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
時間:2022-05-31 10:01:06
導語: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深造。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留學生更加全面、真實、立體地感知中國,提升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對于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友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該研究通過漢語學習與文化探索、法制教育與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多個方面,探索提升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的途徑,引導留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與理解中國,全方位地構筑中國形象,傳播中國理念,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與世界影響力。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
雅思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說:“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1]。他將“精神成長”置于“科學獲知”之前,可見思想上的影響對學生認知與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0年教育部出臺《留學中國計劃》以后,我國來華留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后,來華留學生從規模到數量都得到了飛速發展。教育部官方數據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2]。2020年5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在《關于學習貫徹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中提到,要堅持提質增效,不斷加強對來華留學生中國法律法規、國情校情和文化風俗等方面的教育,增進中外學生的交流和友誼,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發展的理解和認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3]。如何將近50萬的來華留學生培養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高素質國際人才,我國各高校在來華留學生教育領域面臨著巨大的歷史任務與使命。
1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
1.1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概念
思想教育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提法,“狹義的思想教育指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培養革命和建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意識形態、階級意識和政治教育。廣義的思想教育幾乎等同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價值觀教育等各項與塑造人的思想覺悟、政治觀念、道德品質和公民精神有關的教育類屬的綜合”[4]。對于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教育,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指接收來華留學生的院校,通過知識的傳授、文化的傳播、生活的關心和幫助以及情感上的交流等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觀點施以一定的影響,以培養他們客觀地認識和理解我國的文化、法律和制度,達到對我友好并學有所成的教育目標”[5]。
1.2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內涵
獲得感是在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提出的,是對我國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6]。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主要指留學生通過教育活動重塑了認知與觀念,在愉悅與滿足的情感中,將認知內化為思維模式,表征為行為。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包含兩個層面:“獲得”即物質層面,指來華留學生在中國的所經歷的知識學習、環境適應、文化習得等多方面的內容。“感”即精神層面,指來華留學生在經歷這些變化過程中的精神與情感狀態。
2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提升的重大意義
(1)有利于落實國家整體戰略目標。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過:若干年后在美國學習的幾萬名留學生將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7]。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不斷變化和多極化發展,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來華留學生的到來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讓世界認識中國高校從而認識中國的機會,要招收和培養對我友好的青年一代,必須抓好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有利于促進校園和諧。來華留學生日益成為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生活學習的狀況,將會直接影響高校的穩定和發展。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經常會發生爭議甚至沖突,以致嚴重影響高校的穩定和發展。通過對留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中國法律法規、校紀校規以及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等有利于幫助留學生了解中國人的行為處事方式以及中國社會的運行規則,有助于維護校園的穩定與和諧。(3)有利于提高來華留學生整體素質??缥幕浑H理論研究認為,文化差異會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產生一定的文化沖突,經歷從文化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留學生來到中國,必然要經歷一個文化適應過程,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升獲得感,有助于開拓留學生視野,提高留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生存能力、溝通能力與獨立處理問題能力。這些不僅能夠增強留學生的自信心,也能夠提高來華留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3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提升路徑探索
來華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相比,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與生活方式,提升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的獲得感,應采用多樣化的教育內容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以留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逐步深入、細化。
3.1漢語學習與文化探索
