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初級階段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10-16 03:47:00

導語:故事初級階段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故事初級階段數學教學中應用論文

摘要: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低年級學生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觀點、闡述一個原理,表達一種看法,傳授某種教育思想,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感悟、理解、接受新知,得到教育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告訴筆者: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故事教學,確實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數學、更愿意接受數學、更樂于學習數學、更喜歡學習數學。故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神奇的教育力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故事興趣應用題創新思維

下面就來談談故事在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神奇力量。

1激發學習興趣。讓課堂喚發出迷人的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里特征,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故事,不僅能活躍課堂,更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在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比一比》的復習課時,筆者的教學設計就是采用以故事貫穿全課:數學大王帶同學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你去了后看到什么?(課件展示:小天鵝和小青蛙)——你能用比多少的知識來說一說嗎?(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表現積極,指名不同層次學生講述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小天鵝看到青蛙的小伙伴那么多,也叫來幾位好朋友,現在誰多誰少呢?(課件展示,學生踴躍發言,主動與老師交流,并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森林中有一個地方的小動物吵的可兇了,他們都是誰呀?(大象,犀牛,小兔)大家能不能告訴我他們在吵什么,為什么吵架吶?(指名說一說)?它們為了比高矮,小朋友大家看看到底是誰高誰矮,評判一下。——兔子很不服氣地說:我雖然矮,但我最聰明。……直到下課,學生都能保持集中注意力,保持較高的數學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突破了學生上課只有20分鐘注意力的片面說法,創造了學生40分鐘的學習興趣的新局面。

2化難為易,為學生的思維開創新的天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數學課堂作業本》P12上有這樣一道題:

下圖表示的是明明家一季度的電表。

明明家5月份用電多少千瓦時?6月份呢?

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白電表上的數字并不是指當月所用的電,是一個月一個月累積而成的。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用了20分鐘講完此題,可效果并不理想。該怎么辦呢?后來筆者在另外一個班級,嘗試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在某個時間里會下黃金雨。有個老漢聽說后,急匆匆的跑去了,臨行前只帶了一個杯子。說來也巧,老漢到那的第一天就接了20毫升的黃金雨(筆者邊說邊用杯子演示),第二天又接到了黃金雨(筆者繼續演示,水升到35毫升處停)老漢很得意的說:“今天我接到35毫升的黃金雨了!”你們說老漢的話說得對嗎?為什么?

學生的一下子明白35毫升的黃金雨是第一天和第二天合在一起的,求第二天應該用35-20=15毫升。然后再教學以上例題,告訴學生電表,水表的原理和老漢接黃金雨的一模一樣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8月底的60千瓦時是7月底和8月份和在一起的,求8月份就是用60時千瓦時減28千瓦時。輕而易舉的突破了教學難點。

筆者覺得:教師的價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書,而在于他提煉了多少學生的思維。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樂于聽,樂于思考,并從中受到啟發,啟迪了思維,化簡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質量。

2提高解題能力。為創新思維插上騰飛的翅膀對于三年級的學生,利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的應用題是比較難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學生所熟悉的一些情境,變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此類應用題相關的課件,設計類似的情景,讓多媒體創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進入這個情境里面,開始思考并激發他們發揮想象,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編出很多故事情節。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而他們有時候天馬行空的思想被一些教師定位成胡思亂想,沒有實際意義。這從某種意義上扼殺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他們的思維得不到真正的開放,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局限于課件,這是教育的悲哀。每當學生提出出乎意料的問題時,筆者總愿意聽聽他們的想法,到底他們是在開小差,想到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還是就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理解,或者不理解,往往他們是根據這個問題衍生出新的問題,當我把這個問題給他們一一講解清楚,他們所掌握的就比其他沒有了解到沒有考慮到的學生更充足。蘇聯伏爾科夫指出,以前,教育系統供應的是“執行者”,現在“要求教育系統供應創造者,……教育系統應當成為生產具有獨特思想的聰明人的‘工場’。”

教師要盡量創造活躍思維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去思考。只有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才能算是真正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可以更激發學生去積極思維,并發展他們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數學是一個抽象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加利用周邊的事物,把學生引入實際的生活中,培養他們綜合分析概括的思維能力。讓數學走進生活,登上自然的舞臺。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只要教師在數學解題教學中,有意識通過訓練學生創編故事情節,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既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保持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和想象力。

3教育幫手。為思想、行為習慣教育提供寶貴的例子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獨苗,嬌生慣養,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缺少恒心與毅力。有些學生碰到稍難一點的題目,就不去思考,亂涂亂畫。盡管平時一直強調要自己思考,但效果不佳。有一次,筆者給他們講王羲之學書法的故事:王羲之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書法。因為年紀太小,握筆姿勢不對,一直寫不好。但他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把家門口池塘里的水都寫完了,終于成為著名的書法家。盡管故事說得有些牽強,但學生聽完故事后,顯得很激動,有位學生在日記中表示,要向王羲之學習,絕不輕易放棄,要刻苦鉆研。公務員之家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引入故事,讓學生始終快樂著,始終興奮著,始終活躍著,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平時多動腦,多積累,讓故事走進數學課堂,讓課堂散發出神氣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嚴運華.”問題鏈”的設計與教學[J].廣東教育,2006,12.

[2]王明山.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之我見[J].青海教育,2002,10.

[3]姚飛,張大均.應用題結構分析訓練對提高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報,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