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神的真相是雷電

時間:2022-05-20 06:33:00

導語:詮釋神的真相是雷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神的真相是雷電

[作者自按]先人從雷電的恐怖力量中產生了人類早期的雷神觀念系統。這種人和自然的原始關系,隨著文明的推進,被運用到人間的秩序中:即社會的統治者為帝王,人民必須崇拜他們。與此同時,上帝的本源被遺忘,上帝顯得愈來愈神秘化,成為人類思想的沉重包袱。揭開上帝的真相,人類則可以從形而上的虛幻的東西中徹底解放出來,因為形而上者皆源于形而下者,而形而下者對現代人來說,不是恐懼、崇拜的對象,而只是被不斷認識的對象而已。

上帝的原型問題是原始文化的關鍵所在。

(一)雷和神

電,其甲骨文字形為電光曲折伸延狀。而雷字,甲骨文字形則是在“電”字的形體基礎上加上表示雷聲的符號(雷聲用圓圈或田字形表示)。《說文》:“申,神也。”(甲骨文“申、電”為一字。)又《說文》:“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說文》的訓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將雷電奉為神;神是天神,位于人的頭頂之上;神和萬物的關系是本源和派生的關系,即萬物受神支配。

神的觀念的產生,其文字構造本身已經說明了觀念的意象所在。“神”是形聲兼會意字(即形聲字中的聲符仍表達意義),是對“申”(雷電)的祭祀崇拜。從“神”的命名理據中可知,神的原型是雷電。

(二)雷和靈

靈(靈)字的結構上方為“霝”,下為巫。而“霝”字,其甲骨文字形上為雨,下為兩個口朝上的“口”形,金文則下為三個“口”。《說文》:“霝,雨零也。”霝的字形義為眾人仰首朝天祈雨而雨落下之義。因為司轄雨的是雷神,所以仰天祈雨的本源對象就是雷神。

“靈”字的構造和“神”字的構造,其方式是一致的。“靈”是對雷(霝)的祭祀活動(巫),而且“靈”字中的“巫”是“霝”字中用眾“口”表示的祈禱義的語義加強。

(三)雷和龍

龍,其甲骨文字形和“電、雷”兩字比較,龍字可視為“電、雷”的變形。龍字保留了閃電的彎曲狀,又將表示雷聲的符號“口”狀移至彎曲處的終端,表示龍的口部。龍字中的口開口朝下,表示雨從龍口中傾瀉而下。龍觀念的產生,是原始先民對產生雷電的原因的一種生物化解釋。

在“龍”字的異體中,字形是在龍的形體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為斧劈樹木狀。從這個意義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龍”字中,“辛”位于龍形的上方,從辛的語義和造字的上下結構中可以看出,這個“龍”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對龍(雷神)的恐懼而又企圖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狀態。

《集韻》在“龍”字下收錄了“竜”這個異體字。該字的上方和“龍”字左上方一樣,即甲骨文“辛”的隸定形式。“竜”的形義正是對雷電的征服狀。此字形有力地證實了龍的原型是雷電。從龍字的發音上看,“lóng”正是記錄了雷的隆隆之聲。

(四)雷和鬼

鬼,其甲骨文字形為人的頭部上方呈田形,甲骨文的鬼字上方的“田”,和雷字中表示雷聲的“田”的符號意義相同。“鬼”字是會意字,從田和人的上下位置可以看出,其造字觀念為雷電擊死人后,人變為鬼這樣的恐懼心理。

(五)雷和帝

帝,其甲骨文字形為捆綁的樹枝狀。“帝”字和“尞”(燎)字在形體上頗為相似。“帝”的字形中捆綁的樹枝是用來燎祭的。殷人盛行燎祭,而“帝”的觀念當為燎祭儀式舉行者心目中的所指對象。《說文》:“尞,祡祭天也。”“祡,燒柴尞祭天也。”可見,燎祭的對象是上帝天神。

從發生學的角度去看,燎祭的本源對象應該是明確的、單一的。但從殷商以后的文獻所記載的已經泛化的儀式中難以直截了當地回答這個問題。燎祭的本源對象,只有放到人類早期巫術儀式所含有的觀念系統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釋。前面我們已經討論了上古時期的“神、靈、龍、鬼”等觀念,皆源于雷電崇拜。如果把人類早期觀念作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來看待,那么不難看出“帝”(燎祭的對象)和“神、靈、龍、鬼”屬于同一觀念系統,在意念取向上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據類推原則,帝的原型當為雷電。“帝”在甲骨文中保留了燎祭儀式中“樹枝狀”這一中介形式,通過它表達了對雷神的崇拜。

在卜辭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雷電化身的“帝”,主要管轄的仍是“雷、雨”之類:

“貞:今一月帝令雨。”(《甲骨文合集》14132正)

“帝其于生一月令雷。”(《甲骨文合集》14127正)

卜辭中有關求雨求年的,占的比例最大。而求雨的本源對象應是上帝——雷神,求雨所舉行的祭祀活動是燎祭。

(六)雷和王

王,其甲骨文字形為火形之上加一短橫(這一短橫的作用是為了把“王”字和“火”字區別開來)。以火為王,其中蘊含著十分古老的觀念。這牽涉到火的起源問題。從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來看,都認為最初的火是雷神產生的,即閃電擊中樹木而起火。可以這樣說,人類鉆木取火的人工生火和雷電擊樹產生火的自然生火相比,從時序上講,是很后來的事情。

以上我們考釋了從雷神崇拜中產生出“神、靈、龍、鬼、帝、王”等觀念的內在的演變過程。由于這個演變過程的原始性,隨著歷史時間的流逝,上述一組字的原始意義在不同程度上被遺忘了。現在,我們借助甲骨文這一記錄原始觀念的符號體系,結合傳世文獻、神話傳說、民俗文化,從而重構出雷神語義系統的核心部分。

從重構出來的雷神語義系統的核心部分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性質:恐懼是雷電崇拜的根源。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的重心在于天人關系,而天人關系的本質是雷電和人的關系。祭祀雷神的方式是燎祭,“帝”的字形本身形象地記錄了這一祭祀方式。

選自《漢語言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有關雷神崇拜問題的詳細論述,參閱《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