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格局新舊相兼論文
時間:2022-06-01 10:35:00
導語:國際格局新舊相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單極”還是“多極”;作為獨立變量的國際機制;開放還是封閉;總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際政治格局指國際政治力量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的結構狀態、二戰結束后,強權政治思想仍根深蒂固、美國幾乎各項指標遙遙領先,綜合國力排在第一、“一超多強”格局承認了美國擁有比其他大國更強的實力、若第二位的大國無法構成有效制衡,“一極”體系就形成了、“相互依賴”指“行為體之間存在高昂代價影響的互惠情境”、二戰后美國的霸權地位被廣泛接受、信息技術對當今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如上文談到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制度一樣重要、征服和控制人的頭腦,作為改變兩國權力關系的工具等,具體請詳見。
一、“單極”還是“多極”
當今世界是美國“一超獨霸”的單極世界還是“一超多強”的多極世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國際政治格局的定義。國際政治格局指國際政治力量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的結構狀態。國際政治力量不僅具有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行為能力,而且這種行為能力能對其他行為主體產生影響,成為國際政治格局的構成要素。
二戰結束后,強權政治思想仍根深蒂固。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實力具有新的涵義。行為主體的行為能力由其所擁有的政治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綜合國力來共同決定。2006年1月5日,中國社科院頒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公布了世界主要大國的綜合實力預測結果:
上圖顯示出:美國幾乎各項指標遙遙領先,綜合國力排在第一;老牌歐洲強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緊隨其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領軍,中國位列第六;后面依次是日本、加拿大、韓國與印度。雖然綜合國力的評判方式有很多種,但美國的絕對優勢都是確定無疑的。因此很多學者把當今的國際格局描述為美國主導的多極化趨勢下的單極世界。
“一超多強”格局承認了美國擁有比其他大國更強的實力,卻揭示不出美其他大國與美國的差距。上表明顯顯示美國的綜合國力遠高于排第二的英國。按照新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沃爾茲的區分,“一極”、“兩極”、或者“多極”的國際格局是依據一個國際體系中綜合國力占有第二位的大國是否能夠對最強大的國家構成有效制衡。若第二位的大國無法構成有效制衡,“一極”體系就形成了。若具有相互制衡能力,那么就是“兩極”或者“多極”體系。
二、作為獨立變量的國際機制
在沃爾茲的國際體系架構中,國際體系中各國因為追求各自安全引起他國恐懼,進而產生“安全困境”,埋下戰爭的隱患。總結歷史經驗,沃爾茲得出結論的結論是“控制國際沖突和戰爭的最佳體系是兩極體系”。然而到20世紀70年代,國家間相互依賴關系的增強使自由制度主義理論開始成為主流理論。
“相互依賴”指“行為體之間存在高昂代價影響的互惠情境”,“交往的每一方都需付出受此制約這一代價。”與傳統的國際權勢政治不同,“在相互依賴關系中,主要角色不僅有強國,還有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等非國家行為體”,它們在國際體制框架內開展政策協調和合作。新自由制度者指出“新現實主義國際機制理論僅僅重視國際機制的供應,認為權力愈集中,國際機制的供應愈多,……,基歐漢發展出國際機制的需求理論,即認為國際機制不僅是霸權國供應的產物,也是順應國際社會需要而產生的?!?/p>
二戰后美國的霸權地位被廣泛接受。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由于共同的反蘇利益,相互依賴程度高。為了加強共識美國創立了相應的國際機制。霸權國與國際機制的結合,使“霸權本身降低了不確定性及交易成本?!币环矫?國際機制確保美國行為的合法性,霸權國并非一味要求盟國的遵從,自己也做出相應修正;另一方面,國際機制延緩著美國霸權的衰落,成為維持霸權的工具。在美國霸權一度衰落之后,美國主導創設的國際機制依然存在,并創造出更為有利的制度環境。
由此可見,國際體制在制約非霸權國的同時也制約著霸權國,在給霸權國提供利益的同時也服務了非霸權國。在全球化日益流行的今天,“跨國流動增強”,“相互依賴網絡拓寬的趨勢”日益凸現。國際機制對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也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三、開放還是封閉
“信息技術革命對20世紀末期世界政治的影響幾乎不怎么亞于核武器的問世和發展”,信息技術對當今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如上文談到的國家實力和國際制度一樣重要。
時殷弘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了信息技術帶來的七大權勢效應,其中一條是“行為體的‘天然權勢’資源規模與其權勢之間的不對稱,即信息技術革命‘使得較小的競爭者能夠像較大的競爭者做過、或者在做的那般去競爭’。但我們仍需看到,大國依靠其強大的國力在信息傳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他們有實力也有意愿發展自己的信息力。表一也顯示了信息力已成為當今學者考量大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時國際傳播領域最重要的學術文獻:《多種聲音,一個世界》,文中指出,伴隨著80多個國家獨立解放的是“政治的、經濟的、科學的、技術的和軍事的,以及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形勢傾向于加強某些國家的地位和影響,而使其他許多國家的依賴地位永久化。”
早在1948年,現實主義理論學派創始人摩根索在其成名作《國家間政治》中就描繪了一種名為“文化帝國主義”的形式。“我們姑且稱作文化帝國主義的,是最微妙的,而且,如果它單憑自己的力量而能獲得成功的話,則也是最成功的帝國主義政策。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國的領土,或控制其經濟生活,而在于征服和控制人的頭腦,作為改變兩國權力關系的工具?!被ヂ摼W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這種文化侵略更是無處不在。所以新技術在給小國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總結
歷史是連貫的。今天的國際格局既繼承了一些根本的原則,也據具體情況有了新發展?!白兏头€定結合在一起,很可能使21世紀(至少是其前半期)成為一個過渡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全球國際體系之基本性質的繼續與其重大變化趨勢兩相并存,國家行為和國際安排應有的根本原則新舊相兼。”研究當今國際格局,研究決定其進程的因素是當今大國想要生存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美]摩根索著,《國家間政治》,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5版修訂版
[2][美]基歐漢著,《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義、權力與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3]時殷弘著,《現當代國際關系史從16世紀到20世紀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4]周桂銀、石斌主編,《國際關系理論名著選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5]山本吉宣主編,王志安譯,《國際政治理論》,上海三聯書店,1993年4月版
- 上一篇:監察室工作報告
- 下一篇:縣政協同志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