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論文

時間:2022-09-09 09:00: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做以初步研究: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歷史發展;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方法;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特點:綜合性、隱蔽性和人性化;最后研究了對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對我軍的啟示,及我軍在借鑒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啟示

一、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探源

1.社會學理論的牽引,是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發展的理論基礎。近代社會學雖然起源于歐洲,但在20世紀初迅速轉移到美國。當時美國社會學注重從具體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出發探討社會學理論。對于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社會問題,美國社會學界認為,要想讓軍隊對政府的外交和軍事政策有一致的認識,要想加強軍人在心理上同國家結合,就必須運用社會學理論研究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隨著美國社會學的發展,一些分支學科、交叉學科相繼產生,如《軍事社會學》(1955年,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H·科茨和羅蘭·J·佩里格林共同撰寫)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軍事社會學在美國建立,其主要理論,如軍隊系統的社會關系、社會交往、軍事活動的社會意義、軍事發展的社會基礎等對推進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起到了基礎性指導作用。同時,社會學其他分支學科,如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傳播社會學等也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發展起到了理論指導作用。以上社會學理論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

2.解決現實問題的呼喚,是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實踐基礎。二戰后,美軍部分士兵的公民意識水平明顯降低,對軍隊職業不滿,對軍事行動目的漠不關心,各種各樣的政治觀念、思維方式、社會心理等幾乎在官兵身上都有所表現。如,剛入伍的青年對嚴格的軍事生活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酗酒、打架、吸毒、逃兵、女兵受侮辱等問題時有發生。面對這種情況,美軍在分析官兵的思想狀況時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軍人和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解決官兵的思想問題,單靠傳統的軍隊自身教育已經遠遠不夠了。只有進行社會化教育,充分依托社會資源,發揮社會教育力量,使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特別是在增強軍人愛國主義精神、增進軍人的職業責任感等思想政治意識方面,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和社會化相結合,走社會化道路。20世紀以來,美軍就軍隊與社會關系的問題開始從社會學視野進行研究,先后出版了《美國士兵》、《社會政治方面的冷漠態度和軍隊的效能》等著作。

3.經濟社會的高度發達,是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發展基礎。美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社會的全面發展,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從物質層面看,二戰后,美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排名中遙遙領先,雄厚的經濟實力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撐。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的大眾傳媒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使信息網絡聯接到千家萬戶,使軍人與社會和家庭的聯系更為緊密,從而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從精神層面看,個人民主自由價值的確立,開放發展教育理念的形成,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撐。同時,美軍的宗教教育功能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因素,使社會教育功能不斷加強。這樣以來,美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化不管是在物質層面上,還是在精神層面都有堅實的發展基礎。

二、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主要形式

1.設立各種節日、節假日。1985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聯合決議,規定每年11月24-30日為“全國家庭周”。1987年7月,美國時任總統里根親自簽署公告,即把每年的5月23日作為“軍人配偶節”。在這兩個節日里,軍地雙方要開展慶?;顒?。美軍向各部隊提出了六項要求:一是向軍人家庭發賀信或號外???;二是為軍人家庭提供家庭與家庭之間、家庭與領導之間相互了解和支持的開放日;三是讓軍人家庭成員參觀工作區;四是基地俱樂部為軍人家庭提供特別飯菜;五是軍人服務社和自動售貨站向軍人家庭供應特供商品;六是制定保證軍人家庭生活的計劃和措施。其目的是要社會承認軍人和軍人家庭對軍隊建設和國家安全所承擔的犧牲和作出的貢獻,鼓勵軍人家庭進一步支持軍隊建設。

