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現實主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10:25:00
導語:繪畫中現實主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19世紀時,法國繪畫在造型藝術中取得了壓倒一切的地位??茖W的飛速進步使人們既渴望發明和創新,并造成欣賞趣味上的巨大差異,并且導致各派興起的繁榮局面。
關鍵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
一、新古典主義
法國是一個崇尚古典主義的國家。龐貝城的出土激起了人們對古典藝術的狂熱崇拜。隨著大革命的到來,藝術傾向運用古典主義繪畫技法、宣揚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追求共和制的資產階級以歷史上的羅馬為借鑒,大衛的美術作品成為這個時期的代表。
大衛(法國)(David,1748—1825),他最初的老師是羅可可畫家布歇,后來在皇家美術院教授維恩的門下學習,畢業時因其創作獲羅馬大獎,赴意大利留學,在那里他愛上了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作品。他認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才是近代畫家的學校,是近代美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1784年他創作了《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荷拉斯是古羅馬時代的一個家族,古羅馬在建立共和制的歷史時期,曾與毗鄰伊特魯里亞的吉利茨亞人發生戰爭,但是雙方的人民卻有著親密的通婚關系。為了避免一場大規模的流血廝殺,雙方統領達成協議,各選出三名勇士來進行格斗,以勝敗來判定羅馬城與阿爾貝城的最高統治權屬誰。格斗以羅馬的荷拉斯三兄弟戰勝而告終。它的主題思想是個人感情要服從國家利益。這件作品的成功加速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提前到來。
安格爾(法國)(Ingres,1780—1867)。安格爾是出生于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物,作為達維特的學生,安格爾絲毫沒有繼承老師那種對政治極度關懷的熱情,他從不問政治,一生只在肖像畫上做貢獻。青年時期,安格爾有段時間在羅馬留學,狂熱地崇拜古典風格的繪畫,并仿效意大利16世紀傳統,畫了許多裸女?!锻郀柶剿傻脑∨肥撬谶@個時期完成的許多裸女形象之一。畫面華麗莊嚴,曲線與形體猶如音樂中的節奏與韻律,人體因其形體極為準確,色彩柔和,深度的空間透視,加之堅實的素描功力而被視為古典繪畫的經典之作。
二、浪漫主義
1814年是波旁王朝復辟的年代,苦悶的知識分子在文學和藝術上掀起了浪漫主義運動。
籍里柯(Gericault,1781—1824)?!睹范潘_之筏》是畫家籍里柯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義杰作,這是一場真實的海難。畫家把它繪制成為油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這場真實的海難。這件作品被視為浪慢主義的偉大宣言。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是法國浪漫主義最偉大的畫家?!蹲杂梢龑е嗣瘛访枥L的是法國“七月革命”中一次有名的街壘戰。1830年7月22日,巴黎的市民、手工業者、學生為了粉碎查理十四恢復波旁王朝的統治而舉行武裝起義,與保皇軍隊展開了白刃戰。畫家目擊這一悲壯激烈的巷戰景象,決心畫一幅大畫,來紀念革命群眾為爭取自由斗爭的壯舉?!蹲杂梢龑嗣瘛烦蔀槔寺髁x鼎盛時期的作品。
三、現實主義
宗教對解決當代社會問題已顯得無能為力,科學技術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使人們對進步充滿深刻的信念,渴望在藝術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時代。
庫爾貝(法國)(Courbet,1819—1877)。“我要根據自己的判斷,如實地表現我所生活的時代的風俗和思想面貌?!逼渥髌贰懂嬍摇泛汀妒ぁ烦蔀槠洮F實主義的代表。
米勒(法國)(Millet,1814—1875)。敦厚樸實的農民性格在米勒身上是天生的。由于家鄉臨海,土地貧瘠,不付出辛勤的勞動就難以溫飽,這些對他后來的繪畫生涯有著決定性意義。米勒在《拾穗者》和《扶鋤者》中用充滿感情的構思,塑造了令人深省的形象?!安皇抢L畫,而是宣言”,他的藝術作品的深刻社會意義恰恰在于史詩所不能達到的質樸平凡。
四、印象主義
19世紀是現實主義藝術向現代主義藝術過渡的一個階段。在科學進步、光學理論得以實踐的時代背景下,畫家根據自己的觀察與直覺,表現外光的變化,以創新的姿態進入了法國畫壇。
1.印象主義:莫奈(法國)(Monet,1840—1926)。《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繪勒阿弗爾港口的一個多霧早晨的印象?!度粘觥び∠蟆氛钩龊?,受到社會的公開攻擊。那位以“印象”來諷刺這幅畫的《喧噪》周刊的記者路易·勒魯瓦,本來是以此指責莫奈“對美與真實的否定”,并說此次畫展無以名字,只有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展”,印象主義因此而得名。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極富號召力的光輝符號。
2.新印象主義: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洞笸雿u的星期天》應用建筑學原理進行色彩分割,形成了點彩派。
3.后印象主義:塞尚(法國)(Paulcesanne,1839—1906)。探索先知的19世紀畫家是塞尚。他的觀念扎根于西方繪畫的偉大的傳統之中,卻屬于藝術中最革命的觀念之列?!氨憩F物體要用圓柱體、球體、錐體——深度比平面更重要?!薄短O果與桔子》成為世界上最有創意的靜物,他常常認真地尋求每一只蘋果的體面結構,去表現質感與空間。為求物體的具體性、穩定性,靜止的對象在他眼里都成了無休止的結構綜合體。
高更(法國)(PaulGauguin,1848—1903),1891年定居太平洋中部的法屬殖民地塔希提島上,他放棄巴黎優越的生活,到南太平洋的小島上體驗寧靜與淳樸、人性返璞歸真的生存方式?!端L釈D女》描繪的是這個島上勞動婦女生活的一個場景。高更采用古埃及壁畫的平涂手法,顯露單線稚拙的結構形式。畫中的兩個人物極富東方色彩的趣味。土著人在強烈的陽光照曬下,棕赭色皮膚和鮮艷的裙子構成色彩反差鮮明的對比。濃郁的自然景物,充滿著主觀的裝飾味道。
凡·高(荷蘭)(VincentVanGogh,1853—1890)。他的油畫《星月夜》,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夜晚,他看到夜空中有一個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彗星,這些色彩是黃、綠色的漩渦,在天空中旋轉,它們變成為一束反復游蕩的光在擴散,帶動整個深藍色的天空。他對色彩的解放成為美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外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村黨支部先進性教育整改措施
- 下一篇:市教育局干部作風整頓整改措施
精品范文
10繪畫藝術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