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

時間:2022-08-24 08:42:39

導語:綜合實踐課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合實踐課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

摘要:綜合實踐課的創(chuàng)新開展,要做到挖掘地域特色、挖掘玩的成分、挖掘?qū)W科資源、挖掘時代熱點、挖掘創(chuàng)新意識、挖掘動漫元素等。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

筆者在農(nóng)村出生,在村小上過4年學。記得小學時,每學期學校都要我們交一挑柴火。周末,我們村里幾個小伙伴邀約好上山砍柴,一路上回蕩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山上的野果更是我們解饞的美味。說實話,回憶小學時候所學的那點知識,早就被有趣的童年生活所掩蓋,還能夠記起的課堂教學少之又少。而自編的跳繩、用柳條扎成的“野戰(zhàn)帽”、親手折的紙飛機、茶山上采茶葉、親手喂大的一頭頭大肥豬,幾乎占據(jù)了我對豐富多彩的、有趣的童年生活記憶的全部。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的童年比現(xiàn)在的孩子們不知有趣多少倍、豐富多少倍。因為,我的童年生活,整個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度過的,充滿了童趣、童真和童心,勞動實踐、技術實踐、服務實踐,研究與制作,應有盡有。那么,怎么樣才能上好綜合實踐課呢?筆者從以下六點來進行闡述。

一、挖掘地域特色,促進學生開竅

綜合實踐課應以本土文化加上“玩”的成分,結合當?shù)刭Y源,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促進學生開竅。如我們在上《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這一節(jié)課時,我們可以結合明溪的橋燈、茶花燈等制作進行探究。課前,教師先布置給學生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找相關的知識,通過實地走訪、觀看橋燈、茶花燈制作了解制作原理,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方式整理好問題題綱。課中,教師帶學生到橋燈、茶花燈制作現(xiàn)場實地考察探究,通過觀察、記錄師傅制作橋燈的流程,傾聽技術員的講解。隨后,教師將學生每六人分為一組進行分工合作,親自制作橋燈、茶花燈,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橋燈、茶花燈制作。然后各組派代表上臺展示,各組代表說說本組的設計思路,有何寓意,教師指出各組的優(yōu)勢及不足,然后要求各組回到各自座位上改進不足,力爭最后展示能一舉奪冠。最后,教師讓各組再次將制作的橋燈、茶花燈進行展示,通過比較,評出最有創(chuàng)意組和最佳制作組。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得到培養(yǎng)。通過親自體驗,親手實踐,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當然,綜合實踐課具有極強的地方性,在具體的課程內(nèi)容上不可能統(tǒng)一。如寧化開發(fā)的校本教材有玉扣紙的制作、客家山歌的傳頌等。清流的校本教材有稻草龍的制作等。泰寧的校本課程有儺舞的傳承等。將樂的校本課程有擂茶的制作及創(chuàng)新等。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社會的一座橋梁。

二、挖掘玩的成分,促進學生開竅

綜合實踐課程資源中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資源是人。人既是課程資源的利用者和開發(fā)者,又是一種課程資源。因此,我們要挖掘身邊可“玩”之物,讓“玩”盡顯多姿。如我們在上《快樂水果吧》這一課時,教師通過視頻讓學生看到各種各樣的水果創(chuàng)意制作,學生們看了后是既驚奇又激動,一個個都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于是,教師宣布注意事項后就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通過各組所帶的水果進行隨意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中完成作品。別看孩子們年齡不大,可是想象力超級豐富,有的組制作的是百鳥之王鳳凰,有的組制作的是花中之王牡丹,有的組制作的是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有的組制作的是超人,有的組制作的是賽車,有的組制作的是飛機……真是創(chuàng)意無限呀。最后,教師讓各組帶上作品并進行展示匯報,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解說,仿佛把大家?guī)肓似婷畹乃鯂?梢姡瑢W生的思維沒有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課堂才具有活力,才盡顯魅力。挖掘當?shù)氐膫鹘y(tǒng)游戲,讓“玩”回歸校園。如在上《做沙包,玩沙包》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看玩沙包現(xiàn)場表演,學生們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后,教師引入課題,講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雖然沒有現(xiàn)在孩子們玩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但那時的孩子縫沙包、丟沙包、踢毽子、跳繩、跳房子等游戲活動應有盡有,小伙伴們在一塊玩耍真是太有趣了。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縫沙包、丟沙包,創(chuàng)作出新的游戲項目。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收獲頗多。挖掘各校特長生資源,讓“玩”秀出精彩。如明溪縣城關中學主推健美操、樂器演奏、書法繪畫等。明溪縣第二實驗小學培養(yǎng)學生航模制作、韻律操表演、足球特長等。三明市第二實驗學校培養(yǎng)學生非洲鼓表演;校園內(nèi)種葫蘆、制作葫蘆作品、畫葫蘆畫;開展千人古箏表演等。如果我們能夠“以生為本”,進行“合作探究”,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利用特長生這一資源,就可以彌補課程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立的個性。

