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探討

時間:2022-02-18 02:29:00

導語: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探討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力,成才的起點。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首先是“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讓興趣奏響小學音樂課堂的和諧音符,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結合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1.創設音樂環境,營造音樂氛圍

在音樂教室的兩邊墻上張貼幾位音樂大師的畫像。貝多芬、肖邦、冼星海等音樂大師的生平簡介,使學生受到了音樂的啟迪。正面墻上由變形的高音譜號帶出“音樂小世界”幾個字,充滿了童趣。后面墻上稍加美化寫上了有關音樂的名言。如:冼星海的“音樂是一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名人名言加上潔凈的室內環境和必不可少的音樂教學用具,學生們在“音樂”的氛圍中進行活動,無疑情感和心靈受到了陶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生動導入,創設最佳氛圍

(1)設疑導入。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當聽到奏國歌和看到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你會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活躍起來,各抒已見。我順勢引入了新課。實踐證明,疑問的設置,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達到“曲徑通幽”之效;

(2)故事導入。小孩子對故事有濃厚的興趣。課前,先講述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欣賞歌劇《白毛女》選段《北風吹》時,先講了關于“喜兒”的故事,使學生對“白毛女”的形象有大致了解,激起學生欣賞《北風吹》的興趣,教師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去探索歌劇是如何來表現故事情節的;

(3)看圖導入。小孩子喜歡看圖片。課前,讓學生欣賞一幅或幾幅圖畫(幻燈或掛圖),使學生對圖畫產生興趣,然后再進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如,在學唱《摘草莓》時,我先出示一張小姑娘摘草莓的畫,讓學生來描述,再伏筆:小姑娘摘草莓是自己吃嗎?進而引起學生的疑問,帶著疑問進入正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

另外還有猜謎法:小學生喜歡猜謎,老師創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謎語讓學生猜猜。

情景創設和以多種方式來導入,滲透進學生感興趣的因素,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讓學生心存種種疑問,主動對新課內容進行探索,為教學打下伏筆,更為整堂課開設了一個熱鬧、活躍的開端。

二、借助“視聽”,熏陶感染

1.媒體播放,美中求樂

“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布魯納語)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音樂課堂由單一的耳聽嘴唱為主的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教學中,教師創造條件,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并穿插提問,既極大的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的想象力還不夠,用生動活潑的投影片配合音樂激發興趣,,采用這個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樂描寫和影像描寫融為一體,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例如:在學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時,學生最初對“這是個美麗的小世界,這是個快樂的小世界”不理解,他們的頭腦中根本就沒有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風光景象。我利用錄像片將學生帶到了美國的迪斯尼樂園,并利用電腦課件使學生和樂園里的人物在歌聲中交流、互動起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材料,豐富了課時內容,而且使學生既輕松又高效地理解了樂曲的內涵。又如:在學唱歌曲《誰唱歌》時,播放一幅美麗的春光圖。老師抽拉圖片配合選取好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這美麗的場景中。學生根據畫面,在老師的提問中說出此曲表現的內容。首先出現美麗春光圖,聽到了“喳喳”的叫聲。老師問:“這是誰?”一組同學答道:“喜鵲”,同學說的同時拉出喜鵲伴著叫聲。拉出小鳥問同學:“它怎樣唱歌?”同學一起模仿。鳥聲起,圖片中飛來了一只小鳥。依次小鴨、公雞也出現了。根據已有的經驗同學們很容易就模仿出了這幾種動物的叫聲。有的學生還根據旋律自編了小牛、小羊、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實物展示,引“奇”

實物展示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學唱《新疆是個好地方》時,我展示出一套新疆姑娘的服飾,新疆葡萄等,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學習中,輔以手勢、眼神等,微笑在課堂,態度和藹可親,師生心靈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孩子們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也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

利用音畫、實物等方式進行教學,不僅使光、聲、色、形融為一體,而且使輸出的物體形象信息與文字材料密切配合,學生在美麗的圖片和美妙的旋律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

三、活動競賽,激發潛能

1.游戲活動,樂中悟美

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既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又可以讓兒童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并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在游戲中學會聽辨不同旋律、節奏、節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訓練了聽覺、視覺和運動覺,從而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

2.才藝表演,增強信心

用才藝表演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學生往往不滿足于安靜地聽音樂或是僅用歌聲來表達情感,更喜歡用動作來補充。邊唱邊跳,邊欣賞邊表演,動靜互補,相輔相成。當學生學會讀譜知識和歌曲后,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表現。如:學歌曲后,演唱時讓同學們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腳等方式伴奏,氣氛活躍。又如:學《陽光牽著我的手》后,同學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欲望,紛紛到臺上表現一番,盡管有的同學創編的動作有些欠妥,但我給予了鼓勵,使得不敢表現自己的孩子、膽小內向的孩子,也加入了創編的隊伍。樂器合奏、打擊樂伴奏、集體舞組合都是學生們展現自己的方式,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發揮創造性成果的舞臺。

3.展開競賽,激發競爭意識

兒童的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我有意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如:模仿節奏、補充旋律等,在比賽時對不同水平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創造條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大家全力以赴地參與,均有獲勝機會。水平低的孩子在解決簡單的問題后,再解決稍難一點問題就水到渠成。培養信心的同時,激發了攻克下一困難的興趣。

開展游戲、才藝表演、競賽等活動,學生感悟美、欣賞美,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增強了信心,激發了競爭意識。

綜上所述,我以激趣活躍課堂,讓興趣成為課堂跳動的音符,引領學生暢游于音樂美妙的韻律中,美中求樂,樂中悟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音樂本身是一門藝術,如何激發他們想學的愿望則是藝術的藝術。愿我們不斷探索,讓音樂課綻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