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價值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5 05:28:00
導語:鄧小平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價值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的科學論斷,充分反映了他對和諧世界的熱切期盼。鄧小平關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建設和諧世界的根本保障,各國多樣性文明的共存、互補、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新型和諧國際關系是推動和諧世界發展強大動力的思想,對于當代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國內建設和諧社會,在國際建設和諧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鄧小平在2O世紀八十年代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的論斷,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站在全球發展的制高點上對時展和國際形勢所作的科學判斷。對于我們順應全球范圍爭取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的時代潮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在國內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努力建設和諧世界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鄧小平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理論是對建設和諧世界的熱切期盼
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特別是對于諸如時代問題等重大而關系到全局的問題意識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大特點。馬克思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自己時代的問題,“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時代問題是根本問題。對時代問題的認識是決定著對其他問題認識的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認識。能否準確而及時地發現和把握時代的問題,決定著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以及能否正確地指導實踐的根本性的重大問題。
1.根據世界的新形勢和新特點。鄧小平果斷地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兩大問題的新判斷所謂時代問題,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世界范圍內、由社會基本矛盾所決定的帶有全球性質的戰略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和全世界人都具有共識的和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世界處在相對平靜和緩和的時期,盡管戰爭的危險始終存在,局部戰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沒有爆發出超出地區性局部戰爭的大規模戰爭,關于“世界大戰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兩次戰爭的間歇”的判斷以及關于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必然導致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預言都沒有成為現實。鄧小平根據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和世界形勢出現的新特點,果斷地拋棄長期固守的傳統判斷,使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兩大問題的新判斷。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圓他多次談到,現在世界上的問題很多,“但都不像這兩個問題關系全局,帶有全球性戰略性的意義。”③
2.鄧小平將當今時代問題概括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理論和現實根據
鄧小平認為,我們所說的和平,主要是指不打世界大戰。他說:“因為我們講的戰爭不是小打小鬧,是世界戰爭。”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局部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是局部戰爭破壞的只是局部和平。雖然規模大一些的戰爭還會引起國際關系的緊張和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但是,都影響不了國際和平的大局,改變不了世界和平發展的總趨勢。鄧小平滿懷信心地說:“總起來說,世界和平的力量在發展”,“雖然戰爭的危險還存在,但是制約戰爭的力量有了可喜的發展。”因而,“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⑥鄧小平認為在東西南北這四個字中,南北問題即發展問題“是核心問題”。⑦‘‘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會明了發展問題既是發展中國家自己的責任,也是發達國家的責任。”
3.鄧小平科學地論證了和平與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
鄧小平深刻地揭示了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沒有和平的局勢,不可能發展;發展是促進和平的重要因素,只有發展才能維護和平,世界和平要通過全球發展來維護。他指出:“現在看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短時期內不會打。當然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但是可以爭取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發展起來,第三世界國家發展起來,可以避免世界大戰。”⑨他進而預測:“爭取比較長一點的和平時間是可能的。如果下一個世紀五十年里,第三世界包括中國有一個可喜的發展,整個歐洲有一個可喜的發展,我看那個時候可以真正消除戰爭的危險。”
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的科學論述,是一種充滿著求實精神和對建設和諧世界熱切期盼的新型國際安全觀。充分反映了全世界人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的時代主旋律。
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建設和諧世界的
鄧小平認為,和諧世界的重要特征是世界的穩定有序,既表現為國際政治的穩定有序,又表現為國際經濟的穩定有序,因此,他提出了必須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倡議,并將其視為建設和諧世界的根本。
國際秩序是指某一時期國際社會中的國家行為主體(主要是主權國家)之間,圍繞一定的目標,在某種利益基礎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確立的國際行為準則和相應的保障機制。它所要解答的問題是國際社會要按照什么原則并通過什么手段和機制來處理彼此之間的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簡要地說,就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和行為規范。國際秩序是由國際關系決定的。國際秩序存在著幾種結構模式,即霍布士的敵人角色模式、洛克的競爭對手的角色模式、康德的朋友角色模式、格勞秀斯的國際主義的角色模式等。這些不同的模式對國際關系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問題,抓住了建設和諧世界的根本。