2.堅持宗教教育制度。美軍95%以上的官兵信教(主要是基督教,其次是天主教,少數信猶太教和其他),宗教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支柱。早在美國獨立之前,就有傳教士在空軍活動。隨軍牧師的歷史幾乎與美軍的歷史一樣長,已有200多年了。1775年7月29日,美國大陸會議根據華盛頓將軍的建議,確立了傳教士在軍隊中地位。目前,美軍共有隨軍牧師3000多人,平均每700人配有一名隨軍牧師。通過隨軍牧師制度“確保軍人及其家庭人員的宗教活動自由”和及時掌握官兵的思想動態。

3.建立社會化教育機構。例如,“軍人家庭支援中心”。這是美軍從1965年起逐步建立了健全的家庭支援(FamilySupport)體系。目前,美軍各軍種都設社區與家庭支援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動員軍內外專業和志愿人員以及社會力量,為軍人及其家庭提供咨詢和服務,以解除軍人后顧之憂。這種支援服務中心遍及美國本土和海外基地。美軍的家庭支援中心和服務中心共有370個,基本上每個軍事基地一個。他們的口號是“Letusdothelegworkforyou”(讓我們為你跑腿)。

4.利用社會組織開展教育。美軍充分利用民間組織機構的力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如紅十字會、基督教青年會、聯合服務組織(USO)、退伍軍人組織、宗教團體和慈善機構等,都協助軍方做好軍人家屬子女的工作,免費為他們提供多種服務。在軍事院校的教育中,還經常組織官兵參觀工廠、學校、法院、議會和股票交易所等,以達到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目的。

5.堅持與社會媒體合作。廣泛利用大眾傳播媒體進行宣傳,是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美國防部專門設有公共關系處,負責向國會和社會各界提供軍隊建設和軍人生活方面的信息,創造有利于美軍的社會輿論環境。美軍還動員社會媒體廣泛參與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如邀請地方專家、直播大型政治活動的電視實況、電影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新聞卡”制度就是一種,每年軍隊同地方新聞單位簽訂合同,當年士兵工作成績突出受到表彰獎勵時,軍方就把填好的“新聞卡”寄到士兵家鄉所在地的報社,地方報社給予發表,不僅增強了士兵家屬的榮譽感,而且激勵了士兵。

6.積極開展民間教育。美軍充分發掘民間教育資源,使其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如借助民間的歷史名勝古跡或博物館進行教育,或設立教育基地。美國的建國歷史不長,但國立的、州立的和私人捐建的博物館卻是星羅棋布,許多博物館中陳列著開拓美洲的先驅們用過的鐵錨、纜繩、破碗片等器具,記述他們的創業史。在有些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的地方,還有演員“重現”當年歷史事件的過程,描述當年的苦難和激烈戰斗的場面,以警示后人。

7.鼓勵軍人家屬參與教育。如,邀請軍人家屬參加畢業典禮。這已成為美軍許多新兵訓練基地的一項制度,僅美杰克遜堡一個訓練基地,每年就有83000名士兵家屬成為畢業典禮的特邀來賓。這對新兵是一股極大的激勵力量。美軍流行一句俗語:“首次服役靠招募士兵,再次服役靠招募士兵家庭。”意思是首次招募時,士兵是單身,自己可以拿定從軍的主意。到要續簽服役合同時,配偶的意見分量就很重了,因此,要說服士兵技術骨干留隊,先得做好家屬的工作。

另外,美軍還積極探索官兵樂于接受的社會化教育方式,如舉辦各種文藝演出、娛樂晚會和軍事旅行等。從1983

年起,美陸軍還實行了“團隊制度”,即采用歷史上戰功卓著團的番號,委任在該團服過役的退役上校為名譽團長,給官兵進行傳統教育。

三、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主要特點

1.多樣性。主要表現在:在機構上,既有政府組織,如國防部專門設有公共關系處、由政府控制的傳媒等;又有民間組織,如紅十字會、聯合服務組織(USO)、宗教團體和慈善機構等。在人員上,既有軍政要員,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總統布什親臨前線鼓勵官兵;又有地方百姓,如博物館的調解員、退役的名譽團長等。在內容上,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內容涉及到美國的政治制度、愛國精神、價值觀念、榮辱觀念和行為準則等許多方面,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在方式上,美軍建立了各種機構和制度等,如建立“軍人家庭支援中心”、邀請新兵家屬參加畢業典禮等。在技術上,大力開發和運用先進的技術為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服務,如大眾傳媒、傳播技術和數字媒體等技術等。

