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客家山歌音樂特點分析
時間:2022-01-13 08:24:46
導語:嶺南客家山歌音樂特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嶺南客家山歌的優點就是能夠讓聽眾從中聽出來歌唱者的情緒變化,它以動人優美的旋律著稱,而且在嶺南客家山歌中加入了形象的歌詞描繪,讓其更加富有內涵。嶺南客家山歌主要是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抒發歌者的情感,同時加上簡明的歌詞,讓山歌變得更加委婉動人,這是許多人喜歡嶺南客家山歌的最大原因。
一、嶺南客家山歌概述
在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中,歌曲作為最主要的幾種藝術表現形式之一,一直以來都備受歡迎,尤其是更加接地氣的嶺南客家山歌,更能夠用淳樸的聲音打動人心。新山歌、革命山歌、敘事歌、雜歌等不同類型的山歌體現出了不同地區人民樸實無華的生活品質,嶺南客家山歌的表現形式也同它的種類一樣豐富。[1]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其人口數量較多,同時作為中國最大的客家省,廣東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以前。有關資料記載,從數百年前開始,許多客家人因為各種原因從外地遷移到現在的廣東地區,由于他們與廣東地區本土人在生活習慣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以客家人自稱,以此區分外來人與本地人。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這些從外地遷移而來的客家人已經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成為了中華民族一道靚麗的風景。嶺南客家山歌嚴格來說是傳承于中國古代的漢族民歌,其中重疊、雙關、賦比興等表現手法都完好地繼承了下來,而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又融合其他不同的元素,讓嶺南客家山歌變得更加具有特色。[2]在古代時期,大量人口的南遷形成了現在廣東地區的客家人,可以說大多數的嶺南客家人都是中原子女的后代,所以嶺南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在漢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嶺南客家人最為特殊之處就在于他們的語言,這種特色語言是在長期的生活習俗中形成的,與嶺南客家人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能夠反映嶺南客家人在數百年的生存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能夠反映出嶺南客家人的淳樸民風。
二、嶺南客家山歌特點
嶺南客家民謠中的九腔代表著廣東省及其周邊地區九種不同的口音,這些不同的口音經過了嶺南客家人的糅合,已經成為了獨具特色的聲腔;而十八調則代表著在嶺南客家民謠中所運用的聲韻,包括了七個仄聲韻以及十七個平聲韻。嶺南客家山歌的特點較多,主要有幾下幾種:第一,音調起伏較小,整體節奏平穩;第二,嶺南客家山歌整體講究循序漸進;第三,嶺南客家山歌的節奏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總的來說嶺南客家山歌的唱法較為自由,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種類的山歌,包括五句板山歌、疊板山歌、快板山歌、四句八節山歌、正版山歌等等[3]。嶺南客家山歌的民間藝術氣息較為濃郁,其歌詞相當簡明,能夠通過簡單的描寫烘托出高雅的意境,而且嶺南客家山歌的結構簡單,內容并不復雜。常見的客家山歌一般都只有寥寥幾句,但是嶺南客家山歌歌詞雖少,卻講究一個押韻,句與句之間要對仗工整,韻聲契合才行。在嶺南客家山歌歌詞中還能夠見到多種表現手法,其中賦、比、興是最為常見的,在種類不同的山歌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也不盡相同。嶺南客家山歌曲調優美、歌詞簡明、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嶺南客家山歌的整體旋律較為平緩,音調的變化講求循序漸進,很少會出現跳級。而且在嶺南客家山歌的曲調中都會摻雜一些倚音、滑音、顫音,讓嶺南客家山歌的曲調更為曲折委婉。雖然嶺南客家山歌分為多種類型,但是無論何種類型的嶺南客家山歌都是以簡潔、優美的旋律著稱,在一曲終了的時候都會以相差無幾的腔板結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4]。由于地區的不同,各地區嶺南客家人生活習慣上會有一些小小的差異,而嶺南客家山歌在發展過程中會融合不同的元素,包括韶關新豐山歌、陸豐山歌、惠陽山歌、連平山歌、河源山歌、興達石馬山歌等。嶺南客家山歌的創作較為自由,沒有刻板的曲調變化規定,所以在歌曲中運用的節拍也較為多變,常見的四一拍、八五拍、四三拍、四四拍、四二拍都是其節拍多變的表現。而且嶺南客家山歌的節拍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能夠和旋律引起共鳴,就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時變換節拍。類戲曲“流水版”型、節奏自由類說話型、節奏交替出現型、樂句末任意延長型、流暢輕快敘事型、“前緊后松”型、規整明快型等都是嶺南客家山歌中常用的節奏,這些不同類型的節奏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整體偏向于輕快、明亮、自由[5]。很多的山歌都是人們在勞作、休憩時隨口唱出來的,所以嶺南客家山歌的節奏都比較不拘一格。曲調與歌詞共同構成了朗朗上口的嶺南客家山歌,其結構明朗,一般都是把整首嶺南客家山歌分為幾個不同的樂段,每一個樂段都是由兩個或者四個樂句組成,雖然也偶見三五句的,但是其創作條件較為苛刻,對嶺南客家山歌的對仗要求較高。其次就是嶺南客家山歌的結構中都會加入一些諸如襯詞、引子等其他元素,來提高嶺南客家山歌的整體效果。結語經過無數人數百年的積累,嶺南客家山歌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地區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體現。
近年來,流行樂曲在年輕人群中逐漸發展壯大,給嶺南客家山歌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面對如此險峻的考驗,嶺南客家山歌該如何發揚傳承,這便是許多嶺南客家人都較為關注的問題。另外,嶺南客家山歌一直以來都是口口相傳,而且影響范圍也僅限于少部分地區,發展速度與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流行音樂相差甚遠。所以,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增大對嶺南客家山歌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嶺南客家山歌的認知水平,更好地傳承與發揚這一中國民間傳統文化。
作者:李美群 徐銘顥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
- 上一篇:民間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共向發展
- 下一篇:談音樂編輯的音樂文化傳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