漢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體現與凝練。學習漢語也是來華留學生了解中國、了解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有效途徑。來華留學生漢語學習主要包含漢語言課程學習、中國國情以及文化探索活動。漢語課程學習主要指漢語聽力、漢語口語、漢語拼讀以及漢語寫作等語言類課程。通過漢語語言類課程,可以幫助留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比較多的漢語讀音、詞匯與漢字,并能夠表達出來,能夠有效幫助留學生快速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提高留學生漢語溝通與交際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中國生活。中國國情課程學習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民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增強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文化探索活動,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加具體,形象地認識中國、感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豐富了留學生的課余生活,通過傳遞背后的文化故事與文化基因,讓留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增強留學生的文化包容度與適應能力。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留學生認識一個更加真實的、生動的中國,使留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當代中國,不僅有助于留學生融入中國,更有助于通過留學生的朋友圈向世界介紹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當代中國所取得的成就,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3.2法制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國家與社會都有自己的運行規則與行為規范。留學生來到中國,就應當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與校紀校規。高校應當在留學生入學之初及法制宣傳日多向留學生宣傳法制知識,增強學生的守法觀念,并監督學生的日常行為。新生入學后,輔導員老師應當向所有留學生講解校紀校規,并要求學生遵守。同時,還要向留學生普及中國基本的法律法規以及與留學生相關的法律法規,必要時可邀請公安部門工作人員到學校為留學生做專題解讀,要求留學生從自身做起,做守法、護法、愛校的好學生。從剛入學就對留學生進行規章制度教育不僅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也有利于從源頭上避免問題的發生。高校也應利用世界與中國特定的宣傳日多開展一些普法宣傳與實踐活動。如在國際禁毒日,可以為留學生播放禁毒宣傳片以及反映危害的紀錄片,并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推送禁毒、防毒的相關知識,幫助留學生了解的危害,遠離;在全國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日,可以組織留學生在學校開展消防演練,由專業人士向留學生演示滅火器使用方法并講授逃生方法,并播放相關視頻,幫助留學生認識到違規使用電器的危害,傳授急救與自救的方法;在中國法制宣傳日,可以開展留學生學法知法有獎知識競賽,通過比賽的方式,幫助留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做守法學生;在中國交通安全日,可以組織留學生到十字路口,以志愿者的身份幫助警察維護交通秩序,幫助留學生了解交通規則,自覺規范自身行為。
3.3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在留學生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有效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的隱性育人功能,有助于提升來華留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獲得感,進而對留學生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3.1搭建文化交流與展示平臺校園文化作為人才培養的隱性抓手,對于留學生的影響也毋庸置疑。高校應利用好現有的文化交流平臺、并根據來華留學教育的發展需要為留學生搭建新的文化交流平臺。校園中與漢語相關的交流與比賽活動有很多。如留學生漢語大賽、詩文朗讀比賽等,以中華文化為載體,通過不同形式加深了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留學生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提升了漢語的表達能力,加深了對中國地理、歷史、文化的熟悉程度,熟練展示自己所精通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助于讓留學生對中國、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產生濃郁的興趣,也是通過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的重要窗口。同時,征文比賽、攝影比賽、書法、繪畫大賽都是來華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提升的重要平臺。這些活動的持續開展架起了一座中外友誼的橋梁,為留學生與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不僅有利于激發中國學生和留學生的思維碰撞,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更對于高校持續擴大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影響力,促進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3.3.2社團文化社團為高校營造了多樣化與多元化的校園文化,使留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有研究表明,“同輩群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思想和行為發展的影響日趨重要,甚至有可能超過父母、教師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8]。留學生遠離父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在校園里,他們接觸最多以及接觸時間最長的群體就是大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說,留學生更易于也更樂于接受來自同齡人傳遞給他們的信息與理念,因此,學生同輩群體對留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高校應利用好社團文化,通過社團內外部活動,鼓勵留學生參與活動,幫助留學生融入校園,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應鼓勵有才能的留學生為社團活動積極建言獻策、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執行,或者根據留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組建新的社團,培養留學生組織策劃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充分發揮社團文化對留學生的積極影響。來華留學教育是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我國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對來華留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對于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高素質國際人才有重大意義與重要作用。高校應根據來華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漢語教學、法制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利用顯性與隱性的方式,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對留學生思想施加影響,提升留學生思想教育獲得感,引導留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中國、理解中國,鼓勵他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進而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
作者:董雯寧 單位:新鄉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上一篇:信息化基礎語文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井下采煤生產技術及采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