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與對策

時間:2022-03-06 02:34:05

導語: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難點與對策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陣地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也由此應運而來,在新的形勢下如果能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有效的做好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點;對策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說:“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教育系統的首要政治任務”。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思想認識,政治立場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在互聯網背景下不僅集成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多元文化傳播手段,從而擴大了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對外界資訊的好奇。在引導高職大學生中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如何克服互聯網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關鍵。

一、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

(一)傳統灌輸方式,削弱政治理論教育的時效性

隨著網絡新媒體的到來,受教體的思維轉變。學生的主體意識隨時代增強,新形勢下無形中加大了教師教授的難度。過去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單一說教式,老師講什么學生做什么,實際理解多少并不明顯。

(二)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挑戰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學生信息接收中的權威地位已經被打破。在現有成千上萬的網絡文化多元微軟中我們很難找到有關政治思想教育軟件的影子,相反一些內容不健康的軟件卻時常出現在學生的電子屏中,導致傳統的工作理念方法顯得僵化,而網絡上傳播的精神垃圾將是直接毒害青年學生思想的主要源頭。

二、應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觀念轉變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教師的灌輸為主,然而老舊枯燥的說教式已經說服不動新時代下的90后大學生們,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所以,為了更好滴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順應“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只有改變才能創新教育觀念。教師應該充分了解“互聯網時代”下學生的思維方式。現在的學生因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對傳統的教學行為產生排斥,因此在教育引導時,更要教授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特別是當下最新鮮事件的啟發式互動教育,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二)創建平臺

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來推進馬列主義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創建網絡教育平臺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弘揚正能量的思想促進高校網絡陣地積極、陽光、健康發展。利用學校的黨委、宣傳部、團委及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相互合作開展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易操作于一體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軟件,手機APP軟件直接聯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關注到當前的社會形勢,進而提高馬列思想對高校學生精神文化的產生。

(三)方法創新

發揮校園文化的多元性,充分調動同學們在生活中的喜聞樂見文化活動,堅持寓教于樂,讓學生受到時代精神的熏陶,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素質。通過開展早晚自習自主選擇性受教模式,憑借第二課堂活動,新生每周至少一次集體活動,老生每兩周一次,充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活動中發揮大學生自我管理作用。同時,重點關注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等來延伸活動的影響力,將每次開展的活動與形式有機融合,從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提升教育效果。

(四)黨建力量

黨建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先鋒模范作用,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英教育。國務院16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堅持黨建帶團建,把加強團的建設作為高等學校黨建的重點任務。”導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重點考察學生黨員干部的端正入黨及當干部的動機、學風、生活作風等現象,樹立群體示范典型效應,讓學生黨員干部成為同學們學習的典范,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進一步強化服務和管理意識,腳踏實地,嚴于律已,通過黨建的正能量傳遞釋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每個活動中。

三、結語

高職院校在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與時俱進,科學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平臺,抓住問題的關鍵,有針對性的對應。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結合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從生活起居到課堂的管理實踐,培養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提高綜合素質,在互聯網時展下形成了立體式的教育模式。

作者:吳會會 單位: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張丁汀.校園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56-58.

[3]寧波,王艷.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的構建[J].學校當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