說明理由.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廣大教育工作者只要在后續工作階段,能夠細致觀察教學活動,對教學方案進行精心設計,并摒棄教學方案中存在的非本質因素,就可以實現基本數學模型的構建目標,進而使問題回到學生已知的數學知識領域.詳細來說,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自覺地在學習過程中發展數學建模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科學習,取得更為理想的學科發展.
作者:趙秀華 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泰州實驗中學
- 上一篇:生命教育在詩歌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數學游戲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