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照顧服務借鑒論文
時間:2022-06-21 05:01:00
導語:老年人照顧服務借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香港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內容的介紹,總結出對內地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香港社區衛生服務啟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起因
1.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對衛生資源耗費提出挑戰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已經超過80歲。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歲以上老人總數分別為62.9萬、74,7萬、85.2萬,從這組數據來看,每5年香港65歲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萬多人。到2006年,65歲以上的老人已占總人口的12.4%。據預測,到2033年,香港65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23萬,占總人口的26.8%。因此,如此嚴峻的老齡化趨勢為香港老年人衛生服務帶來了難題。
2.社會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臨難題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問題是社會福利工作的一個重點問題,也是香港諸多社會問題中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務員和專業人士,近百萬制造業、建筑業以及其它產業的職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時,香港老年人還缺乏一些如醫療保障等重要的社會保障計劃。
3,衛生工作前移(重視預防)和下移(重在社區)是健康低投入高產出的必然選擇
香港身處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務發展亦夾雜著新舊經濟的體系。在香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為公立和私營兩個部分,社區預防保健服務主要由政府開辦和補助的衛生機構提供,而私營診所主要開展社區醫療服務。隨著人口老年化進程,社會的衛生服務需求量愈來愈大,在社會保障系統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香港轉換醫學模式,來保障老年人口的衛生服務需求,因為再富有的國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貴的醫療費用,因此關口前移(重視預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區)是政府的一種必然選擇。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及成效
1.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
(1)社區支持服務提供的社區衛生服務
社區支持服務依托社區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暫托、家居照顧等一系列服務和支持,這些支持性服務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務和家居服務兩大類,它們之間相互承接,成為保障老年人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務包括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長者活動中心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提供的四類服務。其中,長者地區中心與長者鄰舍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區支持服務。而長者活動中心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則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衛生服務。
長者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義的社交活動,以促進老年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勵老年人利用空余時間,不斷的通過學習來發展自己,從而擴大自己的社交網絡,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這種社區、居家照顧和服務,不僅能為長者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更有尊嚴、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門為長者提供服務的不同人員,會讓長者特別是獨居長者增加與外界、與人接觸和溝通的機會,減少他們的社會隔離感和孤獨感,有助于他們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長者日間護理服務是介于家居照顧和院舍照顧之間的一種服務,主要的服務對象是那些日間家中無人照顧并且身體狀況較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個人照顧、護理、復康訓練、健康教育、護老者支持、暫托服務、輔導及轉介服務、社交及康樂活動、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載服務等。老人在中心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復康活動以及社交活動。這一服務旨在通過提供以中心為本的日間照顧和支持服務,幫助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受損的體弱和癡呆癥老年人維持最高程度的活動能力,發展他們的潛能并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以協助他們在可能的情況下在社區內安享晚年。
家居服務只包括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和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兩類服務。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因應服務對象的不同需要,為兩種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務。體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損程度為中度至嚴重及需要一系列護理服務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則是沒有或輕度受損的老年人。針對體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務隊會采用多專業的模式,向他們提供護理、個人照顧、康復服務及社工服務等。服務隊會考慮服務使用者的受損程度,為他們設計并提供一套有計劃、完整的家居及社區支持服務。而對于需要較少服務的普通老年人,服務隊將提供個人照顧、簡單護理、家居清潔、護送服務、日間到戶看顧、家居安全及健康評估服務、購物及送遞服務、膳食及洗衣等服務。
(2)長者醫療服務
在香港,除住院服務外,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還針對長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層醫療服務、長者健康服務和社區康復服務等系列服務。
基層醫療服務包括了基本保健和醫療以及老年專科醫療服務。
基本保健和醫療是基層醫療服務中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老人專科醫生人數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線的普通科與私家醫生診治照顧,他們需要具備實用的老人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從而及早檢查出病因,減少并發癥和因延誤治理而引發的傷殘,并減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長期護理。同時,醫生也要加強與病者及其親友的溝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復能夠事半功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醫生必須要讓病人盡量保持活動能力,因為長期臥床會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顧與行動自由的機會。
老年專科則是提供高一層次的醫療服務,病者經由急癥室或任何醫生轉接。老人科醫生以專業的知識去處理解決較為困難和復雜的診治問題,并可在老人醫學教學和研究上做出貢獻。
長者健康服務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18個區,每一區都設立一個長者健康中心,凡年滿65歲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記成為會員。登記及繳納年費(低收入者也可以減免費用)。老年人健康中心為會員提供身體檢查、健康評估、輔導、治療和健康教育的服務。
香港醫院管理局推出社區康復專職醫療服務、社區康復護理服務、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服務、社區老人精神科小組服務和老人日間醫院等5項社區康復服務計劃。
考慮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與復雜性,香港老年社區服務除了常見的護理和醫療治療項目外,還提供職業治療、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及懷舊治療等多種形式的康復護理服務,力求在各個環節促進老年人的功能恢復。
香港對安老服務實行統一評估機制,以國際認可的“長者健康及家居護理評估”工具為標準,通過評估員對老人身體狀況、自理能力、行為及認知能力,情緒穩定狀況、家庭狀況等各方面進行一些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老人應接受何種類型的服務,確定老人對住宿照顧和社區照顧服務的護理需求,并實施了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集中處理為長者而設的受資助長期護理服務的申請和服務編配。
