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群眾路線”,落實“以生為本”管理理念

時間:2022-09-09 08:26:24

導語:踐行“群眾路線”,落實“以生為本”管理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踐行“群眾路線”,落實“以生為本”管理理念

一、案例簡介

我系歷來沿襲著“周末晚點名”的慣例,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現,這種制度在實踐中存在安全隱患和不合理之處:按照規定,每周末及收假前一天晚上六點半,各班班長需要前往指定地點找學生會的相關負責人簽到,登記本班返校情況。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學生歸校不按時、班長僅僅走形式、考勤干部空耗時。因由此,學生按時返校的自律性差,返校期間安全情況不確知,造成各種安全隱患;各班班長也因自身與一般同學是否必須按時返校的差異產生心里不平衡,工作失去責任心;學生會負責考勤的干部工作被動,耗時費力不討好,容易產生倦怠,缺乏工作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處理

針對日常管理和假期考勤制度中暴露出的不合理之處,為建立起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思想,首先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在各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凸顯出來:學習上,學生們普遍反映,學校教學資源和設施有限,存在找自習室困難的情況,因而產生了不滿情緒。尤其是大一新生,他們對大學的憧憬與在校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產生較強烈的反差,加上相對缺乏自制力,經常以沒地方上自習為借口而整日窩在宿舍虛度時光,以至于第一學期結束就有多名學生學期學分績點低于1.2而受到黃牌警告。生活上,學生整體的紀律意識差,自律性不強。大學生不僅需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自我管理。由于大學學習生活的相對自由,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需要在正確的引導和規范下,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生會負責簽到的學生干部在這一制度中也很被動,在與輔導員老師的交流中反映,有的班長經常不按約定時間簽到,有時因為一個班需要等兩小時;有的班長則因不能按時返校而打電話要求代簽或找人替簽,將制度變成形同虛設的形式,學生會也成為一種形式,并且遭人厭惡。以上問題若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將會形成惡性循環,引發其他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和思考,為使新制度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符合學生利益,切實解決學生生活、學習和工作上的問題、難題,我們以“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為指導,提出改變周末晚點名形式和內容的設想:低年級學生(大一、大二)上自習,高年級學生(大三、大四)檢查晚歸宿情況。這項制度在督促學習、生活紀律性的同時,加強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動性,依靠學生組織,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實現學生的養成教育。一開始,學生干部首先對這一設想提出異議,列出學生們自由慣了,可能不愿上自習;自習室不好找;自習室坐不下;學生干部未做過此項工作等等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要求學生干部將這一決定傳達給每位同學,收集意見,再召開學生干部會議聽取同學們的意見,解疑答惑;同時,我們給學生干部以方向性指導,明示我們以同學們的利益為出發點,期望達到出入校安全、學習氛圍好、工作有成效的目標效果。統一思想認識后,放手交由學生干部實踐。實施后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也是被大家認可的。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議

(一)案例思考總結

“以生為本”是高校辦學的基本理念。樹立“以生為本”的學生工作管理理念就是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既要以學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根本任務,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努力創新,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經驗,實現自我價值,并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獲得提升。如何做到“以生為本”?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給了我們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是落實“以生為本”管理理念有效的價值觀、歷史觀、方法論和實踐觀。“一切為了學生”是學生工作者應樹立的工作理念,要本著學生事務無小事的態度,做細小事,成就大事。“一切為了學生”就要貼近學生、了解學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與困難,從實際出發,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多進行情感溝通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將學生的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應遵循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關心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要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需,解學生之所難,使服務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建議

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樹立起“以生為本”管理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同時,學生工作者要在管理育人中踐行好“群眾路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訴求,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深入了解學生現實需求,把工作做細做實,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加強管理是院校發展的需要,健全的管理既應得到規范化的制度保證,也要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認同。一方面,學生工作者需要在不斷研究新情況的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促進管理規范化,實現管理長效化,使各種問題能夠在制度框架內找到解決的依據,努力實現把容易的事情做精,把手頭的事情做細,把精細的事情做規范,把規范做成制度的理想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工作者也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某些規章制度的制定,讓學生在思想上理解管理,感情上認同管理,行動上參與管理,使學生在行為上能夠自主規范,生活上能夠自主管理,活動自主組織,文化自主建設,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獲得全面提升。

作者:王子君 單位:陜西中醫學院醫學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