三、挖掘?qū)W科資源,促進學生開竅

綜合實踐課程是各學科中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的重組、綜合、延伸。如筆者在龍巖聽過一節(jié)《走進石鑼鼓公園》的匯報課,這節(jié)課老師主要起輔助的作用。整節(jié)課由學生主持,各小組利用教師課前布置的提綱到石鑼鼓公園實地考察、合作探究、到網(wǎng)絡上查找相關資料、走訪相關部門、問詢相關人員等。課前準備好PPT、視頻、音像材料,做好人員分工,體現(xiàn)本組的合作能力。這節(jié)課,學生們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歷史、地理、生物、語文等學科知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學生的智慧,課堂氣氛活躍,各小組匯報展示精彩絕倫,知識運用到位。聽課教師雖身在課堂,但心卻跟著各小組到了石鑼鼓公園現(xiàn)場,整節(jié)課令人贊嘆不已。當初聽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們都有質(zhì)疑龍巖市蓮花中學上這節(jié)課純粹是早已排練好的作秀行為,但事后一想,學生們本來就有能力,只是我們對學生呵護太久,不敢放手,才導致了學生高分低能,處處依賴教師。

四、挖掘時代熱點,促進學生開竅

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教師和學生就會形成不可逾越的鴻溝。例如《我是家鄉(xiāng)小導游》這一課在優(yōu)質(zhì)課比賽屢見不鮮,教師上不出新意,學生也無興趣,評委更是見怪不怪。更有甚者,教師不關心學生的現(xiàn)狀,只顧自己的感受,明明在大田上課,卻讓學生寫建寧金鐃山導游詞。學生事前沒有調(diào)查,更沒有去過金鐃山,導游詞無從下手,課堂氣氛可想而知。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關注時代熱點,只有這樣,我們的課才能出彩,學生才能樂于參與,課堂氣氛才能濃厚。如2016年,明溪縣城關中學邱書涵老師在三明市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中上的《告別低頭族》一課,首先,邱老師通過地鐵上乘客低頭看手機的視頻導入,引出低頭族的概念。然后通過問卷調(diào)查、小組合作的方式思考、探討低頭族的危害,教師實時對學生進行現(xiàn)場提問,根據(jù)學生回答再分成低頭族和非低頭族兩組進行PK,學生唇槍舌劍,把課程氛圍推向高潮。最后,教師讓學生閉上雙眼,跟著教師的口令一起做肩頸操,那輕柔的音樂,那富有感情的口令,無不令人心馳神往,連在場聽課的老師也紛紛模仿,課堂效果出奇的好。這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能認識到低頭族的危害并保證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做低頭族。再如2018年,明溪縣城關中學余建鴻老師在市級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中上的《校園欺凌》。這些主題都很熱門,學生有說不完的感慨、道不盡的感受。

五、挖掘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開竅

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勞動教育,更缺少親自實踐的機會。他們除了書本上理論的學習,根本體驗不到勞動的艱辛,更沒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識。而課堂上的學習又禁錮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針對此種情況,武平二中高二年段開展了綜合實踐課《體驗農(nóng)耕文明,踐行光盤行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85.6%的學生來自農(nóng)村對農(nóng)事活動比較了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也只有22.7%的學生從事過農(nóng)耕勞動、對農(nóng)耕文明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對光盤行動的認識參差不齊。因此,該校利用綜合實踐課帶學生參觀陽明工廠化育秧基地,考察水稻機械化示范基地,體驗插秧勞動,揮鐮收割,學習谷斗“打禾”,體驗谷斗“打禾”,拾稻穗,體驗風干稻谷的勞動,探究糧食倉儲、運輸、加工、綜合消費等環(huán)節(jié),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并在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屢獲佳績。可見學生在這個活動中體驗到了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樂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勤勞儉樸的思想。我縣積極響應國家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號召,把勞動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當中。如明溪縣城關中心小學利用原有的花壇改造成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開設茄子種植的綜合實踐課程,學生每天到地里觀察并做好記錄,上綜合實踐匯報課時,學生匯報得有理有據(jù),生動多彩。城關中心小學通過學校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使學生既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又改變了學生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狀況,提升了育人的實效性。如明溪縣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順應時展,把原來的軍事訓練和拓展訓練改為勞動教育、研學旅行、軍事訓練。學生實踐基地遵循教育規(guī)律,制定出符合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年齡特點的體力勞動項目,注重手腦結合、安全適度,讓參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從而珍惜勞動成果。

六、挖掘動漫元素,促進學生開竅

綜合實踐課教師應該多才多藝,應該擁有一顆童心,要融入學生生活和學習之中。如在上《歡樂卡通地帶》這一課時,教師通過自身角色扮演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小紅帽》劇組、卡通形象設計小組、卡通產(chǎn)品調(diào)查小組、動漫歌曲聯(lián)唱小組等完整的設計思路把課堂引向高潮,課堂效果非常好。也因為教師的用心設計,這節(jié)角色扮演課也成功地登上了六一文藝會演中,學生的表演受到公眾好評,學生信心滿滿,更增強了他們學習綜合實踐課的興趣。雖然綜合實踐課目前不受重視,很多學校都沒有開設課程,老師更是五花八門,但是綜合實踐課一定會越來越重要。如2019年的高考語文作文要求考生以“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為題寫一篇演講稿,如果學校有開好綜合實踐課,考生答題就會如魚得水。可見,綜合實踐課教師只要積極挖掘勞動資源、藝術資源、自然資源等課程資源,我們的綜合實踐課就一定能夠大放異彩。

作者:原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