另外,老年人日間醫院在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門診及專科門診的同時,也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間綜合性的診斷和治療。病人無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適宜的康復活動、合適護理及心理照顧。從而使病者能夠重投社會,同時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醫院由專科醫生、護士及經過特別培訓的專職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組成。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醫療及專科康復評估服務。
2.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成效
(1)老年健康狀況改善
人口老齡化造成的“銀發社會”,對世界各國和地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在香港,無論是在南丫島榕樹灣天后廟休憩處,還是香港耆康會懷熙荃灣長者地區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園小區內活動場地,都能夠看到的香港長者都散發出積極樂觀的氣息,即使是行動不便、臥床的長者,也是安詳而淡定的。
(2)衛生經費及資源節約
香港越來越多的人士認識到居家養老、社區照顧可以為政府節省部分社會福利經費,故這種理念普遍受到政府決策者和社會各界人士推崇和歡迎。從香港社會福利署了解到,2006-2007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區照顧上的投入為10.6億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為20億港元。利用這30.6億港元,香港政府向各個社會服務機構購買了一年的服務,滿足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種福利服務中,政府采取了謹慎的、不過多的實際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賴于社會團體和志愿機構的力量。提供適當的老人醫療服務,實有政府、專業人員、民間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與互相配合。政府(衛生署、醫院事務署、社會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資源,設立較完善的醫療衛生系統。
三、對內地的啟示
香港的養老服務已走過50年歷程,其水平可與世界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媲美。香港與內地,雖然體制不同,但在對老年人的照顧服務上是相通的。對比香港地區,內地也存在類似的困難和窘境,甚而情況更加嚴峻。
1.我們面臨相似的狀況
(1)老齡化日趨嚴重
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國老年人口有1,62億,占總人口的12.79%,中國已經跑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在人口逐漸老去之后,中國經濟增長倚靠的勞動力優勢將消失,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障體制也面臨更大挑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中國人口生育的高峰期,從2010年開始這些人將開始進入退休年齡,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將進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以800萬人至900萬人的年均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將達到17%,劇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30%以上,這意味著每3-4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
(2)衛生資源更加緊缺
相比香港地區,內地的衛生資源更加緊缺。我國投入的衛生經費總量雖逐年上升,但衛生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低,占政府衛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據2003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衛生費用占GDP的比重為5.52%-6%,在175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81位。國家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5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由6.56%下降到了4.73%。從衛生總費用的構成來看,1980年,政府、社會、個人衛生支出的比例分別是36.2%、42.6%、21.2%;而到了2005年,三者的比例變成了17.9%、29.9%、52.2%。很明顯,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
(3)經濟支撐更加困難
我國由于勞動年齡人口出大于進,勞動力不足,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因此供養系數上升,勞動力成本提高,退休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支出加大。據專家預測,這部分支出1997年為2068.3億元,2030年將達73219.5億元,2050年將達182195,2億元。同時,老年人問題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問題。2002年統籌基金支付總額中,退休人員人均醫療費用是在職職工的4.9倍;退休人員平均住院率為3.86%,比在職職工1.05%高出2.81個百分點。2003年統籌基金支付總額中,退休人員人均醫療費用是在職職工的5.2倍;退休人員平均住院率為4.60%,比在職職工1.28%高出3.32個百分點。可以看出,退休人員的各項發生額均高于在職職工并且呈持續增長趨勢。
(4)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陸與香港地區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傳統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國老人好熱鬧、怕孤獨的心理以及難以接受兒女將他們送入養老中心等想法。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國情和社區建設有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國社區照顧養老必須體現中國化,即在供養方式上堅持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社會福利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模式。從歷史發展和中西比較兩個角度進行文化倫理分析,部分養老職能雖然已從家庭組織中分離出來,但家庭作為養老職能的最主要承擔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還有所加強。家庭養老有著很高的財政貢獻度、傳統倫理支持度和社會和諧貢獻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內地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就應當向香港進行適當的借鑒學習。
2.對借鑒香港經驗的幾點建議
(1)充分利用社區力量健全社區衛生服務
香港利用社會支持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區衛生服務,而這些服務卻并不是全部依靠衛生工作者完成的。如家居服務中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和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隊中,很多成員都是社區的志愿者,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通過一定的培訓,就可以很好為社區老年人提供護理、個人照顧、護送服務等對衛生、醫療專業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服務。這樣的人員的加入,為社區衛生服務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降低了衛生服務機構的壓力,保證社區老年人的衛生服務需求可以得到滿足。
(2)設立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滿足不同衛生服務需求的老年人
觀察香港老年人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可以發現,從預防到治療,從護理到康復、從生理到心理,香港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多方位、多角度保障著各種健康狀況老年人的衛生服務需求。無論是健康、患病、殘疾、臥床或需要康復的老年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區衛生服務。通過多樣化的社區衛生服務內容,保證了老年人生活的質量,讓他們能夠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
(3)注意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評估,確保最需要衛生服務的老年人能夠享受服務。
社區老人評估小組服務是香港老年人口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評估,可以確定老年人對衛生服務的需求,以便為老年人制定醫療護理的計劃,并且確保那些急需服務的老年人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從而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對衛生服務的滿意程度。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評估,以及審核機制的監督,那些貧窮、體衰的老年人依靠政府的支助,就可以以低價獲得良好的社區衛生服務。而對于不同經濟情況老人的收費標準的差異也應當采取兼顧公平的原則。
- 上一篇:加強創先爭優工作方案
- 下一篇:集團公司黨委創先爭優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