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如何培養小學音樂興趣
時間:2022-04-22 05:23:00
導語:透析如何培養小學音樂興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極負面的影響
杰出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說:“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國”、“五育并重”等觀點,他提出“所以美育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這充分說明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應該以美助德的主張。隨著對外門戶的打開,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也流進大門,不少港臺通俗流行歌曲雖也不錯,但卻不適應小學生唱、其中“哥呀”、“妹呀”、“愛呀”等歌詞,不少學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讓這種負面影響不受抵制的發展,其后果是極為嚴重的。因此,音樂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讓學生知道適宜唱什么歌,不該唱什么歌。教會他們選擇歌曲。一首好歌,會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甚至激勵一代代人為歌曲中所表現的理想而奮斗獻身。如《國際歌》、《國歌》、《隊歌》、《我的祖國》等歌曲,不就是通過自身強烈的感染力激勵人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不息嗎?
2.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讓學生會體驗美創造美
2.1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可以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優美的姿式;有端正的坐姿和規范的站姿是學唱歌的第一步,只有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才能發出正確的聲音來。如果坐姿、站姿不規范,就不能用好氣息呼吸。比如:在發聲練習時,學生會出現抬高肩,伸下巴、吸氣時會有響聲,經過長期訓練,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不可能出現以上的現象,發聲自然會正確。長此以往正確訓練,學生的坐姿、站姿就會顯得端莊而優美。
2.2美妙的歌聲陶冶人的情操、規范約否人的言行;會發出美妙歌聲的人,說話一定不會粗野,亂說亂吼,他的言談舉止一定十分得體,表現出好的修養。熱愛音樂的人,他是用歌聲去表現生活,表現內心的喜悅,用歌曲的情緒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學生熱愛音樂,也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
3.利用教材因素,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小學音樂教材中,許多歌(樂)曲是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畫面,讓人從聽覺和視覺上感受美,并根據作品的情緒進入音樂意境,使他們在音樂意境中產生強烈的審美欲望,提高審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曲調熱情歡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為了使學生體驗到歌曲的情緒,使他們情不自禁地參與學習,并樂在其中,我在教學中,配以電教片介紹祖國建國前后和改革開放的發展變化,從絢麗多彩的城市風光到小城鎮風情,再介紹彝族山寨的風土人情,配上該歌曲的伴唱錄音導入新課,富有彝族特色的熱情曲調,使學生仿佛看到他們正載歌載舞的歡迎遠方的每一位客人,這時學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時,表出了想學、想唱的欲望。這樣的教學使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找出美的意境,從而達到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
4.用唱、打、念、吹的結合,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為了使全體學生親自體驗并參與其中,我利用奧爾夫愉快教學法中高年級學生進行唱、打、念、吹結合的方法,如在訓練《母雞叫格格》這條練習曲時,我先讓學生用學過的音樂知識觀察分析,找出節奏規律作練習鋪墊;然后分聲部進行視唱練習,待唱熟練流暢后進行二部合唱,最后進行豎笛合奏練習。達到了和諧的效果。接著歸納這條練習中出現的節奏型和旋律進行方向等,通過這些引導,大膽放手讓學生模仿練習中的節奏規律自己重新創作、編排節奏、旋律、自打節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豎笛,進而將學生分四組討論,讓學生進行重新合奏。第一組自唱旋律,第二組用豎笛吹旋律,第三組念節奏做動作,第四組用打擊樂器配合敲節奏,這樣各種聲響重新組合,創造出了種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讓學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并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偉大力量,并從中體會到創美的驚喜。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這樣的實踐,他們配合默契,如臨其境,增長了音樂知識,同時也滋育了對音樂的喜愛之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從而使他們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后學習音樂創作打下了一定基礎。
- 上一篇:郵政下基層工作總結匯報
- 下一篇:上年畜牧業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