2.隱蔽性。美軍充分借助各種手段、媒介和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由顯性轉向隱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借助宗教來實現對官兵思想的控制,其主要是利用官兵的宗教信仰巧妙地宣傳資產階級理論,增強資產階級政府對軍隊的控制,這已成為美軍精神教育的一大特色。在這一方面,被稱為“精神顧問”的隨軍牧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禮拜、祈禱等活動了解官兵思想狀況,并及時向指揮官反映并協助對官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美軍還通過各種社會化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官兵施加影響,如征兵宣傳教育、給軍艦和各種軍事行動以富有意義的命名、向社會展示禮儀部隊風采、各種傳統節日或紀念日舉辦大型社會慶?;顒拥取?/p>

3.人性化。美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極力渲染人性化,把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指向,并通過現代傳媒技術將其放大,以增強社會化教育的效果。如,海灣戰爭爆發后,為穩定軍人及其家屬思想,各大報刊、電視等媒體針對軍人及其家屬進行宣傳教育,如鼓勵軍人與親屬互相寫信、寄明信片和郵包裹。所以在戰爭期間就有了父親給駐沙特的子女寄樹葉,女朋友給情人寄頭發,男兵給女朋友寄草籽,妻子給丈夫寄錄音帶等的感人情景。報刊還就軍人親屬如何減輕心理壓力進行溫馨提示,如參加“婦女俱樂部”和“軍人家庭支援中心”舉辦的活動等。美國軍政要員也積極參加這一活動,如2003年,美國總統布什在“林肯”號航母上做伊戰總結時,準確地報出了艦上有多少人回家將要當父親,并對其進行祝賀,極具有人性感染。

四、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給我們的啟示

1.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必須樹立科學的理念。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之所以發展快、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樹立了不斷適應社會,緊跟時代步伐的科學理念。我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也應樹立科學理念,那就是緊緊抓住時代特征,把握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方向,努力培養適應軍隊建設和社會需要的復合性軍事人才。這就要求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要不斷適應社會、依靠社會、服務社會,把軍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密切軍隊與社會的關系,形成軍隊與社會的教育合力。所以,可以說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是信息時代提高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我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途徑。

2.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必須挖掘自身資源。美軍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中,充分挖掘了美國僅僅二百多年的傳統文化和社會教育資源,就使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作為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大國,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是我們的優勢,而且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和重視,這為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我軍有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有始終踐行“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軍民魚水情”和“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等的優良作風,以上這些都是我軍進行社會化教育的寶貴資源。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要創造性地利用和挖掘這些資源,使我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既體現中國特色,又符合國際潮流。

3.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必須立足本國條件。美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因為有兩個較好條件,一是有先進的社會學理論指導;二是要有可靠的物質基礎支撐。對于我軍來說,這兩個方面都不如美軍。由于社會學在我國起步較晚,而且由于各種原因中途又被取消了27年(1952——1979年),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較薄弱。另外,相對于美國,我國的經濟社會還不發達,物質基礎還不堅實。這就要求我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必須立足我國現有條件。就目前來說,我軍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只能走適應我國特定國情軍情,穩步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許祥文.軍事社會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2]吳志忠.中美軍隊思想教育比較研究[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3]張明慶.中國軍事社會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

[4]房忠賢.西方國家政治工作特點[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5]章德峰.中外軍隊政治性工作比較[M].北京:長征版社,2005.

[6]韓秋風等.心理訓練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

[7]嚴興平.美軍家庭支援中心[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6,(1).

[8]張哲.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綜述[J].求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