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愛上京劇

時間:2022-09-12 11:31:00

導語:讓學生愛上京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讓學生愛上京劇

一些在外華僑之所以能解相思之苦,是因為在那里有一種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的回聲,那就是京劇的回聲。正是這種回聲,能讓在外迷失路途的人不再彷徨迷惘,正是這種回聲,中國人憑借著它的曲調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由此可見,京劇在我們國家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了。對于我們炎黃子孫來說就應該不斷地熟悉并發揚我們的國粹。想熟悉他就必須先走進它。但如果僅僅依靠個人的興趣去挖掘它,那是遠遠不夠的。從學校推廣,效果也許會比較明顯,因為學生相互之間的影響很大,共同學習更容易培養興趣。現在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對我們的國粹產生興趣。尤其是小學生,京劇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剛剛降臨的新生兒對于這個世界是那樣的陌生。所以讓學生從陌生到熟悉的這一過程對音樂老師來說是一種挑戰。可是,依靠音樂老師來解決這個難題那絕對是不夠的。如果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也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會讓學生情不自禁的愛上京劇

一.引入線條藝術,讓京劇更加迷人

京劇突然的走進學生,對于學生來說肯定很難適應。如果說把京劇引入音樂課沒讓他們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反而成了他們的一種負擔,結果肯定適得其反。所以,對音樂老師來說不要急著教教他們,嘗試和其他科目的老師合作才是萬全之策.因為京劇本身就是一門綜合藝術。單靠音樂課是達不到最佳效果的。通過以下途徑可以讓學生戀上它。

1.美術課會讓京劇顯得更有靈氣

京劇臉譜在中國戲曲臉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說他特殊是因為他的地位從來都不亞于京劇表演藝術。雖然有一種說法臉譜來自假面具。可是他并不是我們們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假的物體,也就是死的東西。恰恰相反,它是和演員一起出現在舞臺上的活的藝術。因此臉譜具有它獨特的魅力。看不懂京劇的人卻能從臉譜上找到一部分感覺,而這些感覺正是從圖案、色彩上找到的。所以,引入美術就可以讓學生先入為主的喜歡上它。有一位美術老師在上京劇課的時候,首先向學生展示的就是京劇臉譜。學生馬上就問:“為什么他們的臉上都畫得那么漂亮?”這樣一句話引起了全體孩子的共鳴。這就讓孩子不由自主的想去尋找其中的奧秘。在美術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漸漸明白了京劇臉譜和正常人的臉是不一樣的,它是五顏六色的,而且不同的色彩顯現出不同的性格。經過美術老師的引導,一張張自己動手畫的生動的展示在自己的眼前,讓他們過了一把“臉譜癮”。

2.舞蹈課能讓京劇更自然的走進學生

京劇舞蹈美,屬于視覺藝術形象美。它是與京劇表演的“四功”——唱、念、做、打緊密結合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對于剛接觸京劇的小學生來說,且不細說這四功與舞蹈有多大的聯系,能夠讓學生感興趣才是重中之重。比較抽象的動作對于他們來說興趣不大,但是可以引入一些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簡單動作。如騎馬、乘車、坐轎、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等一切虛擬動作,這些肯定是吸引學生的最好的“良藥”。然后趁熱打鐵加入一些難度稍大的動作,這樣過渡比較自然,學生容易接受。作為小學生我覺得能把一小段經典唱段給模仿出八分也就達到學習京劇的目的了,從而讓他們明白,原來學習京劇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至少和我們的生活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從根本上就能消除他們學習京劇的恐懼感。

二.引入帶有流行元素的京劇

1.流行音樂和京劇的區別

有人覺得京劇“雅”,流行音樂“俗”。兩者就好比一道是宮廷菜,另一道是村野菜,不可相提并論。可是如今的人們喜歡吃野菜的多,吃宮廷菜的少。這并不是說京劇不受歡迎。而是因為京劇的唱腔、字韻、用嗓等是有特殊要求的。節奏較慢也是現代人不太接受的重要原因。如今的流行音樂被大眾捧上了天。“超女”“快男”的火爆無疑是最好的例子。不管老幼嘴里都念叨著李宇春、張靚穎,都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偶像。而京劇會有那么多的的追捧者嗎?沒有。那是不是京劇的魅力不如流行家族嗎?不是。因為流行音樂因它容易被大多數人理解,具有個性化的曲調,鮮明的節奏。而且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不管老少都能哼唱幾句,或偶爾換換詞變個花樣也就感到非常新鮮,有成就感。其實,回顧前百來年,京劇這門藝術形式就跟現在的流行歌曲是一樣的。可以想象。那時候京劇在全民生活中的地位和現在流行音樂如今的地位是一樣的。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懂得享受的人多了。而流行音樂的誕生正是符合這個時代人的需要。受到大眾的喜愛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的。

2.課前導入流行元素的京劇,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欲望

現在掀起了一股熱潮,京劇和流行音樂的結晶“流行京劇”受到了大眾的喜歡。有些人聽了周杰倫的<<霍元甲>>、王力宏<<蓋世英雄>>、陶喆<<susan說>>后漸漸迷戀上了京劇。他們發現,原來京劇不僅音樂美、唱腔美,詞也寫得鏗鏘悅耳。只要聽得進去,就會迷戀上它。所以從京劇韻味的流行曲入手,也許會有想象不到的驚喜。或許有人會說:“流行音樂怎么配跟京劇較短論常”諸如此類的言論。可以說它們之間的評論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可是對于喜歡流行音樂的人來說,才不管那個檔次高,聽著舒服、唱著順口也就夠了,因為這些就是時尚,就連小學生也不例外。別看小學生的年齡小,現在的學生對于這個世界帶給他們的新鮮感永遠都不夠。所以想吸引他們的眼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時候老師沒有跟著他們的感覺走,結果往往會事與愿違。

上京劇課的時候,我就嘗試導入零點樂隊的<<粉墨登場>>。剛聽一會

生:(大叫)《粉墨登場>>,我聽過,很好聽的。

我接著追問:“這首歌和以前的歌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感覺變了味道,好像是戲曲類的吧。(學生模糊回答)

我趁熱打鐵接著播放少兒頻道最近熱播的動畫片《神廚小福貴》的片尾曲,這下全班炸開了鍋。因為這是每天放學必看的知音節目。選擇《神廚小福貴》的片尾曲做導入的一部分,因為這首音樂也包含了京劇的元素。有的同學已經會跟著音樂唱起來了。接著就進行了新課《說唱臉譜》。我就這樣順藤摸瓜,效果出奇的好。本來沒有信心上京劇課的我也大為震驚。因為京劇對于音樂老師來說也是致命點。在學校上的基本上是理論課。只有用自己業余的時間來給自己充電,對京劇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所以自己一方面想盡辦法的讓自己喜歡,另一方面也想讓學生喜歡。沒想聽流行音樂的時候,聽到了這些與總不同的歌,竟然會情不自禁的愛上它——京劇。所以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再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學生對京劇不感興趣的話也許再怎么花心思也是于事無補的。

童第周說的好:“對工作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困難、挫折,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回。”京劇對音樂老師來說是一個考驗,遇到難題決不能退縮。但是對學生來說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只有讓學生對京劇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的國粹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個傳百、百傳千,直到每個人都會唱上幾句,每個人都能編上幾句。現在都流行:沒聽過李宇春、張靚穎的歌曲是“流盲”。希望不久的將來是流行:沒聽過京劇的是“京盲”。這樣我們的京劇才能可持續的發展下去,所以從小學生階段開始培養,對于京劇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