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

時間:2022-11-02 05:29:17

導語: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

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多方位的工程,而藝術是人民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數字媒體藝術的這種新興藝術形式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當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數字媒體藝術的特點,以探索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價值和優勢,并進一步闡述數字媒體藝術對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作用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和諧社會;價值;實現路徑

在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數字媒體藝術作為藝術的一個新興類別,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是什么呢?該怎樣通過藝術來構建和諧社會呢?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簡述

數字媒體藝術是建立在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基礎上,運用技術手段,使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相融合的新的藝術形式,不同于以往的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是綜合了多種學科的合成藝術。數字媒體藝術是藝術與當代最前沿的科學相結合,數字技術、生物科技、量子理論、經濟學、語言學等都可以成為藝術實現的媒體[1]。數字媒體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說:數字媒體藝術最鮮明的特質為聯結性與互動性。了解新媒體藝術創作需要經過五個階段:聯結、融入、互動、轉化、出現。首先必須聯結,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僅僅在遠距離觀看),與系統和他人產生互動,這將導致作品與意識轉化,最后出現全新的影像、關系、思維與經驗[2]。

二、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

(一)經濟價值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一門新興藝術,擁有藝術的感性特質。藝術家可以借助靈感進入到藝術的天馬行空的想象世界,不僅可以激發人們的藝術審美,還可以提升藝術的商業價值,商業同時對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經濟性要求是推動數字媒體藝術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推動社會穩定發展原始動力。從傳統的工業社會到當今的消費社會,社會經濟的運轉,實際上建立在生產和消費的此起彼伏平衡機制上,數字媒體藝術往往成為消費的直接驅動力,現在很多商業活動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數字媒體設計,相比傳統的商業模式,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例如,廣州K11,是一個革命性的博物館零售概念和藝術與商業的混合模式,引進了許多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以及相關藝術家,如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Eliasson)、金氏徹平(TeppeiKaneuji)及因卡•索尼巴爾(YinkaShonibare)等的作品,既拉近本地和國際的藝術文化交流又促進了K11購物中心的經濟收益。近年來國家推行文化旅游政策,數字媒體藝術在文旅夜游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現,例如,各大游樂場推出的數字投影秀、數字媒體文旅小鎮、旅游景點推出的3D投影節目等,豐富多彩的數字媒體藝術形式刺激著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數字媒體藝術無一例外的貢獻著自己的經濟價值。數字媒體藝術作為社會經濟循環的一部分,一方面他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和經濟法則;一方面又必須不斷創造經濟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字媒體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力,它在促進社會和諧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文化價值

關于數字媒體藝術的文化價值,和藝術本身帶來的價值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其獨特的部分。例如,那些各具特色的燈光節、燈光秀、互動機械雕塑等公共空間數字媒體藝術作品。藝術家將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融入了不同的空間,其獨特的藝術品質彌漫滲透進整個創作空間中。藝術家的意識賦予不同空間以靈魂和生命力,顯得生機勃勃。經過數字媒體藝術創作過的高質量的公共空間,可以促進豐富多彩的空間生活,并激發人們的情感和智慧,以及對城市空間的美學認同和情感記憶,形成關于城市空間的恒久印象[3]。以廣州塔——小蠻腰為例,白天的廣州塔是廣州的標志性建筑,但是,到了夜晚廣州塔擁有數字媒體表皮,小蠻腰外部結構布滿了LED燈,整個塔身通過燈光變化以及內容展示,繽紛的色彩與豐富的畫面讓大家感覺仿佛來到了光怪陸離的未來世界。廣州塔——小蠻腰現在已經成為人們關于廣州這座城市的情感標志,也是文化標志。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都市文化,夜間被數字媒體藝術覆蓋的小蠻腰更為亮眼。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文化的傳播方面,數字媒體藝術也體現出了本身的優越性,以更親近、更有趣的方式讓文化傳播的受眾更加廣泛,突破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青島即墨古城、黃山西遞牌樓等傳統景點,依托本身的古建筑,運用現影技術再融合藝術家關于本身景點文化進行的藝術內容創作,讓觀眾耳目一新。數字媒體藝術也成為文化傳播創造的重要部分。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文化價值方面,在教育領域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方式相對單一、片面,融入數字媒體藝術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還可以增加教學中的互動性,有些學校還研發出了數字媒體教具,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目光,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校的展館和現在很多博物館逐漸融入了數字媒體藝術,重塑了傳統的博物館體驗,將動畫數字內容與創新技術相結合,為參觀者提供了一種連接過去、現在和想象未來的新方式。

