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策略

時間:2022-05-21 02:59:28

導語:“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人才培養策略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省份會展業的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1],倡導絲綢之路沿線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都創辦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會展、論壇、研討會及博覽會,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通過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區域聯合舉辦會展、論壇及博覽會等,助力西部省份自身會展經濟發展,縮短與東部區域在會展業上的差距,通過合作實現雙贏。自構想提出后,諸多西部省份都舉辦了有特色的區域會展。如2016年甘肅省舉辦的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及2016年新疆舉辦的第五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會展業已經成為中國的新興產業,近年來會展規模不斷增長,硬件設施逐步完善,對會展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工作內容,會展業的人才分為三個方面,即研究、策劃、實施,而這三者分別對應著核心、輔助、支持。一般來說,從事會展的人才為三個同心圓,處于圓形最中心的人才屬于會展策劃師和高級運營管理者,最核心的位置意味著他們在會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會展設計、搭建及相關運輸、交通等管理人才處于第二層,稱為輔助性人才;翻譯、旅游接待等人才處于同心圓的最外層,稱為支持性人才。早在2000年我國就已經開始加大對會展業核心人才的培養,國內許多院校都開設了會展專業。自“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提出以來,國內對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開展了很多研究,而對于會展口譯人才的培養卻鮮有涉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合作日益明顯,會展口譯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忽視了這一點必然對會展的成功舉辦造成較大的影響。

二、會展口譯

會展是指在某一地區空間內,許多人匯集在一起,根據某一主題傳遞和交流的大眾性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會展包括展會、文化交流、博覽會等形式。會展口譯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口譯服務類型,指的是在會展活動中為使用不同語言的人進行語言傳譯,促進雙方溝通與交流。而這種溝通交流并不是簡單的目的語轉化過程,是以特定的商務環境為背景,推進各方相互理解與溝通、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因此,會展口譯需要譯員不僅具有扎實的雙語轉換能力,還要有良好的商務職業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西部省份會展口譯發展與面臨的問題

(一)西部省份會展口譯的發展。隨著會展領域的大力發展,會展口譯受到各界學者的關注,然而,目前的研究還存在較多不足。上海提供了“會展外語口譯”的培訓與認證,主要目的是為會展行業提供合格的外語口譯人才。該考試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對于外語的運用能力、對整個會展流程中策劃、管理及營銷的外語溝通能力。現階段在西部省份的高校中,陜西、新疆等幾所西部院校開設了與會展相關的專業,但沒有開設專門培養會展口譯人才的專業,會展口譯培訓機構數量稀缺,因此,參與會展口譯的人員專業背景復雜,資質良莠不齊,口譯質量很難得到保障。(二)西部省份會展口譯面臨的問題。1.口譯人才匱乏。由于西部地區地理位置偏遠,經濟發展相對于中、東部地區緩慢,這些客觀的因素致使西部省份的口譯工作起步較晚,發展速度有限。一些西部省份的高校為了滿足對口譯人才的需要,增加了口譯課程或是取得了MTI的辦學資格。在口譯實際教學中,學生接觸到的基本上都是課本上的知識,缺乏實踐經驗,造成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斷層。同時,東部發達地區有更大的口譯市場及口譯機會,也造成了高層次口譯人才的流失。因此,口譯人才的匱乏成為西部省份國際會展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2.缺少專業會展口譯工作者。會展口譯人員不僅應該具備專業的會展知識,包括會展接待、會展講解及商務接待等方面的知識,還應該是訓練有素的口譯人員。在陜西、新疆、寧夏、甘肅只有兩三所院校開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主要培養會展方面的人才。而在口譯學生的培訓課程中卻很少涉及到會展專業知識,由此可見,西部省份的高等教育中,口譯與會展業是脫節的。3.本土化的會展口譯人才稀少。西部省份如新疆、寧夏、青海、甘肅等都屬于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區,“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會展成功地將這些區域推廣和宣傳到全國,甚至是全世界。如果口譯員對于本地的文化、風俗,地理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就能更好地服務于當地的會展業發展。從長遠來看,譯員本土化才是滿足各類會展巨大需求的可行之道。4.會展口譯師資力量薄弱。為了滿足口譯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西部省份高校外語院系都增加了口譯課程,而口譯師資力量從數量上、質量上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會展口譯為新興領域,高校中從事口譯教學的教師并未接受系統的翻譯師資培訓,部分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教師又欠缺口譯實戰經驗,因此,在口譯教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谧g課程教學師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專業的會展口譯教學了。

