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研究

時間:2022-04-28 11:10:00

導語:剖析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研究

論文關鍵詞:家庭倫理道德傳承家庭倫理道德標準

論文摘要:家庭是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是社會的細胞,所以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維系家庭關系和諧與穩(wěn)定有兩種力量,即法律的力量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力量。當代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青年人對家庭倫理道德的理解與運用關系著家庭、乃至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而關于當代青年對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的傳承也具有了現(xiàn)實意義。

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闡釋

(一)父慈子孝在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中,親子倫理是最基本的倫理關系,甚至被視為比夫妻、兄弟關系更為重要的家庭關系。“父子兄弟夫婦,人倫之大。一家之中,惟此三親而已父子尤其本也。”(張履祥《訓子語))傳統(tǒng)家庭倫理強調的父慈子孝.既注重子女對長輩行“孝”。也強調長輩對子女的撫養(yǎng)、關心和愛護。“慈”德的內涵很豐富,主要包括養(yǎng)子、愛子、教子等方面。“孝”的內涵主要有孝養(yǎng)、孝敬、孝順等。孔子說:“為人父。止于慈。(《札記·大學>)一父慈就是父對子物質上的供養(yǎng)、滿足,精神上關愛,呵護,對子女承擔起撫養(yǎng)教育的責任。父母對子女施以“慈道”,子女對父母則要盡以“孝道”。正因為“父慈”。所以“子孝”,子女要贍養(yǎng)父母。是理所應當?shù)呢熑闻c義務。百善孝為先.父慈子孝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家庭倫理道德在儒家家庭倫理中。父慈子孝是對父子倫理的根本要求,它是家庭道德規(guī)范的最主要方面。只有在家庭道德中修以慈孝,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有序的和諧家庭。兄友弟悌。兄友弟悌是傳統(tǒng)家庭倫理的又一重要內容,它體現(xiàn)了兄弟問的手足深情。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主要是指兄弟間的團結友愛。兄弟團結友愛是家庭和睦、家道昌盛的重要標志。顏之推說:“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絮,前襟后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yè),游則共方,隨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顏氏家訓·兄弟))兄弟姐妹乃手足同胞。是家庭重要的親緣關系。悌就是處理兄弟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它的具體內容是指兄友弟恭。“友”是兄對弟的道德規(guī)范。它要求兄長要愛護、關系弟;“恭”是弟對兄的道德規(guī)范。它要求弟對兄敬從、恭順、謙恭而有禮。在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道德中.相對于親子關系、夫妻關系而言,兄弟關系具有更多的平等因素,其道德規(guī)范包含著更多的合理因素,應在現(xiàn)代家庭以及社會中加以發(fā)揚。

(二)夫義婦順。在我國古代社會里,人們對于夫妻之間的道德關系是十分注重的。《禮記·婚義》中說:“婚禮者,將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矣。故君重之。”婚姻是家庭的基礎,沒有夫婦之間的婚姻便沒有后代的延續(xù),夫妻關系是各種家庭關系的基礎。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在我國古代社會的夫妻關系中,丈夫處于主導地位,妻子處于服從的地位,是~種主從關系,在現(xiàn)代社會對這樣的制度我們應該加以批判。當然在傳統(tǒng)的夫妻倫理中也有許多值得歌頌的倫理準則,比如夫妻之間互相尊重,相敬如賓,同干共苦等。這些合理的因素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孑L子說:“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札記·禮運》)傳統(tǒng)家庭倫理十分強調夫妻合義而順,男女婚配要考慮雙方的性情和修養(yǎng)是否般配,追求“夫婦和順,相敬如賓”,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更應注重夫妻雙方的互敬互愛,以求家庭和諧。

