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對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的認識

時間:2022-03-24 04:25:00

導語:小議對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的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對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的認識

關鍵詞:儲安平自由主義;《客觀》;《觀察》

摘要:儲安平是20世紀40年代一位重要的自由主義者的代表。本文擬對其英國特色的自由主義思想進行剖析,同時探討其在《客觀》《觀察》時期的自由主義思想。《客觀》時期的自由主義思想與《觀察》有著繼承關系,但二者因為處于不同時期,故政論也有很大不同之處。研究《客觀》與《觀察》是了解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必不可少的方面。

殷海光曾經說過:“中國的自由主義者先天不足,后天失調。”“先天不足”即指自由主義并非中國土生土長的思想,而是美雨歐風吹進來的。實際上,從美國進口的自由主義與從英國進口的有很大差別。來自美國的主要是杜威的民主自由主義,可歸納為:一是實驗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提倡像只是研究那樣,科學地、分門別類地解決中國社會的各種具體問題;二是漸進的、點滴的社會改造策略,鼓舞一批中國自由主義者耐心地堅守文化教育陣地,從文化與社會的最基本改造做起;三是將民主的含義大大的泛化,推廣到所有領域,使得純粹古典自由主義具有了更廣泛的社會屬性。但是,對中國最有影響的是英制的自由主義,即英國人哈羅德·拉斯基的學說,其在中國有很多信徒,而且都是自由主義陣營中的中堅人物,如羅隆基、王造時、儲安平、張君勵等。拉斯基的費邊主義是一種修正的自由主義理論,在保留自由主義基本原則的同時,力圖與社會主義的平等公正原則調和起來,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體系。它試圖調和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在空間層面上巧妙的調和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性的社會改造方案。這樣對于中國的自由主義者來說,幾乎是一個盼望已久的福音,逐漸成為中國自由主義的主潮。“費邊式的自由主義思潮對外并不擁護以富欺貧的自由貿易,對內也不支持自由企業;強調在政治文化上尊重個人,具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提倡以多黨合作替代多黨競爭;在經濟領域主張私人經濟與國家經濟,自由經濟與計劃經濟的混合體。”

鮮明的英國特色

儲安平在英國留學多年,英國的實用主義作風和自由主義傳統深深地影響了他。留學生活豐富充實了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在中英兩國的比較中更堅定了他的自由主義的信念,成為一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常思考兩個問題:第一,中英兩國人民的性格,他們做人做事的精神,究竟有無相同相似之處?第二,多年以來,英國為一強國中國為一弱國,一強一弱的道理究竟何在?他帶著探尋的眼光審視著英國的自由主義社會。作者細讀了這期間儲安平先生寫成的《英國采風錄》和《英人·法人·中國人》兩部典型代表著作,對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中的鮮明英國特色做一個溯源。著作主要講述英國的歷史和介紹英國的自由主義政治傳統。在開篇時,儲安平即以贊許的口吻說:“英人公道精神的最高表現在他能容忍異己,尊重對方。賴有這種精神,英人才能保持他們千百年來種種政治的及公民的自由;賴有這種精神,在政治上才能完成兩黨制度,社會上才能和舟共濟。”正是這種容忍異己、尊重對方的思想,日后成為《客觀》《觀察》時期儲安平自由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儲安平的自由主義思想具有鮮明的英國特色。

在《英國采風錄》中講述英國的歷史時,傳屁股認為英國有著自由主義的悠久傳統,是并世最民主的國家,英國人及其尊重自由。“在5世紀前的英國,英人尚無君王的制度。他們平時受治于若干社長,這些社長俱由民選。但若發生戰事,勢須有人統帥,故非有一個臨時的首領不可。何人但當首領,則由許多社長抽簽決定;一經抽定,即人人服從。若戰爭停止,這個臨時的首領亦即還政與眾,退而與其他社長無異。”細析《英國采風錄》,儲安平先生從王后、國會與議院、內閣與首相、貴族社會、法律、種族、英人性格與風度、鄉村生活、女子與婚姻家庭等多個方面介紹英國,并且帶有濃厚的對英國自由主義社會贊許的基調:“英國的言論素極自由,報紙對于任何政治上的人物,都可率直批評,毫無顧忌;獨對王及王后,只褒不貶。一則英王虛權,既不負實際政治責任,自亦無可批評之處;二則王為國家元首,代表國家的尊嚴,故人民無有愿對王或后有一言之不敬。首相對于國家公務,雖大權獨攬,而對英王的私生活,亦不欲干涉。”“按照英國法律,王后仍為庶民。關于財產上之權利與義務,按照1800年《君主私人財產法案》,后之身份與庶民無異,她可以控訴他人,亦可被他人控訴。

