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提琴演奏者的藝術培養
時間:2022-07-12 11:12:31
導語:談大提琴演奏者的藝術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雙敏銳的耳朵,對于大提琴演奏者來說是非常關鍵的。這雙敏銳的耳朵不僅僅是需要演奏者在聽覺上有專業的認識,在心理也要形成準確的內心聽覺。所以,對于大提琴的演奏者來說能夠形成準確的音準是非常有難度。另外,音樂感覺的另一方面在于對演奏者手指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大提琴演奏者們都知道,大提琴的樂句的情感體現左手音準的正確定位和右手運弓,二者配合非常重要。尤其是右手的控制對于整首音樂作品表現至關重要。右手是否能將音樂的思想與內涵表達出來,能夠將音樂片段中細致的樂思體現出來,能夠將樂段完整流暢的演奏出來,對于右手的調控是非常關鍵的,也是對演奏者樂感能力的極大挑戰。基于這一點,需要演奏者不斷的練習和思考,才能不斷的完善技巧。完美的詮釋音樂,左右手的協調發展非常重要,內在的音樂感覺更是指導其音樂實踐的動力。顯然,按譜演奏的作品,僅僅是單一的將作者的一度創作展現出來,而沒有將手指下流淌的音樂轉換成更高層次的音樂審美。因此,這個過程需要演奏者手、耳、心三位一體的結合,在多層次、多方位的音樂能力下形成較高的音樂感受能力。
大提琴演奏者對樂曲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才能更完整的詮釋作品。現在很多演奏者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演出實踐中往往都比較關注旋律、音色、節奏、力度等內容,只進行了淺層次作品的識讀,而缺乏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提高作品的內涵。事實上,在大提琴的演奏實踐中,演奏者無時無刻都要用心的體會作品創作者的作品意圖,所要傳達的思想,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對作品的認識和理解,才能進行藝術的二度創作。這種對演奏作品的認識并完美的加以實踐,需要演奏者長久的不斷練習,在不斷的練習中能夠掌握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流派特征以及音樂的性質,能夠挖掘作品本身所涵蓋的豐富內涵。作為演奏者我們常常只是關注樂曲音符所體現的音樂內容,只追求能夠正確、完整的表現音樂,對音樂作品缺乏理解,無法升華作品的內涵,基于此,作為專業的大提琴演奏者,我們更要明白專業的演奏技巧只是作為一個演奏者素質能力的一部分,將演奏技巧融入到作品中,對作品有深刻的自我認識和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才能真正的體現大提琴藝術的魅力,才是一個稱職的大提琴演奏者所具備素質和能力,才能成為一個專業扎實,能力全面的演奏者。
呼吸對于藝術生命來說是源動力,優美的歌唱需要自然的呼吸匹配,美妙的演奏亦需要良好的呼吸調控。當大提琴演奏者緊隨音樂思想投入其中,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與演奏者的心理緊密相連,此時演奏者的情緒與所演奏的音樂旋律進行變換,呼吸的狀態也進行調整。所以,基于這一點,演奏者一定要把握呼吸的節奏,與音樂的故事進展,音樂流動形成和諧的整體,在無形中對呼吸有自如的控制。筆者在這些年的大提琴演奏實踐中,發現一旦演奏表演中呼吸狀態調整不好,常常會導致身體僵硬、情緒緊張、表情拘謹、發揮不靈活,嚴重的影響了演奏的真實水平。若想解決這些問題,在平常演奏練習中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呼吸的培養。譬如對于基礎練習,可以有意識的進行自然呼吸的調整,進行情緒的放松,逐漸的將無意識的呼吸控制帶入到整段旋律的練習當中。雖然對于大提琴來說,呼吸的重要性遠不如歌唱,但是大提琴的藝術表現力則完全離不開演奏者對呼吸作用的深刻認識。一個優秀的大提琴演奏者,則會利用呼吸的作用,對樂曲旋律中蘊含的音樂元素,進行掌控得當的表演。對呼吸在大提琴演奏中的正確認識,以及能夠深刻的理解以及應用呼吸的作用,對大提琴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總的來說,大提琴因其特殊的音樂風格以及美妙的音樂旋律,被人們所喜愛。作為大提琴演奏者,應該在演出實踐中不斷的加強專業技能的練習,加強藝術表現力的學習,努力為大提琴藝術魅力增添光彩,加快大提琴藝術的發展,使我國的大提琴藝術更上層樓。
本文作者:辛丕祥工作單位:山東曲阜師范大學
- 上一篇:從繪畫角度看植物造景的藝術
- 下一篇:論物理教學的藝術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