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研究

時間:2022-05-06 09:31:06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關系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高校要強化組織保障、理論武裝和意識形態工作,落實思政工作主體責任,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新聞輿論工作,堅定師生信念信仰,旗幟鮮明地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自身使命,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統籌開展思想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穩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加強新聞輿論工作,統籌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不斷提升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的執行力、創造力,創新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手段、途徑,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

1強化組織保障,落實思想政治工作主體責任

加強組織領導。高校黨委必須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權,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首要位置,著力加強領導和指導,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南京郵電大學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帶頭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其他校領導根據業務分工落實“一崗雙責”。將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各二級部門和學院的年度目標任務考核指標中,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體系。注重頂層設計。高校要結合中央和省委要求,準確把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學校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著力構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思想政治工作質量體系,充分發揮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切實構建十大育人體系,推動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2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堅定師生的信念信仰開展理論學習。制定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實施細則和學習計劃,切實抓好全校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建立和落實黨委中心組學習巡學旁聽制度。每次學習安排中心組成員做重點發言,推動黨員領導干部強化理論武裝,更好地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結合專題教育、主題教育,利用校報、校園網、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制作學習材料,刊發學習成果,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發揮思政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圍繞“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和“第三課堂”的網絡教育,構建信息化背景下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相配合,注重過程教育的思政課教育教學新體系。豐富“第二課堂”,開設“立人大講堂”,創設“德育銀行”,將學生思政實踐活動納入自主個性化學分評比中;舉行“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比賽,激發思政課堂活力;在學校誕生地建設“不忘初心烽火相傳——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以紅色基因為內核,建立校地合作、協同育人的思政課程新模式,打造思政“金課”。拓展“第三課堂”,建構思政課網絡化教育教學新模式,引進“學堂在線”課程,探索慕課(MOOC)、網絡微課的應用;推進以問題為導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自主學習,將自主學習的智慧課堂與專題教學相結合,先后使用課堂派和超星學習通等教學軟件,打造思政課智慧自主學習課堂。推進理論研究。依托文科學院,深入探索信息文科建設路徑,形成具有信息特色的若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向。每年固定投入經費,設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校級項目,分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項研究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含輔導員專項)等,鼓勵青年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3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掌握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持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3]。壓實意識形態領導責任,學校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成立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的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專題會。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決有力地開展切實有效的輿論斗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建立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制度。制定出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研判聯席會議制度實施辦法》,組織召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研判聯席會議,加強意識形態的分析與研判,突出關鍵時間節點,密切關注動態動向,加強風險排查、預警監測和應對處置。認真實施思想動態與輿情月報制度,及時掌握教職員工的思想動態,做好重大活動、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引導。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堅持黨管陣地的原則不動搖,嚴格執行意識形態管理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誰主辦、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和讀書會、學術沙龍等的審批,實行“一會一報,現場跟聽”。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規范化管理,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加強對校報、校刊、校內廣播、公開出版物和校內廣告、標語、橫幅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對外文報刊和學術文獻數據庫的訂購管理,強化對境外資助項目的監督和管理,持續防范非法宗教的滲透。加強網絡意識形態管理。建立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制度,運用網絡、人機結合全天候監測網絡輿情。加強網絡信息員隊伍建設,組建教師網絡評論員隊伍并開展業務培訓。校院及時聯動、主動應對,妥善處理網絡侵權和網絡輿情事件。制定《新媒體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學校各級單位和各類學生組織的新媒體建設與管理。

4培育特色校園文化,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突出主題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精心組織重大事件和紀念日的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南郵夢”的宣傳,弘揚“信達天下,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引入愛國主義話劇,開展“在黨的旗幟下”專場演出活動。精心打磨“踐行‘四有’標準,做好引路人”等欄目,宣傳優秀教師典型;持續打造“創客故事”,挖掘創業創新、品學兼優的優秀學子的先進事跡。培育特色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4],統籌謀劃,深入實施“一院一品”校園文化建設計劃,注重學科文化建設,大力培育校園精品文化,弘揚特色紅色文化、法治文化、志愿文化、閱讀文化、安全文化。建設藝術館,更新校史館。注重“南郵精神”宣傳和校園文化品牌培育,以“校慶跑”活動為契機,廣泛宣傳學校的發展成就,培育獨具特色的“校慶跑”文化;圍繞學校的紅色基因及革命事跡,深挖與打造紅色文化;挖掘報道校友事跡,打造校友文化。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制定《關于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辦法》,大力開展以正面宣傳為主、警示教育為輔的師德宣傳工作,利用各種平臺對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師德楷模、教學標兵等進行宣傳。組織“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有獎征文活動,開展“師德師風十大感動瞬間”人物評選等活動,邀請國家級教學名師為新任研究生導師和新入職思政教育教師做專題講座,大力弘揚學校優秀教師的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形成尊師重教氛圍,激發廣大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神圣使命感。

5內宣、外宣密切配合,不斷提升新聞宣傳工作水平

強化專欄策劃。增強辦報意識,圍繞重大政治任務,創新校報版面,組織撰寫理論文章,發揮校園主流媒體的輿論主導作用。圍繞黨政中心工作,精心培育和打造校內宣傳品牌,開展“十大新聞評選”,開辟《師者》《青春》等欄目,組織報道心系教學的教師典型、優秀學子的先進事跡,在全校形成學習先進、追趕先進、超越先進的氛圍。講好教育故事。圍繞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及時跟蹤建設進展,宣傳報道階段性成果,營造凝心聚力、奮發有為的校園輿論環境。與上級主管部門、校外主流媒體以及兄弟高校密切聯系合作,充分利用媒體資源,精心策劃和開展外宣活動,深入挖掘學校工作特色和亮點,及時宣傳學校重點工作、重大成績、重大突破,不斷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打造新媒體矩陣。加強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5],對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傳播載體進行調研,不斷拓展新的傳播載體。整合與發揮校內外宣傳陣地力量,打造全方位、立體式宣傳平臺。學校形成了官網主頁及其手機客戶端、新聞網、英文網、圖片網、專題網、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二級部門移動平臺等思想宣傳新媒體矩陣。

參考文獻

[1]王建國.扎實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12):3-8.

[2]李正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格局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5):67-70.

[3]張志丹.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的五重邏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3):27-31.

[4]王增福.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正確處理六大關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103-113.

[5]林如鵬,湯景泰.政治邏輯、技術邏輯與市場邏輯:論的媒體融合發展思想[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1):5-15.

作者:張豐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