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特色社會主義路徑探析

時間:2022-12-19 11:05:16

導語:思想與特色社會主義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與特色社會主義路徑探析

一、引言

“概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核心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陣地,教授大學生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幫助大學生理解和掌握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幫助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教授這門課的一大難題和挑戰。、教育部在2005年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實施方案。自2005年起,各高職院校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從不同角度對“概論”課教學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教學方法,但效果不佳。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在如何提高“概論”課的教學質量上進行一些必要的探索。

二、高職“概論”課教學現狀分析

1.教材內容缺乏高職教育特性

目前全國各大高校的“概論”課均采用由教委統一編寫的高等教育版的教材。教材主要介紹了思想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各理論體系、中國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作者簡介:盧劍鋒(1987—),男,廣東陸豐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系,邏輯嚴密,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軍事、外交以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黨的建設問題等方方面面,理論性較強。就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概論”課因其理論性過強,缺乏高職教育特性,讓學生有些“知難”,沒有意識到該課程對自身的長遠發展將會起到巨大的影響作用。這種狀況的存在,必然導致學生缺乏持久的動力來完成“概論”課的學習任務[1]。

2.教學模式缺乏高職教育特性

目前高職院校“概論”的教學模式仍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師生互動較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課堂氣氛較沉悶,教學無法取得學生的認同,這會制約“概論”課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思想教育的功能難以發揮。現在雖在教學方法上探索良多,特別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概論”課堂不再那么枯燥,但如果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難以保證學生從多媒體展示中獲取知識,學生會認為政治課就是看圖、看視頻。

3.校外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的大背景下,處于社會轉型的當下中國,社會階層利益結構發生變化,西方社會思潮涌入,在這自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成長在這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意識活躍,自主意識強,但對外界存在的錯誤價值觀念缺乏正確的判斷和分析能力,當其理想信念受到沖擊時,無所適從,理想與現實錯位,內心充滿矛盾。于是,他們對“概論”課等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認為這類課程就是思想的灌輸,對其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毫無意義。

4.授課教師現狀分析

教師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理想信念、待遇、工作環境等,都會對教師本身能否很好地執行“概論”課教學計劃,用心備課安排教學,把教學內容準確傳授給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對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重視力度仍存在不足。正因為不受重視,專業的政治理論課教師心理落差較大,自信心不足,出現職業倦怠現象。而且,現在的政治理論的授課形式主要以合班形式為主,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三、提高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路徑

1.建設高職教育“概論”課程體系

(1)準確解讀教材內容。準確解讀教材內容是教師授課、傳遞教材核心思想內容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是課程思想得以貫徹的思想根據。當前高職院校的“概論”教材內容豐富、體系完整、理論性強,就基礎較薄弱、認知理解能力有限的高職學生而言,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了。這就要求教師準確解讀教材內容,并將其傳達給學生。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對教材進行精確解讀,并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方案,以滿足高職學生的學習需要。但教師個人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閱歷等因素的差異性又會使教師對“概論”教材的核心思想內容的解讀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因此,教師必須時刻學習黨的先進理論,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和方法深刻理解“概論”課的核心思想內容,在此基礎上,加強其他教育思想的學習,結合其他科學教育思想優勢和特點準確教授“概論”課,豐富“概論”課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在準確把握教材內容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社會正、反兩方面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學生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發展的觀點和方法論分析這些熱點問題,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教材的核心內容,提高對當下熱點問題的認知和判斷能力[2]。(2)融入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并為組織成員普遍認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和[3]。企業的文化也是所處時代企業管理、組織管理新思想、科技發展和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育人的功能。當前,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與企業開展人才培養合作,并在校企合作中,將企業文化引入學校的教育教學,既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又傳授了企業文化,讓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文化。

2.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概論”的教學質量

(1)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且在多元文化、個性張揚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教師講解的內容有些生硬,甚至空洞,在現實面前缺乏應有的“說服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變革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會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歷史實例和當前社會現實的實例,并聯系學生的個人生活實際,把“概論”課核心內容準確講授給學生。考核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就高職院校的教學現狀而言,考核的形式和內容往往引導著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傳統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以考卷成績論“英雄”,導致學生為考試而學“概論”,平時不參加社會實踐,期末臨陣磨槍,結果便出現“學前學后一個樣”的現象,這與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必須變革考核方式,變單一為多元,使“概論”課的教學任務得以實現,學生也從中獲益良多,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2)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概論”課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見和誤解,思想問題都源于現實生活,這些偏見和誤解都是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大學生缺乏認知社會應有的認知和判斷能力使然。要厘清大學生的這些認知偏見和誤解,就必須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收獲第一手資料,以增強“概論”課教育的效果和針對性。授課教師可以在學期中或學期末深入調查學生生活和學習情況,在堅持“概論”課正面教育的大原則下,運用課程理論對收獲的資料進行分析,探究課程理論和學生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解讀,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

3.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1)重視和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政治理論課師資隊伍建設必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中,基于社會主義事業、黨的教育事業、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育人理念的戰略高度,以組織建設為平臺、以選聘配備為基礎、以培養培訓為抓手、以學科建設為支撐、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實現教學狀況明顯改善為目標,全面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4]。把好選人關,注重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重視提高其地位和待遇,解決其后顧之憂。(2)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目前高職院校的“概論”課大都以合班進行授課,這也是各高職院校的無奈之舉,專業班數眾多,現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數量不能滿足需求,但按班上課必將加大辦學成本。合班上課對教師的課堂管理來說,更多的是壓力,工作量大,如處置不當,大班上課的弊端將更突顯出來;人數眾多,課堂因難以管理,師生互動較少,考核無法做到全覆蓋;等等。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高職校院須在解決節約辦學成本和提高“概論”課教學質量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做出選擇。賴思明等人在對大班教學和中班教學比較研究中得出結論,中班教學比大班教學更有利于組織互動式的教學,提高教師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5]。除此之外,在授課人數上應有一定的限制。筆者通過向專業實訓課程教學取經,把授課人數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8到10人,一個授課單位控制在10個小組以內,向各小組分派不同的學習任務,小組以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經過多次的教學實踐,課堂秩序較好,教學任務能較好地完成。

總之,提高高職院校“概論”課教學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須從多方面著手,協調各部門并優化整合教學資源,助力推動提高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使“概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真正得以發揮。

參考文獻:

[1]賈龍飛,鄧偉.提升高職《概論》課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59-60.

[2]林錦蓮,徐麗.論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7):33-34+39.

[3]陳春花,楊忠,曹洲濤.組織行為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徐維凡.關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9(1):4-8.

[5]賴恩明,王春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與中班教學的比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6):954-959.

作者:盧劍鋒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