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數學文化對小學生的影響
時間:2022-06-10 10:13:06
導語:解析數學文化對小學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學文化是數學與人文的結合。教師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用好數學文化,學生就能受到熏陶,知道它的價值。這便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學生還可通過學習數學文化,在品行方面受到相應的教育。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生;影響
一、數學文化的界定
數學文化是數學與人文的結合,是數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能力、活動、產品,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淀。數學文化的定義可以表述為:“數學文化是指人類在長期的數學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二、數學文化的教學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數學文化作為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展現出來。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它,讓學生受到熏陶,知道它的價值。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不僅如此,學生還可通過學習數學文化,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愛國熱情。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學習數學文化知識還可以接受品德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適當地滲透數學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家治學的嚴謹,并把枯燥的學習變為欣賞數學的優美。[1]
三、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在小學階段,我們主要是要加強數學文化對學生的浸潤和熏染,要將文化的內容滲透并融入到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中去,體現數學文化的價值。(一)數學文化的意義,讓學生熱愛數學。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內容比較枯燥。教師通過數學文化把它們充分展示出來,才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也才能避免學生死記這些數學符號。例如,在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節課中,在最后總結的環節,我沒有讓學生們說本節課的收獲,而是用一首古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再配上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數學文化,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學西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分一分”時,在學生知道了分一分的意義之后,我讓學生說出分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時,他們能舉出把自己的書包進行分類整理,把自己的衣物進行分類擺放等例子。于是,我馬上介紹了垃圾分類,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適用范圍是非常廣的。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養成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2](二)揭示數學知識的文化意義,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感。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大量舉例,樹葉是對稱的,人體是對稱的,圓也是對稱的……這樣,學生便能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線條均勻及對稱的美。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人們對軸對稱圖形都有特殊的情感。這體現在很多我們熟悉的圖標上。又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內容時,我們要充分挖掘富含數學文化的七巧板的教育價值,使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的優美和祖先的智慧。七巧板是我國傳統的兒童玩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廣泛流傳于民間。它是我們祖先運用面積拼補、分割的方法,以及有相同組成部分的平面圖形等積的原理研究并創造出來的。我們在介紹七巧板的歷史后,再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種圖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再教給學生“七巧板”的操作步驟,效果非常好。(三)揭示數學的文化智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數學文化也是智慧的體現。這種智慧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智慧,是一種層次比較高的、激勵學生勤學奮進的一種精神。它也能幫助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并進行有條理的思維。同時,我們語言的嚴謹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也能得到提升,使我們能從更多方面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先去了解有關天文方面的知識,知道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知道每年有幾個月,并有大月小月之分;每天有多少時等等。教師可讓學生在家里看日歷,去了解日歷上面的各種節氣,如春分、夏至、寒露、冬至等等,使其更好地感受數學文化。在學習了“24時計時法”后,學生可從人們的出行,車票上標注的時間去感受24時計時法的便利。今天,人們從鐘表知曉時間非常方便。然而,在這之前,人類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古人發現太陽在早上、中午、傍晚時,照射到同一物體的影子長度不同,從而用立桿測影的方法來計時,后來還發明了用沙漏來計時等等。另外,珠算在現代的速算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都融合了祖先的智慧。教師在教書育人時要傳播祖先的這種探索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3]
總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注重生本教學,把數學文化融入到教學中去。我們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使其能與同伴一起探索交流,發生思維碰撞,讓學生們因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而進行爭辯。他們便能在辨析中學習,糾正錯誤的觀點,接納別人的意見。長期如此,他們定能與同伴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思考方法。
參考文獻:
[1]顧沛.數學文化(“十一五”國家級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寶仁.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1(5).
[3]丁益民.數學情境設置的功能性思考[J].中學數學月刊,2011(8):21-22.
作者:黃春燕 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康居西城小學校
- 上一篇:淺談數學文化對學生認知的影響
- 下一篇:畬族元素融入數學課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