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黨史建設思想論綱
時間:2022-03-21 03:47:00
導語:的黨史建設思想論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首先,從奪取政權的戰略高度看待黨風建設的必要性。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要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的革命任務,沒有一個政治堅定、作風過硬的共產黨領導,是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而取得革命勝利的。歷史事實證明,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在“小米加步槍”的劣勢條件下,歷盡艱難困苦,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終打敗國內外反動派,奪取全國政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不渝地堅持黨風建設,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艱苦奮斗,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贏得了全國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其次,從鞏固政權的戰略高度看待黨風建設的緊迫性。根據“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一古訓強調指出,革命勝利特別是共產黨執政后,黨員領導干部掌握了一定的權力,就很容易沾染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主觀主義的作風,滋長驕傲自滿情緒,當官做老爺,其結果必然脫離人民群眾,我們取得的政權就有“覆舟”之災。始終從鞏固政權的戰略高度來正視黨風建設的必要性,多次反復強調說,黨風建設問題是關系到“中國能否改變顏色”的重大問題。
第三,從實現黨的政治路線的高度強調黨風建設的重要性。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總結了黨自身建設的經驗,明確指出:“黨的建設過程,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過程,是這樣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地聯系著。”(注:《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頁。)黨風和黨的政治路線存在著本質聯系。只有把黨風建設好,黨才能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路線決定著黨風建設的方向,黨風建設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保證。
第四,從世界觀和黨性的高度來強調黨風建設的必要性。黨的作風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黨性原則在實際行動上的集中表現。黨風建設說到底是要求我們的每一個黨員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加強黨性修養。抓住世界觀和黨性這兩個黨風建設的根本問題,嚴厲地批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等不良作風。他指出:黨內存在的不良作風“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注:《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頁。)
第五,從黨群關系的高度來強調黨風建設的重要性。在領導中國革命的斗爭中,明確提出要把黨建設成為一個密切聯系群眾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強調黨群關系問題是黨風建設的關鍵所在。由此出發,要求“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注:《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頁。)
二、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黨風建設思想是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在總結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歷史經驗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從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脈絡來看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黨風建設思想的初步形成時期
早在黨的創立時期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就強調要使黨能夠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必須樹立一個區別于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新作風。針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指出,進行革命必須放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必須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親自到工農群眾中去考察,先后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和農民運動》、《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文獻,為我們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樹立了典范。大革命失敗后,在井岡山開始了建黨、建軍以及建立工農武裝政權的偉大探索。面對共產黨處于被壓迫、被屠殺、被圍剿的白色恐怖的環境,針對黨和紅軍隊伍中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分子占多數的情況,深切感到,黨要堅強有力,紅軍要有戰斗力,黨的政治路線要得到切實貫徹執行,要領導人民群眾同強大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革命斗爭的勝利,首先必須解決思想武裝和作風建設問題。作風是黨和紅軍的形象,是黨在群眾中號召力、影響力、凝聚力的直接決定因素。他極力倡導并身體力行做群眾工作,關心群眾生活、給群眾以利益的工作作風;反對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思想作風;艱苦奮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生活作風。這些思想體現在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中。
(二)黨風建設思想的成熟化系統化時期
運動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進行黨的建設的偉大創造。在這期間,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著作,把黨風建設方面的探索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黨風建設思想。1941年3月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大力倡導調查研究,了解下情,向群眾學習的作風。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他提出要反對主觀主義,樹立馬克思主義學風,把學風黨風提升到黨性高度,闡明了主觀主義是黨性不純的表現,而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才是有黨性的表現。1942年2月,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發表《整頓黨的作風》的演講,指出黨內還存在學風不正、黨風不正、文風不正的地方,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還在經常作怪,因此我們的任務就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1943年6月,為中共中央寫了《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決定,著重闡明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作風。1945年4月24日,在黨的七大上作的《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注:《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頁。)“三大作風”的形成及在理論上的概括,是黨風建設思想達到成熟化和系統化的重要標志。
(三)黨風建設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時期
在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以后,領導中國共產黨繼續發展和實踐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而使黨風建設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1948年4月,在《將全國一切可能和必須統一的權力統一于中央》一文中指出:“地方主義的和經驗主義的惡劣作風,事前不請示事后不報告的惡劣作風,多報功績少報(甚至不報)錯誤缺點的惡劣作風,對于原則性問題粗枝大葉缺乏反復考慮慎重處置態度的惡劣作風,不愿精心研究中央文件以致往往直接違反這些文件中的某些規定的惡劣作風,仍然存在,”(注:《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6頁。)所有這些不良現象,中央要求必須“立即明確地毫不含糊地予以指出并予以糾正。”(注:《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頁。)在全國即將取得勝利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的時候,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要求全黨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滋長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過艱苦生活的情緒,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他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注:《選集》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頁。)
