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公社公仆原則論文
時間:2022-07-31 08:38:00
導語:鄧小平對公社公仆原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巴黎公社首創了公仆原則,即干部由人民群眾選舉與監督、艱苦樸素與廉潔奉公、關心群眾與為群眾謀利益的原則。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提出了具有時代意蘊的公仆思想,豐富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
【摘要題】現狀評述
【關鍵詞】公仆原則/巴黎公社/鄧小平
【正文】
1871年3月18日革命勝利后建立起來的巴黎公社,首創了人民群眾選舉與監督干部、艱苦樸素與廉潔奉公、關心群眾與為群眾謀利益的公仆原則,明確宣布公社的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堅持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并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具有時代意蘊的公仆思想,豐富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對我國的公仆隊伍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一、關于人民群眾選舉和監督干部的原則
恩格斯在《法蘭西內戰》導言中指出,由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這種情況在以往所有的國家中,從世襲的君主國到民主的共和國,都是不可避免的。他認為,公社關于公職人員由人民群眾選舉和監督的規定正是防止無產階級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的正確方法。
巴黎公社是3月18日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后,通過廣泛的民主選舉的方式,產生了公社的一般公職人員。鑒于選舉結束后,選舉人與被選舉人彼此分離,權力擁有者具有相對獨立性,他們可能違背當初的諾言,踐踏民意,濫用職權,公社誕生后,又實行了對公職人員公開監督的原則。公社規定各級領導人必須經常參加選民大會,向選民報告工作,聽取人民群眾的批評意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對于不稱職的公社干部,人民群眾可以隨時撤免其職務。如警察委員皮諾泰爾因貪污錢財,軍事代表克呂澤烈因玩忽職守,根據群眾的要求,均被撤銷職務。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總結無產階級革命經驗時第一次提出了“公仆”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在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抓住公仆隊伍建設這一關鍵工程,十分注重干部的選舉和監督工作。鄧小平反復強調:要做好干部的選舉制和任期制,選舉要充分體現選舉人的民主權力和選舉人的意志,要堅持黨委提名、代表提名和自薦相結合的原則,把群眾公認的、有開拓精神的、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的人推薦上來,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施政綱領,經過上下互動、公證、透明、規范、合法的程序考察,最后讓人民遴選。他說:“要健全干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制度,對各級各類領導干部(包括選舉產生、委任和聘用的)職務的任期,以及離休、退休,要按照不同的情況,做出適當的,明確的規定。”要把那些工作思路清晰、真正為人民干出實績的干部提拔重用,把那些平庸無能的干部淘汰出局,把那些貪污腐化的干部送上人民的審判庭。
鄧小平指出,實行政務公開,讓老百姓檢查干部,保證他們執行符合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必須建立一套強有力的監督機制。鄧小平認為,監督來自幾方面:一是黨內監督,二是群眾監督,三是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須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監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直接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部分要實行公開辦事制度。把黨內監督、法制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實行權力監督,有利于我黨贏得群眾信任,有利于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減少決策失誤。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獲得群眾的支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權力制約與監督思想的指導下,黨和國家的監督機構、監督體系逐步得到了發展和完善,不僅建立了黨內監督,還有黨派監督、行政監督、人大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等,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監督體系,對于調動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積極性,保持政府的廉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關于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原則
為了防止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巴黎公社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廢除高薪制度和一切特權。公社通過的薪金法令規定,公社公職人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實行普通工人工資制,最高薪金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但也不是搞平均主義,其最高與最低的差別為5倍,即最高工資為每年6000法郎,最低為1200法郎。針對身兼數職的兼職報酬問題,公社規定取消兼職薪金。這些措施打破了資產階級官僚工資制度,阻塞了投機鉆營升官發財的途徑,體現了無產階級政權機關的本色。同時由于取消了常備軍和官吏這兩項最大的開支,從根本上保證了公社只能是工人階級的政府。
巴黎公社的干部來自人民群眾,他們不以領導自居,在生活上、工作上搞特殊化,保持了勞動人民的本色。如公社自動地取消了供市政府使用的豪華轎車馬車;擔任公社軍事委員等重要職務的瓦爾蘭一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他們還打破了舊社會“一人當官,雞犬升天”的官僚陋習,嚴格要求自己的家屬,如不允許自己的家屬享受每人二法郎的公共伙食費用等。
鄧小平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十分強調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認為這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提,而且也是黨的戰斗力的基礎。鄧小平指出,由于我們黨是一個執政黨,執政后,黨的責任加重了,因為掌了權就要擔負起把國家引導到社會主義道路上去和進行建設的艱巨任務,因此必須堅持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作風。鄧小平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做艱苦奮斗的榜樣。他強調,能不能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合不合乎黨員的條件的問題。鄧小平還強調,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必須堅持反對鋪張浪費。他指出,反對特殊化只是艱苦創業中的一個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要杜絕各種浪費,我們生產出來的東西來之不易,任何浪費都是犯罪。
鄧小平認為,艱苦樸素,廉潔奉公,最重要的是正確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防止濫用權力和搞特殊化。他指出,“”中,、“”大搞特權,給群眾造成很大災難。當前,也還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權,搞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干部隊伍發生腐化。反對特殊化是一場嚴肅的斗爭,各級領導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權利,黨內絕不允許有不接受黨紀國法約束或凌駕于黨組織之上的特殊黨員。
三、關于關心群眾、為群眾謀利益的原則
巴黎公社是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政權,其根本使命就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公社干部經常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密切了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巴黎公社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卻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勞動人民利益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維護勞動人民利益的措施。如:廢除面包工人的夜班制;禁止廠主利用各種借口克扣工人工資和攫取各種罰款;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把它交由工人合作社開辦經營;制止亂漲價,規定糧食和副食品價格等等。所有這些都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條件,改變了工人的社會地位。
巴黎公社為提高勞動人民的文化水平也作出了可貴的努力:取消教會對學校的支配權;宣布實行免費教育,加強幼兒教育,普及初等教育,興辦職業教育;重視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開設圖書館和博物館;組織上演革命文藝節目……這些都表明公社不僅關心人民群眾的物質利益,而且注重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鄧小平繼承了巴黎公社的人民利益原則,并結合我國改革開放的新的實踐,豐富了這一原則。鄧小平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制定新時期的根本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所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一起抓、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等一系列理論都是從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的。在改革過程中,鄧小平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鄧小平十分關注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強調作為人民公仆的領導干部一方面要以身作則,做艱苦奮斗的榜樣,另一方面又要投入改革洪流,帶領群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為此,鄧小平設計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具體描繪了中華民族實現國強民富的奮斗目標,用兩個“翻兩番”表示了我國綜合國力的總量指標,用“溫飽”、“小康”、“比較富裕”等概念表達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鄧小平指出:“什么叫領導?領導就是服務。”社會主義領導干部的全部活動就是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其天職就是從人民利益出發,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執政環境和條件發生了變化,但為人民謀利益的出發點和根本宗旨沒變,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巴黎公社首創的人民群眾選舉與監督干部、艱苦樸素與廉潔奉公、關心群眾與為群眾謀利益的原則,反映了一種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國家公職人員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新型關系,這就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黨和國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眾是社會的真正主人。在處理主人與公仆的關系問題上,鄧小平堅持并豐富了巴黎公社的公仆原則,將人民置于當家作主的地位,把黨和國家的干部視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而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立于不敗之地。
- 上一篇:鄧小平理論思想來源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思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