鄧小平指出:“世界上現在有兩件事情要同時做,一個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一個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1988年9月,鄧小平在同斯里蘭卡總統談話時提出,中國堅定不移的對外政策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現在需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結束霸權主義。隨著雅爾塔格局崩潰后,世界格局的變動必然要求國際新秩序的相應轉變。鄧小平強調,現在的國際政治出現了新的情況,由對抗轉到對話,由僵持轉向合作,由緊張轉向緩和,看來應當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問題了。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問題,是關系到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穩定、公正、合理以及全球政治經濟有序發展,各國多樣性文明和平共存的時代大課題。以往舊的國際秩序的本質特征都是由一、兩個或幾個大國操縱和壟斷國際事務,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無論是拿破侖戰爭后建立起來的維也納體系,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雅爾塔體系,都是如此。現在,全球要探索建立的是一種既能反映當今時代特征,又能為各國所接受并付諸實施的國際新秩序。為此,唯有摒棄狹隘的族中心主義眼光,摒除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或條約組織的做法,倡導多極化和國際關系的主化,才能達到目的。從全球政治關系、政治利益和政治發展的角度考察,鄧小平主張國際關系新秩序的最主要原則應該是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鄧小平認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之所以是最有生命力的,是最經得起考驗的,是最能夠為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服務,能夠為不同發達程度的國家服務的,這是因為這一原則站在全球政治利益和政治關系協調發展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全球政治共性與各族政治個性的兼容性和相關性。因而他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矛盾,激化國際局勢。總結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要推動和平與發展事業,建立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鄧小平認為全球各國都應該確立如下基本信條:第一,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具有多樣性,各個國家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差異,每個國家的人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其他國家不得干涉;第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當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第三,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應作為國際社會中平等的一員參與國際事務,絕不能由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和操縱,發展中國家和人有權自行選擇和決定他們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制度,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對自己的自然資源享有和行使永久主權;第四,各國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友好相處;第五,國與國發生爭端,應遵循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第六,發達國家不能用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的辦法來謀求自己的利益;第七,國際貿易應當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基礎上,中國支持發展中國家建立各種原料輸出國組織,進行反對殖主義和霸權主義的聯合斗爭;第八,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應當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不得附帶任何政治、軍事條件,不要求任何特權和借機牟取暴利;第九,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必須實用、有效、廉價和方便。
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是時代兩大問題,各國文明具有多樣性,必須以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為指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體現了對各國獨立和主權、領土完整的尊重、對各國所選擇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發展方法以及發展模式的尊重,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因而在國際關系領域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與發展的人的擁護和支持,有利于推動世界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邁進。
三、各國文明多樣性是建設和諧世界的強大動力在鄧小平看來,和諧世界決不是單一文明的世界,而是各國多樣性文明共存、互補、交流、合作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新型和諧關系的世界。
多樣性文明的存在是人類社會的特質和客觀規律,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必然結果,也是人類卓越的創造精神的體現,更是人類社會展示出蓬勃發展生機的活力源泉。尊重不同的文明,維護和發展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使各國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繼承和發揚其文化傳統,選擇自己的政治生活、社會制度、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交往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這對于尊重各國人的個性自由、對生活的選擇權利以及建立起公正合理文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促進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都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各國多樣性文明如何達到和諧的問題,鄧小平提出了許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張。公務員之家
1.多樣性文明應互尊