二、當代青年的家庭道德觀的特點及倫理分析

(一)當代青年家庭道德觀的特點。婚姻和家庭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締結了婚姻關系就意味著家庭的成立。然而作為婚姻主體對戀愛和婚姻的看法影響著家庭關系的和諧與否。當代青年人的婚戀觀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擇偶標準和戀愛方式多樣化。在社會轉型期前,青年擇偶一般都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經濟條件社會關系作為主要標準。明顯表現(xiàn)出以家庭利益為轉移的傾向。然而現(xiàn)在的青年男女雙方在擇偶標準上更注重個人條件。隨著民主政治建設的加強和婚姻自由理念的倡導。青年人的擇偶標準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注重個人條件,個人素質,把雙方的感情放在首位。二是性觀念較為開放。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礎,滿足性需求是人們結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個內在動因。傳統(tǒng)社會對性的看法是性行為的實施目的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忽視其在婚姻中的地位。三是愛情是婚姻的基礎。市場經濟帶來了平等、自由觀念,反映在婚姻家庭中,夫妻要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愿望,更加注重個性的和諧.強調愛情是婚姻的重要構成部分。青年人的家庭經濟觀主要表現(xiàn)在夫妻雙方在各自財產的支配權上,夫妻之間有平等的財產分配權、繼承權,注重在經濟地位上的平等。同時,在家庭消費方面,青年人主張夫妻雙方有平等的財產支配權。青年人的生育觀已經摒棄了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觀念,大多數(shù)青年人認為生育一個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的教育上,當然也有青年人為了自我的個人實現(xiàn)以及看到了婚姻家庭中的不和諧現(xiàn)象選擇了不生育孩子。即“丁克家庭”。以達到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目的。總體上,當代青年人的家庭道德觀有其進步的因素,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一些舊思想。更加注重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愛情婚姻等合理的家庭道德觀念。

(二)當代青年家庭道德觀倫理分析。根據(jù)當代青年家庭道德觀的特點,可以看出家庭道德觀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如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由自由戀愛引起的婚外情,由性開放引起的婚前性行為等。這些弊端要求青年人要樹立正確的家庭道德觀。

首先在婚戀觀上要端正戀愛態(tài)度,提倡文明交往,新時期的戀愛道德要求人們在戀愛中志同道合,共同發(fā)展。真正高尚的愛情和婚姻不僅是異性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情操和志趣以及心里的一致與和諧。同時要求青年人要文明交往.要遵守社會公德,不要對他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包括現(xiàn)代的戀愛不文明現(xiàn)象、婚外情、第三者等。

其次是在家庭經濟關系上,由于受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影響,一些青年人將市場經濟中的經濟準則運用到家庭中來,如婚前財產公證還有“啃老”方式等。這是對我國傳統(tǒng)家庭道德的一個挑戰(zhàn),在新時期我們要公正和合理的處理家庭中的經濟問題,嚴格遵守“孝”的原則來處理在奉養(yǎng)老人的經濟問題,以正確處理家庭經濟關系。·在正確處理家庭經濟關系的同時要大力弘揚“孝”的傳統(tǒng)文化。最后在生育觀方面。青年人要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關注下一代的道德培養(yǎng),減少社會問題少年的出現(xiàn)。

三、新時期家庭倫理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構建

首先。繼承和發(fā)揚中西方的家庭美德。我們既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又要大力倡導新的時代精神。中華民族歷來注重傳統(tǒng)美德建設,重視家庭道德的培養(yǎng),這些對新時期家庭道德規(guī)范體系的重構有很大的價值。同時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賦予新的時代內容,與社會文明進步相適應的人格平等、婚姻自主、平等相待的觀念和原則都加以結合。同時。也要吸收西方的合理成分。自由、民主、平等和博愛反映在家庭道德上,就要求婚姻自主,主張愛情是婚姻的基礎。

其次,建立家庭道德規(guī)范體系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每個成員在家庭里擔當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有民主、平等的現(xiàn)代意識,又要繼承傳統(tǒng)美德;既要注重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也要注重個人責任的展示。家庭是我們相互依存、滿足情感需要的場所,在家庭中我們獲得家庭成員的愛戴,也要有無私奉獻的利他精神,在家庭成員中獲得平衡。總之,要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和諧、互敬、互愛的家庭道德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和諧家庭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