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思想教育課加入新鮮的血液

時間:2022-04-23 09:36:00

導語:為思想教育課加入新鮮的血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思想教育課加入新鮮的血液

——“紹興人的‘菜籃子’”研究性學習課程為例

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基本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從“紹興人的‘菜籃子’”這一課題研究中加以闡析,并強調指出,只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研究性學習得到真正的實施……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菜籃子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播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過,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局限,初中學校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選修課,當作學校課程改革嘗試的一項內容,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作為初級中學,應考慮學生與高中階段學習的銜接,結合本校實際逐步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本人根據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初中教育教學的特點,從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角度,以“紹興人的‘菜籃子’”為例,就在初中實施研究性學習談談自己的設想和看法。

一、課題的選擇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家庭的飲食狀況、家庭成員的地位、人們的消費理念、環保意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紹興人的“菜籃子”里面的內容更豐富,也更復雜了。一滴水里看世界,菜籃子雖小,但涉及的問題卻很大。結合這一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選題,使身處其中的中學生有著深切的體會和感受到強烈的社會參與感、社會責任感。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親密接觸”,加強學生對教材中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注意同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親身體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們生活和觀念的影響,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

二、課題的實施

1、知識的補充與資料的收集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將會碰到原來課堂中沒有學過的知識,這時就需要指導老師能及時、適當地加以補充。譬如“飲食結構”、“消費理念”、“環保消費”、“社會角色”等,學生可能概念模糊,教師這時就應適當加以解釋、補充。同時,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的途徑,將不再僅僅局限于教師和課本,而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教師則主要起引導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多地獲得資料呢?

途徑一是請教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本課題中我們可與紹興市統計局、市場管理部門等單位聯系,請相關專家來作輔導報告,或由學生提問通過談話的方法來獲取相關的資料。

途徑二是查閱文獻。在研究資料的收集階段,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到查閱文獻的工作中去,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等查閱相關的書籍資料,如《齊景發副部長在全國十大城市第十一次“菜籃子“產銷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途徑三是充分利用因特網查閱資料。在網上查閱有關“菜籃子”的相關資料及與紹興同類型城市的資料,同時加以比較,使學生了解到紹興與它們的差別,并初步探究其緣由,思考解決的辦法。如杭州的馬大嫂們的菜籃子拎得比紹興的馬大嫂們要輕松,原因何在?從中能反映出什么?

2、深入市場、社區,獲取第一手材料

參觀市區各大菜市場、超市,了解食品的價格、品種、質量、環保性、買菜人員(性別),了解紹興“農改超”的發展情況,了解各經營商家的競爭情況(尤其是“好又多”、“樂客多”等外來商家入駐紹興后)等,并做好相應的文字記錄。

對社區居民進行抽樣問卷調查,看看居民吃的內容、吃的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了解居民的切身體驗、想法以及要求。

適當討論我國入世后對我市“菜籃子”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們需要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社會性原則。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紹興人的“菜籃子”所發生的變化,發現并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

2、實踐性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調查,廣泛接觸社會實際,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學生主體性原則。由學生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制定問卷調查表、查找資料、歸納整理材料、提出合理的建議等。

4、綜合性原則。“菜籃子”這一課題要運用到婚姻家庭、環境保護、鄉土歷史、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四、課題的總結

通過專家的輔導報告、自己動手收集的資料以及實地的考察調查,學生有了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觀點,都會覺得有話想說,教師則可及時介紹小論文撰寫的格式,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小論文完成以后,可以進行答辯交流,也可參加評比,甚至還可推薦好的小論文投稿發表,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五、研究性學習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Ⅰ、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1、尊重學生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堅持把課題研究的方向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之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只有更好地設計新穎多姿、豐富多彩的課題,才能適合各類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而不可發號施令、橫加干涉甚至越俎代庖,輕易用自己的思路影響或改變學生的思路。

尊重學生還體現在同一課題組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有的同學性格開朗、交際能力強,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則應對其進行多深度引導;而有的同學性格內向、靦腆、拘謹,雖口訥而心慧,教師則應多給予關愛,多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揚長補短,共同進步。

2、有效指導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是成功的基本條件。教師是學生的伙伴和交往對象,主要根據選題原則對學生進行選題指導,提供咨詢和建議。教師既不能“教”,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而放任學生,相反應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幫助學生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踏實、克服困難、堅定執著、不懈進取的精神。

3、聯系家長和社會

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對實施研究性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講座、參觀、訪問、游覽等多種活動方式能更好地促進研究性學習。

4、評價重過程

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以過程評價為主,應該重視的不是解決問題的結果,而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即主要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能力的生成變化。

5、不斷充實自我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對教師是一次學習也是一次挑戰,與傳統的照本宣科顯然不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能查到的資料學生也能查到,有些學生甚至比教師查到的更多,這時,教師的“知識權威”地位在下降,如果不懂裝懂地搪塞學生,那肯定不行,也有損教師形象,那就只有放下教師“架子”,和學生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除本專業外,對其它學科也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教師在教學中隨處體現廣博的知識面,將能更好的引導和鼓勵學生擴大知識面。

Ⅱ學生應注意的的問題

1、親歷實踐、多提問題

在研究性學習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學生應避免“旁聽”、“旁觀”的被動地位,而應積極參與投身其中,學會觀察、學會思維、學會自學、學會表達、學會做“學問”,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應持續不斷地深入探究、多提問題、防止淺嘗輒止。

2、學會合作與分享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為了完成研究任務,就離不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中先進者幫助后進者,小組成員間分工協作,這時就應彼此尊重和理解。既要善于傾聽別人,也要善于表達自己、樂于合作、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和成果。只有這樣,每個同學才都能在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等方面有所收獲。

3、加強責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是聯系社會實際開展的研究活動,這就為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要通過社會實踐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的意義和價值,要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思考人類與世界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只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研究性學習得到真正的實施,而它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基本素質,實現學校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有效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