建國以后,仍然十分重視黨的作風建設。1951年12月,針對當時“很多黨員,干部甚至負責干部,沉埋于事務工作,政治思想極不發展,黨內生活極不健全,因此許多人陷入了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的泥坑,許多人本位主義極為濃厚,只顧小局,不顧大局”(注:《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頁。)的現狀,明確提出要“展開整黨整風,展開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嚴重斗爭”。(注:《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頁。)1953年1月在《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中指出:“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的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注:《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4頁。)。1956年4月,在《共產黨人對錯誤必須采取分析的態度》一文中,提出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群眾路線和集體領導的貫徹實施,避免脫離群眾的個人突出和個人英雄主義,減少工作中脫離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性和片面性。1957年3月,他在《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中針對革命勝利后部分同志革命意志衰退,鬧地位,鬧名譽,比薪水高低的爭名奪利現象,強調“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注:《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頁。)“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注:《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頁。)他要求黨的干部不要擺老爺架子,不要擺官僚架子,要把架子收起來,跟人民見面,跟下級見面。1958年5月,在《干部要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的講話中指出:“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資格吃飯,做了官特別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這是一種很惡劣的現象。”(注:《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頁。)他要求要徹底掃掉這種官氣,誰有真理就服從誰。此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反對官僚主義克服“五多五少”》等一系列文章中也提出了許多閃光的黨風建設思想。
三、黨風建設思想的基本內容
黨風建設思想是一個系統化、科學化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其主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實事求是的作風。實事求是不僅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而且也是我們黨最核心的思想作風。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文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共產黨員應是實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模范。因為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完成確定的任務;只有遠見卓識,才能不失前進的方向。”(注:《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頁。)1941年他又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對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作了系統闡釋。
——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革命行動的指南,必須和實際相結合。十分重視并親自開創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他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學習馬克思主義,一定要結合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學習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
——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深刻地認識到,無產階級政黨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實現其偉大的歷史使命。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共產黨只要切實地生活在群眾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就無敵于天下。
——民主集中制的作風。認為,民主集中制是調動全黨和全國人民積極性,協調黨內外各種關系、保證黨的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根本原則,同時,民主集中制也是我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和作風。民主和集中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民主是集中指導下的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指出,我們要通過實行民主集中制,造成一個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建國前后,在《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等著作中,多次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等重要思想。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指出,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抵制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四、關于加強黨風建設的主要措施
同志在長期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總結我們黨自身建設的歷史經驗,科學地、創造性地提出了加強黨風建設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概括起來,大體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整黨整風。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過程中,針對我們黨在各個時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作風不良等問題,創造性地運用整黨整風的有效形式和措施,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在親自倡導和領導下,我們黨先后進行過幾次大規模的、成功的整黨整風運動。每次開展整黨整風,都是對黨風的一次“綜合治理”。為了使整黨整風收到良好的效果,歷來強調要把思想整頓放在首位,堅持思想整頓與組織整頓相結合,整黨與建黨相結合;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堅持嚴肅而又謹慎的態度,堅決反對“殘酷斗爭,無情打擊”。
第二,對全黨進行黨性教育。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由黨的性質,即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決定的。指出:要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保持黨性和黨的宗旨,最大限度地克服黨內不良傾向,就必須長期一貫地對全黨進行黨性教育。通過黨性教育,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真正體現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用。
第三,依靠群眾進行民主監督。他認為,只有讓人民群眾起來監督共產黨,黨員才不敢松懈,只有讓人民群眾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第四,加強法紀教育,堅持從嚴治黨。歷來十分重視加強黨的紀律,堅持從嚴治黨。早在建軍之初,他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紀,作為全黨全軍一貫遵守的鐵的紀律。他把模范遵守黨和國家各項法律、制度看成是實現全黨意志統一和行動一致的有力保證。
第五,堅持團結教育的方針。在對待黨內的思想斗爭問題上,強調實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糾正黨風不正,必須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糾風中,要采取細致的講理的方法,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第六,嚴懲腐敗,決不姑息。黨風建設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對危害極大、影響極壞的人和事,堅決處理,決不遷就。認為,端正黨風是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情,決不能無原則地遷就,通過處理少數人,可以教育挽救一大批干部。建國后對劉青山、張子善貪污腐敗案的果斷處理,就是嚴懲腐敗、決不姑息這一思想的重要體現。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的黨風建設思想,借鑒當年開展黨風建設的寶貴經驗,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開創新時期黨風建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