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考察與特征綜述

時間:2022-06-03 08:25:00

導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考察與特征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歷史考察與特征綜述

新中國建立初期,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處于急劇轉型之中,新舊思想交替更迭,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尚未內化為人們的自覺共識。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在社會各階級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宣傳、普及和教育活動,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另一方面開展“破舊立新”的思想文化運動,積極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強化了馬列主義、思想的宣傳,以確立其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流地位。總之,建國初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也正是憑借國家意識形態的角色逐步在廣大民眾中傳播開來的,并得到廣大民眾的理解和認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建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中央根據各種不同的具體情況,分別對黨員干部、工農群眾、高等學校、知識分子等進行聲勢浩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普及和教育運動,掀起了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熱潮,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黨員干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

為了提高全黨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滿足廣大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需要,1951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關于加強理論教育的決定(草案)》指出:“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教育,必須極大地加強起來。這是提高干部、改進工作的根本方法。”《決定》遵循理論教育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黨內的實際情況,按照黨員理解能力的發展程度,將黨員的理論學習分為三級:學習政治常識、學習理論常識、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中共中央的這一決定,迅速在廣大黨員干部中掀起了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熱潮。黨中央通過黨校培訓對黨員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還通過整黨整風將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學說貫穿到執政黨的黨風教育中,這不僅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而且使廣大人民群眾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同時,黨中央還十分重視高級干部的理論學習,特別是自修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員干部加強理論學習,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工農群眾加強文化和政治教育

工人和農民是我國人民群眾的主體,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最主要的是讓工農群眾掌握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此,中國共產黨一方面,針對廣大工農群眾文化水平不高的現實情況,充分利用冬學這一傳統教育方式,緊密結合當時的主要任務對廣大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建國初期向農民宣傳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意義;結合抗美援朝運動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運動向廣大農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思想以及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廣大農民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也受到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工農聯盟思想的教育,等等。這些實踐,不僅使廣大農民了解了當時國內外政治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掌握了一些政治理論,還提高了廣大農民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覺悟。另一方面,采取舉辦工人培訓班、開辦夜校和工農速成學校等多種方式對工人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不僅使廣大工人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還提高了廣大工人階級的思想覺悟。

(三)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

高等學校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重要的基地。在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基本的途徑。建國前夕,各解放區就對高校進行了整頓和改造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取消國民黨陳腐反動的課程,開設革命的課程。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教育部一成立就著手討論高校思想理論教育課程改革的問題。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教育部先后主持召開了大學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論以及新民主主義論教學討論會。1950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北京師范大學規程》,規定政治課作為全校學生的共同必修課。1950年7、8月份,教育部在北京主持召開了全國高等學校政治課教學討論會,認真總結近一年來的政治課教學的經驗教訓,同意把社會發展史和新民主主義論兩門課作為教學重點,進一步推進了高校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和建設。1952年,教育部認真總結近三年來的經驗,作出了《關于全國高等學校開設馬列主義、思想課程的指示》,把“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新民主主義論”、“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列為主要課程,這一指示的,成為我國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體系基本建立的標志。1955年6月,教育部又作出指示,把“新民主主義論”改為“中國革命史”。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探索,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課程體系。通過在高等學校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平臺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理論素養,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學生中的大眾化。

(四)知識分子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行思想改造

建國初期,大多數知識分子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思想上有消極守舊的一面,但他們歡迎新社會,擁護新中國。黨根據知識分子這一實際狀況,決定對其采取團結、教育、改造的方針,幫助并引導知識分子改造舊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1951年9月,黨在知識分子中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思想改造的學習運動。北大校長馬寅初開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先河。他首先在北大教師中發起了政治學習運動,希望通過教職員工的思想改造來推動學校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他認真總結本校全體教職員工進行思想改造的經驗,并提議將這一經驗推廣至全體知識分子中去。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教師也相繼開展了思想改造的學習運動。這場由教育界發起的思想改造學習運動逐步擴大文藝界、科技界乃至整個知識界。1951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在文藝界開展整風學習運動的指示》,要求清除文藝工作中的資產階級思想。1952年1月,全國政協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開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學習運動的指示》,成立學習委員會,組織各界人士開積極參加思想改造的學習運動,要求他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基本理論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以及黨的重要文件。這樣,全國規模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便形成了。這次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取得了積極的成就。廣大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黨的有關方針政策,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開始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立場。

二、建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特點論析

中國共產黨在廣大黨員干部、工農群眾、高等學校、知識分子中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呈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一)中國共產黨利用執政黨的地位通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意識形態建設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但是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處于急劇轉型之中,新舊思想交替更迭,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尚未內化為自覺共識。因此,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塑造,確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社會主義意識思想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大力宣傳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掀起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的熱潮,在社會各階級中間開展了如火如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學習和教育活動,通過思想理論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另一方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破舊立新”的思想文化運動,積極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強化了馬列主義、思想的宣傳,以確立其在主流意識形態中的地位。如1950年冬天開始的運動,啟發了農民群眾提高反對封建思想的覺悟,激發了農民群眾提高反對封建意識的自覺性,為清除廣大農民群眾身上的封建思想掃除了障礙,沉重地打擊了封建主義殘余意識形態;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和思想文化領域的大批判運動,逐步清理了知識分子身上的非馬克思主義思想;高校廢除政治上的反動課程,開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課程,借以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全國大專院校所進行的政治課程改革,逐步確立了新民主主義以及以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文化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這兩方面的工作使馬列主義、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實現了馬列主義思想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眾化,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整個過渡時期和以后的社會主義時期的指導地位,并逐步滲透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初步完成了新的國家意識形態的建構。由此可見,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是以執政黨的身份通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來進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圍繞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心任務而展開

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推進新中國的各項民主改革,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為主題,緊密圍繞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心任務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以統一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思想,這是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突出特點。

緊密圍繞社會主義革命的中心任務而開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在這一時期是有突出體現的。比如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而發起的抗美援朝運動,是對廣大工農和戰士進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宣傳教育的生動事例;為了加強黨自身的建設,以更好地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而進行的整黨整風,把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學說貫穿到執政黨的黨風教育中,不僅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思想理論水平,而且使廣大人民群眾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這無疑是對全體黨員進行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的教育;結合對廣大農民進行唯物史觀與階級的教育;圍繞知識分子問題開展的思想改造運動;還有之后圍繞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社會主義改造對工農進行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等等。這些做法,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與這一時期的中心任務結合起來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解釋、宣傳和教育,充分貫徹了服務社會主義革命中心任務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