四、會展口譯人才培養策略

(一)明確培養目標。一般來說,會展口譯人才的需求呈倒金字塔形,金字塔頂端為從事國際會議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的高級口譯人才,這個層次對譯員的理解能力及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要求較高,人才需求量較?。粡氖抡箷⒄搲?、談判的交替傳譯人員,比高級口譯要求略低,人才需求量居中;從事會展接待、聯絡及陪同參觀的初級口譯人員需求量最大,處于金字塔的底端。西部省份由于受到師資力量、市場需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培養高端會展口譯人才相對困難,而培養中級和初級口譯人才能為當地的會展市場提供合格人才。所以,西部省份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培養目標,以切實提高本科生口譯實際運用能力為目的。以2016年甘肅省文博會為例,本次展會涵蓋了三類會展口譯工作人員。高級口譯人員承擔論壇同聲傳譯及國家級賓客會談的交替傳譯;中級口譯人才從事會展、分論壇、會談的交替傳譯;初級口譯人才完成會展接待、聯絡安排及陪同參觀。在此次文化博覽會之前,甘肅省外事辦公室從高校、企事業單位抽調了一批從事外事工作的工作人員,明確目標、有針對性地對會展口譯技能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主要圍繞如何完成好文博會口譯工作展開。這批工作人員主要完成了中級口譯人員的工作任務,同時抽調高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完成初級會展口譯任務,這兩部分譯員承擔了絕大部分的口譯工作。高級口譯活動主要由“外援”承擔,即國家部委及外請的譯員。本土譯員順利完成會展口譯任務與目標明確的培訓密不可分。(二)培養復合型的會展口譯從業人員。作為一名優秀的會展口譯工作者不僅需要強大的語言專業能力,還應有相對全面的知識涉獵范圍。對于西部高校來說,尤其應重視培養復合型的會展口譯從業人員。眾所周知,會展口譯的涉及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包括金融、科技、教育,還極有可能涉及到農業、化工及食品等諸多領域。所以,在培養會展口譯工作者時尤其要注意增強學生的綜合實力,打造“外語+專業”或“專業+外語”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一帶一路”的沿線省份,應,充分發掘本地區的地域優勢,結合高校的專業優勢,培養復合型會展口譯從業人員。大型會展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這其中,口譯志愿者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來說,與會的口譯工作者存在較大的水平差異,如果沒有專門的培訓,往往會影響會展口譯的水平。所以,建立會展口譯志愿者資料庫,定期進行口譯培訓,為今后的會展工作打下基礎。建立完善的口譯語言志愿者服務體系能幫助西部省份在國際會展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助力“一帶一路”背景下西部省份會展的成功舉辦。(三)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隨著“一帶一路”構想的進一步實施,西部地區的諸多高校都開始開設口譯課程。由于受限于西部地區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口譯師資力量相對匱乏。一些教師往往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口譯訓練,就算是接受過口譯訓練的教師也很少參加過實際會展,應用型會展口譯人才的培養,對師資提出更高的要求。會展口譯教師隊伍實現“雙師型”,參加口譯教學的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口譯實戰經驗之外,還應具備國家承認的口譯資格證書,確保師資隊伍的“雙師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邀請部分高級口譯員來高校進行短期任教,但不能有效解決師資隊伍不足的困難;要加強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培訓,安排教師定期到專門的翻譯機構進修,或參加短期的口譯人員資格培訓,或到專門的外事機構掛職鍛煉。只有高素質、專業化的口譯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契合市場需求,專業化、應用型的會展口譯人員。(四)開發本土化教材。目前,大多數高校選用的口譯教材都是市場上通用的口譯教科書,實用性不強,教材素材與實際需要脫節。另外不同院校的教材,多是結合自己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編寫的,不一定適用于其他高校。所以,西部省份高??梢越Y合“一帶一路”背景下本省會展口譯的特點與培養目標,同時結合自身教學目標、專業特色、師資隊伍編寫符合本地區學生水平的教材。西部省份的高校,可以結合自己本土的文化優勢、歷史優勢,進行教材的改編。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開發學生的課余時間,學??梢圆粩嘟M織貼近本土化的口譯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口譯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口譯綜合實力?!耙粠б宦贰背h對西部省份來說,不僅是一個發展經濟的新契機,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西部地區各省份可以依托區域優勢,結合自身高校的辦學特色,通過培養目標、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教材等方面的革新,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專業水平,服務地方經濟。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EB/OL].(2015-04-01)[2018-02-03].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

作者:李瓊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