(三)審美價值

約瑟夫·博伊斯認為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概念把藝術從神壇請下來,使藝術日常化、事件化。傳統藝術單一的視覺接受方式和單一的信息傳達方式限制著藝術思想的傳播,正是數字媒體藝術的聯結性和互動性推動了日常生活的審美,呈現為生活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生活化。在傳統“審美非功利性”的審美判斷中切斷了美與生活的聯系,數字媒介拓展了審美認知的程度和范圍,提高了人們對于美感的體驗效果,或者說是符合當代的審美創造,藝術需要的不只是創作作品,更重要的是傳播。生活化藝術借助生活中數字媒體藝術的迅速發展高速傳播著,一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眼花繚亂,審美不但已經變成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已經演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思想認知,德國哲學家維爾施認為西方社會正經歷一場深刻的審美化過程,以至于當代社會發展的形勢越來越像一件藝術品。[4]我們無疑在經歷著一種快速美學的膨脹,越來越多的現實因素正籠罩在審美之中,數字媒體藝術在構建和諧社會時,以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為立足點,為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說法與解釋,并進一步提煉其中蘊藏的審美新經驗,使之凝練成為人類精神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正是新的歷史時期人物文藝與藝術文化的理論集合點[5]。這恰恰是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完成我們和諧社會理想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構建和諧社會的實現路徑

(一)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優秀數字媒體藝術人才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在各大藝術類院校普及,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數字媒體藝術雖然起步較晚,是一個新興的藝術形式,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具有跨學科的藝術視野,可以將不同學科、媒介等融合,為新的藝術形式大膽探索新體驗。這就要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要勇于嘗試跨學科藝術,強化創新意識。國外優秀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引進,短期內使我國的數字媒體藝術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數字媒體藝術展從不間斷,但是,大量地引進國外作品必然會導致國內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力不足,其他專業知識和能力不足的機構和企業大量復制國外藝術形式,千篇一律,內容單一,也讓喜歡數字媒體藝術的人們感覺到審美疲勞。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探索以及自身生命力和創造力才應該是發展的重點。政府應加大對數字媒體藝術創新產業的投入,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聯合各大高校共同推進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為社會輸出更加優秀的創新思維能力強的數字媒體藝術人才。

(二)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化發展帶動國內經濟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作品雖然喜聞樂見,但是他的技術部分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尤其是互動作品,要依托于計算機軟件的使用和互聯網技術的開發。數字媒體藝術的一些媒介材料造價也很高,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從事數字媒體藝術的門檻是很高的。這也是國內數字媒體藝術沒有形成產業鏈的原因。未來數字媒體藝術應該降低技術的復雜程度,使數字媒體藝術模塊化,這樣更易于整個藝術的長足發展。近些年開始流行的“夜間經濟”一詞,反映出了我國商業新業態,政策鼓勵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激發了我國新一輪消費升級潛力,這也激發了各地對于數字媒體藝術的需求,此時,正是促使數字媒體藝術形成產業鏈的好時機。政府、企業、院校應建立數字媒體藝術產、學、研人才培養,最終促成數字媒體藝術的平民化。

四、結語

總之,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數字媒體藝術本身的藝術特性對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推動作用,數字媒體藝術對未來藝術形態的出現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能更好地處理人與生活、人與社會和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運用數字媒體藝術手段來美化和創造我們的生活,讓藝術生活化,只有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數字媒體藝術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中揚,王欣.創意思維訓練第2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2]胡蓉.互動的藝術——淺談新媒體藝術設計的互動性特征[J].美術大觀,2006(12):96-97.

[3]馬欽忠.公共藝術理論教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

[4]李德辰.淺析城市室外公共空間中的跨界表現與數碼技術應用[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14.

[5]吳有訓.“后世博”與上海發展[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