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問題對策

時間:2022-11-24 03:41:00

導語:農家書屋問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家書屋問題對策

[論文提要]“農家書屋”工程是十一五期間國家級重大公共文化服務五大工程之一,對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從農家書屋的建設、管理、長效發展入手,對蘇北地區農家書屋的建設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對當前的農家書屋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家書屋建設探索思考

“農家書屋”工程是國家級重大公共文化服務五大工程之一,對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筆者曾進行過有關調查,相比從前蘇北農村的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蘇北農村的文化生活仍然很貪乏、單調,文化消費偏低,文化品位不高,勞作之余,農民的消遣活動大多集中在走親訪友、串門閑聊、聚眾喝酒甚至賭博和從事封建迷信活動之中。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將圖書等文化資源不斷送到農村,推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不斷發展,從而使農民的文化需求從過去單純的“求樂”,轉變為廣泛的“求知、求富、求樂”,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為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作出積極貢獻。

一、整合資源,多渠道共建“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是面向農村基層、服務廣大農民的公益性文化建設項目。建一個農家書屋需投入2萬元,我們全縣共有318個行政村,共需投入636萬元,這項投入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蘇北地區壓力很大,僅靠省、市的扶持又顯得捉襟見肘。在我縣的農家書屋建設中,我們因地制宜,通過自有資源整合、鼓勵社會各界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捐助,采取上面贈送一點,社會捐助一點,掛點單位投入一點,鄉村彌補一點“四個一點”的辦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農家書屋”的建設,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我們還與文化科技中心戶的創建相結合,以文化科技戶為依托,進行有效調配和完善,充分發揮了“農家書屋”的綜合效應。2007年我們灌云自建農家書屋12個,爭取省市援建農家書屋10個,2008年上半年我們自建了農家書屋22個,為推動蘇北地區的新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加強指導,規范化管理“農家書屋”

在扎實推進我縣“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中,結合我縣經濟基礎薄弱的實際,我們在建設的策略上,堅持先易后難,逐步推進的原則。2007年,我們選擇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有一定硬件基礎的10個行政村,以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為重點,依托村委會、文化科技中心戶,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必要的投入,利用現有設施,普遍推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借助公共圖書館的專業指導作用,建立“農家書屋”的規范化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規定各書屋做到“三有”,即:有人管事,明確專兼職的書屋管理員;有章可循,建立了《圖書管理制度》、《圖書借閱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員崗位職責》,并做到制度上墻;有據可查,完善了圖書分類目錄及財產登記、圖書借閱登記、缺書登記等,根據“三有”要求進行嚴格管理全程跟蹤督查,如發現不到位之處,及時通知整改或撤換,確保書屋正常運行。

三、創新思路,全方位打造“農家書屋”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設只具圖書借還功能的“農家書屋”顯然已不能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娛樂和知識信息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創新意識,積極探索有利于農家書屋發展的新路子。要著眼未來,充分運用公共圖書館的各項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共建“農家書屋”綜合性功能,發揮“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文化信息中心的陣地作用,“一室多用”,使農民從中獲得各方面的收益。

1、緊扣農民需求,增設講座功能。“農家書屋”在農村承擔著文化交流、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農家書屋”可采用現場與視頻講座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廣大農民的各種需求,有選擇性地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使廣大農民能接受到高質量的知識信息服務,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增強致富能力。

2、圍繞科技致富,加強教育培訓。“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文化教育陣地,建立教育培訓功能是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由于計算機技術應用在我國農村還比較落后,“農家書屋”可利用公共圖書館的人才資源優勢舉辦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班,開展辦公自動化、網絡查詢與瀏覽、網頁制作等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培訓,為廣大農民查閱信息、擴大視野提供條件。

3、利用展覽平臺,鋪設致富之路。展覽是較為直觀的一種宣傳形式,廣大農民可以通過其豐富的內容、精美的畫面學習和認識新的事物、新的知識,展覽內容結合當地的經濟特點和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到知識服務與經濟宣傳相結合,如舉辦民俗文化、科技興農等專題展覽,使之成為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中轉站、農民致富的加油站。在特定時期還要結合當前形勢和政府的需求來舉辦相關展覽,為當地的“三個文明”建設服務。

農家書屋工程是一個推廣農業科技知識,引導農民奔康致富的富民工程,不能搞成走過場、一陣風工程。故我們堅持用年審制來促使“農家書屋”的常建常新,堅持“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原則,整合農村文化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科技中心戶、黨員活動室、老年活動室等文化設施,擴大“農家書屋”的效能作用。將農業、科技、計生、電信等送下鄉的設備一起納入到“農家書屋”中,實現共享共建、資源互補,并積極探索用“再生制”來解決農家書屋持久性發展問題,積極探索農家書屋出版物經營業務,使“農家書屋”由完全依賴“輸血”到實現自身“造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