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專科數學混合式教學現況

時間:2022-06-18 03:49:42

導語:民辦高校專科數學混合式教學現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專科數學混合式教學現況

摘要:民辦高校建校時間短,學生基礎薄弱,存在出勤率不高,學習興趣低下,教學效果差等問題。嘗試引入移動教學平臺,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傳統教學與移動教學的有效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混合式;民辦高校;移動教學

1民辦高校專科數學教學現狀

民辦高校大多建校時間不長,短則幾年,長則二三十年,與很多百年老校相比,各方面尚不完善,資金、人力、物力、設施存在一定不足。民辦高校招收少量的專科生,他們大都以兩三百分入校,學習基礎、學習習慣、自律自控等都較差。專科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高度依賴手機游戲,游戲玩累了就睡覺,形容為“一場游戲一場夢”毫不為過。而大學數學又是一門理論性強,枯燥難懂的學科,很多學生從小到大都對數學存在心理陰影,而專科生對大學數學既畏懼又無興趣。綜上,“民辦+專科+數學”的三結合,讓大學數學教學難上加難。經常看到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虛擬世界里嗨翻天。如何突破現有的困境,開創大學數學教學新氣象,是擺在大學數學教師、研究者和決策者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傳統教學和移動教學的優劣

傳統教學是以“板書+粉筆+筆記”為教學手段,以課堂講授為呈現形式,其優勢在于黑板呈現具有過程性,特別是對于大學數學這種基礎理論課程,能較好地展示定理、性質的推導過程,計算題的演算過程及證明題的證明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節奏感強,學生的思維過程能同步老師的講解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邏輯思維,也有利于教師掌控課堂進度。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的劣勢逐漸明顯。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體,所有知識點由教師強制灌輸,學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只能被動接受。教學模式單一,且師生之間互動性較差,學生對教師產生長久的心理依賴,不愿主動探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容易形成“滿堂灌”。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移動教學應運而生。移動教學即學生和教師利用移動智能終端(手機或平板),通過移動教學平臺實現交互式的一種在線教學活動。特別是民辦高校的專科生,自主性、自制力較差,對手機的依賴性較高,故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移動教學比較契合民辦高校專科生的學習。移動教學的優勢在于以下幾點:一是實時性,教師可以通過移動教學平臺直接將學習資源發送給學生,學生隨時隨地查閱資料,不受時空的限制。二是實效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移動平臺上選擇投票功能,隨機選人功能,實時簽到等功能,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統計數據更高效快捷,科學清楚。如實時簽到功能,學生只需要在設定的程序上點擊簽到,即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簽到,且老師可以在頁面上查到未簽到學生,對學生的出勤情況一目了然。三是個性化,當前的大學生普遍為95后、00后,崇尚個性化,移動教學能滿足他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當然,移動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包含了大量數學公式、性質、定理的推導,而移動教學中單純提供理論展示,缺乏相應的推導過程,從而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維習慣的形成。還有,目前的移動教學平臺的構建尚不完善,平臺設計存在局限性,如數學公式編輯器不足,無法完成相應內容的教學。

