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意義

時間:2022-02-05 06:32:00

導語:剖析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戰略意義

摘要:充分認識老年人的社會價值,在整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有效開發和利用我國的老年人力資源,應在對老年人力資源價值正確認識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建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系統、推進老年教育以及發展老齡產業等各種非市場化和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

關鍵詞:老年人口;老年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3億,占總人口的1l%。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34億人,比重從2000年的9.9%增長到16%;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64億人,比重從2000年的6.7%增長到11.2%。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將對由此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日益關注。在深度老齡化的時代,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好我國的老年人力資源是一個意義深遠的重大課題。

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戰略意義

(一)老年人口群體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現有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文明的進步,都是以老年人口曾經的和正在進行的勞動生產實踐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老年人口群體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連續的。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經驗主要都是依靠口手相傳,老年人口對生產經驗與社會文明的傳承作用尤為明顯。在工業化時代,一方面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是以過去的生產經驗為基礎的;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在社會中實際上仍代表著最為豐富的生產經驗。

(二)老年人口具有獨特的經驗型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

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依賴于教育與培訓投資,但是通過“干中學”所積累的經驗型人力資本同樣是人力資本形成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老年人隨著工作年限的不斷增加和社會生活經驗的持續積累,具有其他群體人口所難以比擬的經驗型人力資本。另外,相對應的還有社會資本,它是指“朋友、同事和更普遍的聯系,通過它們可以使人們得到使用(其他形式)資本的機會”。老年人在社會資本存量方面當然是得天獨厚的,其動員個人和社會資源的能力不可小視。

(三)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和社會經濟活動參與程度起著代際示范作用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老年人口群體的生活狀況如何,不僅僅對其自身是否能夠安享晚年意義重大,同時也對當前的勞動力群體即未來的老年人口群體起著不可忽視的示范作用。例如,我國當前老年人口的養老保障問題如果不能妥善的解決,不能使得當前的老年人口“老有所養”,就至少會令現在的勞動力群體降低對政府主導的養老保險制度所能提供的養老待遇水平的預期,直至徹底喪失信心。如此,就會波及當前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經濟發展。

(四)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活動有著積極的經濟效應

正如教育投資同時具有生產特性和消費特性一樣,進行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活動,就意味著大量專門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只要正確加以引導,就可以使得經濟發展與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趨勢相吻合,從而拉動需求、增進人力資本投資和促進經濟增長。

二、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老年群體規模龐大,占總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進程最快的國家,從成年型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法國用了115年,美國用了60年,英國用了45年,鄰國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國僅僅用了18年。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4.41%,而到2000年這一比重上升到6.96%,200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這一比重已經增長到8.1%。

(二)老年群體人口素質低,大多分布在鄉村

我國有著發展中國家典型的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經濟結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大多數,整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人口的生活水平都比較低下。首先,我國老齡化進程長期滯后于經濟發展步伐,對于鄉村而言更是如此,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其次,如果以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的標準,我國農村1999年就邁入了老齡化階段,反而早于城鎮;再次,我國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農村,老年人口也大多分布在鄉村。所以,農村地區的未富先老尤其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程度較低

在勞動力市場上,即便是未到退休年齡的中年群體也往往面臨著嚴重的年齡歧視問題。企業用工逐步向高學歷、年輕化的標準看齊,機關事業單位也在加快推行“干部年輕化”的發展步伐。并且,在經濟領域的被排斥地位決定了老年人口在其他領域的絕對的非主流地位,從而造成在當今重要的社會與經濟生活中,基本上沒有老年人口的影子。

(四)在家庭和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不斷下降

由于在社會與經濟生活中各個領域的被排斥和非主流的地位,老年人口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下降成為必然。整個社會之中,從日常生活消費到娛樂和新聞媒體,都洋溢著一種把年輕人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服務對象的氣氛。這其中固然有市場經濟自發運行配置各種資源的作用和過程,但如果從老年人口群體的福利狀況的角度考慮,似乎也可以說是一種市場失靈。并且,這種市場失靈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同樣必然會造成整個社會的福利損失。

三、有效開發和利用我國老年人力資源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觀,充分認識老年群體的人力資源價值

人力資源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具有的能為社會創造物質的、精神的和文化的財富,從事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口群體的總稱,它更為強調的是人所具有的勞動能力,因而是個廣義的概念。老年人口群體完全符合人力資源的概念,并且其中肯定也包含著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人才資源。正如早在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通過的《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所指出的:“老年只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期、事業的經驗和自然延續。而他的知識、能力和潛力,在整個生命周期都一直存在。”這種認識事實上既肯定了老年人的價值,又承認了老年人對于社會經濟活動參與應有的權利。

(二)建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系統

由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活動對整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政府應當建立老年人力資源信息網絡,規范有序地進行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活動。政府應當進行以發掘、培養和發展老年群體的人力資源能力和潛力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有計劃的活動,以建立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系統。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系統至少應包括目標體系、投資體系、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同時,有效的老年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與開發系統相輔相成的,它和一般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相似,也應包括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選拔、培訓、職業發展、績效管理以及福利等一系列管理過程和環節。

(三)積極推進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

教育和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最重要的渠道,積極推進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既適應老齡社會的需要,同時也適應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需要。盡管我國對于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十分重視,并且已經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學制和多學科的老年教育體系,但從現狀上看,往往重視的是老年教育的“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功能,其娛樂性有余而生產性功能不足。因此,推進和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可以考慮在充分認識老年人力資源價值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計劃與管理,促使老年教育部分甚至是更多地向具有生產性功能的方向轉變,以促進老年人口群體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年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不但可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陶冶老年人的情操,還可以起到提高全社會人力資本存量水平,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積極效果。

(四)加快發展老齡產業

老齡產業是以年齡以及由年齡決定的消費特征為標志而劃分的產業,即為滿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費需求而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它包括傳統老年產業如服裝、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設施以及現代老年產業如娛樂、旅游、住宅、社區服務業、老年教育等多種行業。目前,我國的老齡產業發展仍舊處于初級階段,老年人的需求市場發展比較充分,如保健、養老、旅游等,而供給則存在不足,突出表現在養老保障體系的不健全。這主要是由于對老齡產業認識不夠、資金來源少和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而當前必須克服這些困難并致力于我國老齡產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