文中特別提到英國的大憲章,認為:“大憲章之目的在要求國王承認人民所已享有之各種權利與自由。大憲章內容所涉甚廣,關于教會、封建制度、憲法、司法、貿易、賦稅、森林、河流等,均有論及,其要點如下:(1)申述者的一般自由,對于選舉主教之自由;(2)國王無權向人民征收索取其他任何貢金;(3)如有任何特別征稅,須得分別召集之教士、大貴族、小貴族所舉行之會議通過;(4)國王法院應在規定之地點舉行,不得隨國王個人之行動而游移不定,稗人民有案件起訴時,得在規定之地點舉行之;(5)保障人民身體財產之安全及自由;(6)恢復舊日之巡回裁判制度;(7)郡官及一切官員均應通曉國家法律;(8)下級佃戶及農夫亦受到大憲章之保護,貴族地主不得向渠等任意勒索,如國王之不得向貴族勒索然;(9)商人貿易,出人國境,完全自由;(10)前朝所沒收之森林完全解放,一切河流開放,稗供公共航行,森林法僅施于住在森林以內之人”。

儲安平把大憲章稱贊為人權宣言,或是國王與人民之間所訂之條約,肯定大憲章的歷史價值在于標明:在國王之上,尚有法律,法律是國王所必須遵守的。此外,儲安平肯定大憲章所發生之道德及心理影響極大,使人民有勇氣反抗暴政,以維護自由。“英人無論是大人物或平民,都有他自己的權利,他們都盡其生命的力量衛護他們的權利。我的土地,我的財產,我被法律所給予的一切權利,無論國王、貴族,或其他人民,俱不得加以損害。’,住贊許英人有爭取自由權利的勇敢精神,正是有這種不向不公正投降的勇敢精神,英人才能享受其合法的自由。儲安平對英人對于自由與法律的理解也有深刻體會:“自由與守法在英國是相成的,不是相反的,蓋英國法律之目的,在保障人民之自由而非縛束人民之自由。我們細讀英國之通常法,即知英國之法律對于人民之生命與財產,無不詳為保護。法律之內容既為保障人民之自由,故不守法律之行為亦即侵犯人民自由之行為,不守法律之人亦即侵犯人民自由之人。故在英國,爭取自由的運動亦即為衛護法律的運動。英國之法治,分析言之,可得三義:一、自君王以至庶民,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二、自君王以至庶民,受治于同一法律;三、自君王以至庶民受治于同一法院。正因在法律之前能人人平等,故人人之自由始得合法之保障。

無論結社或集會,在英國都非常自由。一切公開的結社,固無須取得政府之批準。就是秘密結社,只要不觸犯法律,政府亦不加干涉。集會自由在英人看來,是人身自由與言論自由之混合,人身自由與言論自由既神圣而不可侵犯,則集會自由,政府自應承認而無任何限制。所以在英國,無論政治的集會或非政治的集會,戶內的或戶外的集會,公開的或私人的集會,俱無須于事前報告政府而得其許可。’,交儲安平對英國的政黨也有深刻描述,并予以極力贊同:“國會以內議員言論自由,在國會以外,人民言論自由,無人敢出而侵犯。英國各黨派恒派其職業的宣傳員,四出宣傳本黨政見。”伽英人關于一切政治上發表的論見,例不構成犯罪之行為。英國的執政黨有fairplay精神,與反對黨互為表里而完成政治的游戲。在英人之觀念中,誠有政治亦是一種游戲之感。這種fairplay的精神,發揮到了極點,就使社會一切都有是非,全憑理性而毫不訴諸感情。不將私人恩怨和個人的好惡滲人是非之中,不以一己的利害作為判別是非的出發點。;)從儲安平《英國采風錄》與《英人·法人·中國人》的分析中,清晰可見其對英國的眷戀與承認。他在英國留學時期的自由主義也逐漸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