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比賽如何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時間:2022-05-13 08:53:01
導語:技能比賽如何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踐證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技能比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思政課教師參與教學技能比賽,通過領悟技能比賽的內在要求,根據需要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而促使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向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根據比賽要求注重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注重教學方式,拓寬教學手段;注重教學效果,培養學習觀念,以此更好地實現課賽協同,打造有效課堂。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技能比賽;教學質量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而“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上好思政課的重要意義,通過包括參與教學技能比賽在內的多種途徑,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
一、思政課教師技能比賽對于教學質量提升的作用
思政課教學技能比賽是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有重要意義。
(一)幫助思政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持續改進課堂生態
一段時間,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中側重于“填鴨式”教學方式,往往注重理論教學。由于教師和學生的理論水平差異懸殊,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通過教學技能比賽,可以促使教師對課堂教學深入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更加體現以“生”為本,對學情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教學技能比賽幫助老師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從而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學習技能比賽的評價標準體系,對技能比賽中各項評價標準進行逐條逐項分析,也有助于教師能更加接近教學改革前沿,有目的地改進教學環節,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幫助思政課教師豐富教學內容,持續完善知識結構
參加教學技能比賽,意味著思政課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教師通過備賽,更加清晰地掌握專業前沿動向,擴大了教學視野,對專業知識的把握更加全面。同時,在備賽的過程中,教師反復斟酌教學內容,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通過同其他教師的切磋,以及和專家評委的交流,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彌補自身專業知識的短缺。因此,教學技能比賽,能夠促使思政課教師不斷注重對自身專業知識的獲取,使自身專業素養、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幫助思政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持續提高教學水平
教材可以千篇一律,但教法各有不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課堂教學思辨有余而形象不足、嚴肅有余而生動不足,這使得教學實用性有所降低。通過參與教學技能比賽,教師能夠將了解到的典型案例及方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生動。與此同時,還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掌握、教學過程的整體組織、教學教案的整體設計、多媒體的綜合運用、師生的課堂互動等環節逐步得到提高。教學技能比賽所涉及的案例及教學方法,便于教師更加熟練地運用專業知識,能夠提升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1]由此可見,以教師技能比賽為依托,借助技能比賽的平臺,能有效地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個人教學素養,推動學校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從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二、思政課教師參加技能比賽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過參加教學技能比賽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從參與者的角度,思政課教師參加思政課教學技能比賽,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導向為魂,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思政課教師在參加技能比賽時,要始終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一重要論述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清晰地闡明了教學技能比賽的價值導向,即“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高校思政課面對的受眾群體是大學生,就要始終確立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大學生視角的關注點、思想的困惑點和課堂的期待點實施教學。思政課教師要通過技能比賽的訓練,盡量克服以往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脫節、大學生內在信仰需求激發不足等問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努力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只有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才能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自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實現立德樹人這一重要使命。
(二)內容為王,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石。思想是思政課教學最核心的東西,沒有深厚的思想和理論支撐,再多的閱讀材料也無法說服大學生。而有靈魂的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思政課教師在參加技能比賽時,要注重教學內容內涵建設方面的豐富和完善,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講深講透,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感召力。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的兼容并蓄的體系,是與時俱進的。因此,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堅持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規律性、創造性,緊隨時政形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分析當下熱點問題,進而使得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的思想和理論,二是思想的邏輯性。將教學的思想理論通過科學的邏輯流暢地展現出來,就是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也是教學技能比賽的重要考察依據。思政課教師在參加技能比賽的過程中,要注重探究和分析高校大學生的認知及行為傾向,在教學設計中尊重學生的思維習慣,做到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張玉英,方書論:以技能比賽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實踐思考貼近生活,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入心”“入腦”。
(三)創新為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思政課的理論性、政治性、說教性都很強,因此,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是增強技能比賽可看性的關鍵。目前,為了改變高校思政課“填鴨式”的課堂教學現狀,教師可以根據課型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積極借鑒演講辯論、MOOC教學、微課教學、微電影展示、情景劇教學等形式來增強思政課的生動性,以提高青年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學比賽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喜聞樂見且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增加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下,思政課教師也可以設計內容新穎、趣味性強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各種移動教學APP、微信等手段學習資源,提供課程資源的鏈接與課堂探究主題的基礎資料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融合線上線下、課上課下。通過思政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緊密配合,以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善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2]在技能比賽中,很多老師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有的會錦上添花,讓學生和評委眼前一亮。但也有少數老師運用過多的教學手段,讓人眼花繚亂,反而讓人忽視了教學內容,或內容邏輯不清、銜接不夠,最終結果并不出彩。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同樣如此,有的課堂看起來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卻往往“雨過地皮濕”,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只有將知識點講清楚、講透徹,才能吸引大學生,打動大學生,提升思政課的抬頭率、點頭率。同時,在技能比賽中要注重表達方式。課堂語言過于學術化,學究氣太濃,不利于大學生理解和接受。思政課教師務必做到授課語言通俗化,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習慣等,結合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及其身邊的事例,用通俗易懂、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詮釋理論。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呈現理論、詮釋理論,講得親切有味是需要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的,為此,思政課教師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研究把握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和課堂教學實際出思想、講新話,努力形成自己的話語風格。同時,思維要新,思政課不能固定思維模式,與時俱進但不是借著社會中新發生的事往固有的理論上“生搬硬套”,說一些空話、套話。不論是激情教學或娓娓道來,要自成風格,盲目地學習或模仿并不可取。
三、學生學習效果是思政課教師技能比賽的試金石
思政課教師技能比賽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打造思政金課。而教學效果的體現最終都要通過學生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而得到驗證。因為教學活動不是一個單向的傳授過程,它不僅需要教師參與,更需要學生的參與和反饋。不論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在技能比賽中更多的是要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學生認可了評委才會認可。因此,思政課教師技能比賽的過程也是一個重新認識學生、了解學生、面向學生的過程。教師還必須認真研究新時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個性需要,然后針對其特點,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巧妙運用,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增強思政課課堂趣味性。要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經驗,將成功的教學經驗予以發揚,將效果不佳的教學環節予以改進或糾正。只有根據反饋,反復錘煉,才能實現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總之,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增強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自覺,通過參加教學技能比賽,樹立“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師生互動、有情感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氣氛熱烈的思政課教學環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動性、趣味性、思想性,切實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作者:張玉英 方書論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探索
- 下一篇:化學專業實驗虛擬仿真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