鄧小平認為,文明具有多樣性,多樣性文明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和尊卑之分,不同文明只有相互尊重,才能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他尖銳地批評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指出他們動不動就干涉別國內政,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是一種極不負政治責任的做法。他說:“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辦不到的。世界上那么多伊斯蘭國家就根本不可能實行美國的所謂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華人共和國不會向美國學習資本主義制度,中國人口也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還有非洲,非洲統一組織的強烈的普遍的呼聲就是要求別國不要干涉他們的內政。這是世界局勢的一個大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西方發達國家堅持干涉別國內政,干涉別國的社會制度,那就會形成國際動亂,特別是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的動亂。第三世界國家要求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來擺脫貧困。政治不安定,誰還有精力搞飯吃?更談不上發展了。”
多樣性文明的互尊,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各國的主權。鄧小平認為,當代中國的主權利益高于一切。維護國家的獨立、安全和主權是當代中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和出發點,是中國最核心的政治利益,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其國家利益核心是主權。沒有了主權,一個國家也就談不上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了。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主權就更為重要了。1989年12月,鄧小平會見以櫻內義雄為團長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訪華團時說:“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對這一點我們比過去更清楚了。西方的一些國家拿什么人權、什么社會主義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實際上是要損害我們的國權。”同年,他還對尼克松說:“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針對西方國家
1989年6月以后對中國實行的制裁行為,鄧小平深有感慨地說:“真正說起來,國權比人權重要得多。貧弱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國權經常被他們侵犯。他們那一套人權、自由、主,是維護恃強凌弱的強國、富國的利益,維護霸權主義者、強權主義者利益的。”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上,鄧小平堅持寸步不讓,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在同英國談判香港問題時,他明確指出:“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宣布對香港行使主權,結束了英國對香港長達一百五十多年的統治,從此香港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問題開始成為中國的內部事務。香港問題的圓滿解決,標志著中國人朝著祖國統一的偉大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鄧小平“一國兩制”戰略構想的重大勝利。這是一個用和平方式解決重大國際問題的成功范例。
2.多樣性文明應互讓
鄧小平認為,各國在利益上發生矛盾沖突,是正常的和在所難免的,只要相互做出讓步,就能解決矛盾,達到互利和共贏的目的。他針對中國和美國的關系說:“兩國相處,要彼此尊重對方,盡可能照顧對方,這樣來解決糾葛。只照顧一方是不行的。雙方都讓點步,總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辦法。”談到中國和印度兩國的邊界問題時,鄧小平說:“你們讓一點,我們讓一點,就解決了嘛。——我們和好多國家解決了邊界問題,解決的辦法無非是雙方相互讓步。”對于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的爭議問題,與東南亞一些國家關于南沙群島的爭議問題,鄧小平都認為:“有些國際上的領土爭端,可以先不談主權,先進行共同開發。這樣的問題,要從尊重現實出發,找條新的路子來解決。”圓.
3.多樣性文明應互信
鄧小平認為,要建立和諧世界,很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相互信任,才能進行有效的對話和溝通,并在此基礎上增進了解,建立友誼。對于中國和印度如何建立和諧關系,鄧小平說,中印兩國是近鄰,“不相互了解,不建立友誼是不行的。”對于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關系,鄧小平指出,只有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才能加強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促進第三世界各國的發展。鄧小平說:“要加強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第三世界國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前景是很好的。”
4.多樣性文明應互利
鄧小平認為,各國多樣性文明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有相互學習和合作,才能達到互利的目的。他在談到中國與El本合作產生的互利作用時說:“看得遠些廣些,有利于我們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不是只對一方有利,而是對雙方、對兩國、對兩國人民都有利。”囂談到中國和印度的合作和互利關系時,鄧小平說:“在貿易、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發展往來,增進了解和友誼,雙方合作仍然有廣闊的前景。我們希望自己發達,也希望你們發達。”國對于南南合作的重要性,鄧小平指出:“南南之間還要進行合作。在可能的范圍內,通過這種合作總能解決一些問題。
這些年來第三世界有一些發展,各國都有一些好的東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改變國際經濟秩序,首先是解決南北關系問題,同時要采取新途徑加強南南之間的合作。”在鄧小平看來,各國多樣性文明之間的合作和互利是全方位的,“我們歡迎發達國家與我們合作,也歡迎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的合作,這后一種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發展中國家應該改善相互之間的關系,加強相互之問的合作。”
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入探索,體現了預測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趨勢的正確的前瞻意識、對建設美好和諧世界的重大的責任意識以及促進各國多樣性文明發展的強烈的全局意識。總書記在聯合國成立6O周年首腦會議上提出建設和諧世界的構想,無疑是對鄧小平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理論的繼承和發展。要努力建設和諧世界,重溫鄧小平關于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的科學論斷,無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指導意義以及實際可操作性的重要價值。
- 上一篇:探究初中數學作業批改論文
- 下一篇:枸杞多糖的開發和合理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