3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鑒于傳統教學與移動教學各自的優勢,嘗試將兩者進行適當的融合,取長補短,形成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混合式教學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開展教學,融合在線學習和面對面教學的優勢,從教和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情景出發,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進行教學設計,依據學習者的學習條件、便利程度、學習效果、經濟效益等因素,提供個性化的教學。現在以《高等數學》為例,探討混合式教學的一般過程。(1)課前,教師在移動平臺上即將要學習內容的要點,要求預習基本內容,了解該內容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或提幾個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學生利用課前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在線學習,時長約半個小時。教師在平臺上查看數據統計,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一目了然,并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學生的共性問題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交流和深入剖析。(2)課中,教師通過移動平臺上的簽到功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學生的考勤任務,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淺出,詳略得當的課堂講授。知識點講解完后,通過移動平臺的搖一搖功能,隨機點人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教學反饋。在練習環節,教師講解了例題后,既可以按傳統方法,讓學生在黑板演練,也可以在手機上進行實時練習,這需要教師提前設置好練習題目。在手機上進行練習的好處在于通過后臺的統計功能,對已做和未做,做對和做錯,得分多少等信息能一目了然,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評價,為平時成績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學生也能即時對自己的練習情況加以了解,并及時糾錯,查缺補漏。(3)課后,教師在平臺上作業,設定完成作業的截止時間,也可以按傳統方法布置書面作業,學生在平臺上按時提交作業。而且,離開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學生在課后可隨時隨地在線上與老師及同學進行跨時空地討論交互,在線回答,從而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局限。另外,混合式教學評價比傳統評價更科學規范,更注重過程性,有理有據。過程性評價是對學習者在課前、課中、課后參與的教學活動給予評價,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學生課前的預習,查閱資料;課中的出勤,討論答疑,課堂練習,回答問題;課后的作業,討論交互等,都會在平臺上獲得相應地數據,師生能一目了然地知曉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反映學生整個的學習路徑,在線學習的活躍情況等。

4混合式教學的不足和思索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時展的必然產物。它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發揮教師教學的引導作用,促進師資隊伍的成長與發展,同時,也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契機和平臺,契合了學生的需求,促進了教與學高質量的發展。但從目前混合式教學開展的情況看,仍然存在硬件和軟件上的不足。硬件上,民辦高校由于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全靠學生的學費作為運轉資金,難免會出現資金短缺,從而人力、物力,硬件設備不足,造成混合式教學得不到順利的開展。比如教學樓、學生宿舍等缺乏網絡全覆蓋,教學活動難以順利進行。軟件上,混合式教學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學經驗豐富,同時要有較高的計算機能力,并且混合式教學不是傳統教學和移動教學的簡單疊加組合,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學設計才能。此外,民辦高校的專科生缺乏自律自控意識和能力,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期依賴于手機游戲,故開展混合式教學,無形中給他們提供玩手機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要注意合理及時的引導疏導,切忌簡單粗暴,否則適得其反,違背混合式教學的初衷。同時,我們也要思索,大學數學的課程內容,哪些可以在移動平臺上開展教學,哪些適合用傳統方法教學,特別是對于專科生而言,課程內容的難易選取,混合式教學的過程掌控,線上線下的有機有效融合等,都需要不斷的研究和思考。“互聯網+”時代將移動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讓智能手機融入課堂,這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促進了現代教學教育的開展,創造了多元化的教學環境。作為高校教師,要主動適應“互聯網+”教育發展新常態,順應新潮流,積極參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認識到混合式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但我們不能盲目追求信息化,應結合大學數學的課程特點,在繼承傳統教學優勢的前提下,整合教學資源,融入網絡技術,將知識點單元化、模塊化,精心制作教學設計,及時開展評價反饋和無懼時空局限的交流互動,智能化推送課程資源,全面變革大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共同促進現代化教學的改革與實施,深入領會混合式教學的精髓,利用移動平臺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學實踐表明,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目標,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毛戰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等數學》教學探索與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11(28):121-124.

[2]周慧診,葛成明.網絡環境下《文科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7,37(3):144-147.

[3]李明偉.試論“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J].高教學刊,2017,(3):112-113.

[4]謝如龍,王海蓮,陳侃,等.“互聯網+”時代基于微信的高等數學教學改革[J].巢湖學院學報,2017,19(3):122-124.

[5]郭新.利用混合式教學優化高等數學課堂[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30(06):58-59.

[6]李小鵬.一本適用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高等數學教材[J].大學數學,2015,31(03):39-41.

[7]汪澤焱,姚佳.高等數學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德實踐與思考[J].大學數學,2017,33(01):91-95.

作者:李志惠 單位:武昌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