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原有體制統籌協調階層利益論文

時間:2022-05-17 04:51:00

導語:改革原有體制統籌協調階層利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原有體制統籌協調階層利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營造各盡其能的社會氛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充分保證各得其所,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確保社會安定有序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的作用、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必須高度重視公平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反思歷史經驗,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的公平觀、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必須建立在對利益關系的科學、理性認識的基礎上、保持社會安定有序還要建立完善的社會管理格局、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必須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具體請詳見。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對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及其發展變化和趨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據此對原有的體制進行改革,制訂新的政策和措施,統籌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關系,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配套的社會利益均衡機制。通過改革和創新,協調好社會各階層間的利益關系,“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

一、營造各盡其能的社會氛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

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人的創造活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社會。

1、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的作用。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要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制度為他們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便利、創造條件,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鼓勵他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

2、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和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要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主動了解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對他們的創業精神給予充分鼓勵、創造愿望給予切實尊重、創造活動給予真正支持,進一步堅定他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把他們的創造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這是不斷增強全社會創造活力的前提。我們要努力在全社會樹立和營造這樣一種觀念和氛圍: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要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充分保證各得其所,努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1、必須高度重視公平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會公平是衡量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尺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關系到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屬于生產關系領域的問題,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屬于上層建筑領域的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筑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一個社會的公平狀況如何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當然,社會公平又具有其相對獨立的價值,它是社會廣大成員普遍能夠接受的價值目標,能夠為整合社會各種力量提供強大的道義動力,是一個政權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一定要把促進社會公平作為制定各項政策、開展各項工作的一個重要指導原則。這是共產黨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

2、要全面反思歷史經驗,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作為我們在分配領域中的基本方針,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現在看,這樣一個口號對公平的重視存在明顯不足。“兼顧”給人一種“顧得上就顧,顧不上就不顧”、“可以顧也可以不顧”的感覺,因此,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進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那種認為我國社會之所以出現社會不公的現象,與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有著直接關系,進而主張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顛倒過來,主張把公平擺到最重要地位的觀點,卻不免又失之片面。因為,實際上,當前社會不公現象的存在,不是由于我們堅持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而是很少或根本沒有顧及公平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在公平方面做得不夠而否定效率優先。至于“兼顧公平”,如前所說,這一提法容易產生誤解,而且我們確實在公平方面做得不夠,因此,可否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修改為“效率優先,注重公平”,這樣有利于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公平,推進社會全面進步,而不至于重蹈舊體制平均主義的覆轍。

3、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樹立科學的公平觀,切實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必須看到,公平具有歷史性和相對性。公平是歷史的,就是說公平總是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具體的制度安排制約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公平實現的方式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公平是相對的,就是說它不是無條件的,它總是相對某種規則或相對某種不公平狀況而言是公平的,而不是說從任何方面講都是公平的。例如,人們常說機會均等就是公平,其實對于生理條件和家庭條件不同的人而言,即使給他們提供同樣的機會,他們利用機會的能力也不是均等的。懂得了公平是歷史的、相對的道理,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推進公平,要根據經濟的發展、時代的前進,不斷推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同樣,懂得了公平是歷史的、相對的道理,認識到公平是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具體的制度安排制約的,就不能開空頭支票,把人們的胃口吊得過高,更不能引導人們去追求絕對公平。否則,人們對公平期望值過高,而實際上又兌現不了,實現不了,不僅會使我們的領導機關失信于民,而且容易導致社會心理失衡,造成社會的不和諧。

三、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確保社會安定有序

要確保社會安定有序,必須要抓緊建立健全和諧相處的體制和機制,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

1、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必須建立在對利益關系的科學、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使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認識到,在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社會各階層盡管在具體利益和要求上不盡相同,但根本利益和根本目標是一致的,各種具體利益的矛盾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調節。要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

2、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必須以一系列的體制機制為依托。要建立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及時全面準確地搜集分析人民群眾的思想動態、心理情緒、愿望心聲以及帶傾向性的社會動態等,是我們正確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重要前提。如果漠視問題,掩蓋矛盾,就會積小患為大害,最終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解決利益矛盾,確保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求得到保護和滿足。如果這一機制不建立或者不健全,社會群體就會以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其利益訴求,其結果就可能演化為激烈對抗,這是我們應該著力避免的。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及時、全面、準確地傳遞給各方面群眾的暢通渠道,建立健全群眾向黨和政府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暢通渠道,建立健全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加強和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等。

3、保持社會安定有序還要建立完善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這一格局意味著我們的管理理念在更新、管理方式在創新、服務領域在拓寬,意味著我們對于各種社會管理資源進行全新的整合,意味著社團、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將在社會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進行體制設計、機制創新、制度安排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新的變化,切實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有效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充分利用一切社會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保持社會安定有序,必須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第一、要學會善于用經濟方法處理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利益主體的多樣化,不同的利益追求導致利益之間的矛盾,據有關方面的分類統計,由利益矛盾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已占到社會矛盾糾紛的70%—80%,成為新時期社會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用不同質的方法解決不同質的矛盾,這是解決矛盾的根本原則。由思想認識問題引起的矛盾,可以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由經濟利益引起的矛盾,單純沿用過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已經明顯力不從心。當前,需要探索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法,由經濟利益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需要運用經濟的方法并輔以其他方法去解決。如征用農民土地補償不公、拖欠和克扣職工工資、不及時足額發放退休工人退休金等,這些問題單憑說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去解決,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勞而無功,最終還是要靠一定的經濟手段去解決問題。

第二、要防止人民內部矛盾激化走向沖突和對抗。人民內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本來是不應當出現沖突和對抗的,但處理得不好或不及時,也可能使矛盾激化,產生沖突和對抗。而一旦出現沖突和對抗,輕則會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重則會破壞安定團結,造成社會動蕩乃至釀成動亂。所以,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妥善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不能使本應該解決的問題久拖不決,本來可以緩解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一旦發現矛盾激化的苗頭,要迅速趕赴第一線做好疏導工作,善于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于已激化了的人民內部矛盾,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順不宜逆,要采取有力措施來平息事態,防止個別問題群體化、簡單問題復雜化、經濟問題政治化、內部問題社會化、局部問題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