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資本構建
時間:2022-03-12 10:13:09
導語: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資本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具有政治色彩濃厚、資源集聚等特點,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國有企業社會資本是企業內外聯系的網絡資源,是企業有序發展的潤滑劑,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社會資本的維系與再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國企改革國企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建構國企社會資本的重要依托。
【關鍵詞】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社會資本
一、國有企業的建構特性
國有經濟在世界范圍內來說,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形態,是中國特定時代條件下的產物。國有經濟主要是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改造既有資本和由中央地方投資興辦的新興企業而來,經過近40年的實踐探索,由國有企業主體所構成的國有經濟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法人代表,對企業經營決策作出具體安排,對整個國有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國有企業發展歷史悠久,企業積累資源豐富,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不可否認的是,國有經濟發展也滋生了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國有經濟在建國初期,出于促進就業的初衷,出現了一定的超額雇員現象,對企業發展造成了政策性負擔;一些國有企業由于缺乏有效及時的監督,重投資輕效益,經營不善,轉移國有資產,濫發獎金、福利,對企業發展造成經濟性負擔;一些國有企業由于早期監督管理不善,人員選聘上任人唯親,政務黨務公開不及時不透明,企業發展動力不足。但是總的來說,國有企業發展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特點。首先,國有企業政治色彩相對濃厚。國有企業從其構成來看,主要有五類:“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為滿足人民生活需要而建立的各種國營企業;新中國成立后,由各級政府投資興辦的企業;接收的國民政府的官僚資本;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改造的各種資本主義工商業;作價購買的外國商人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國有企業的由來大多是政府主導為實現國家統一發展目標或重建或收購或改造或興建的,而不是伴隨市場經濟發展的新生事物,帶有明顯的政治調控色彩,國有企業這種先天特性,在后期發展中善加利用,對國家社會以及企業本身都大有裨益,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企業發展的體制障礙。國企經營發展中,政策性的“紅頭文件”通過肯定企業發展的成績,指出企業發展的問題,從而引導企業發展方向,通過規范性文件構建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規范企業運營秩序,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另一方面,企業發展遭遇瓶頸期,尋求企業發展的合理需求更易獲得重視,政策性支持的途徑獲得更為便捷,實施阻力相對更小,更便于企業發展渡過難關。其次,國有企業資源集聚,責任重大。國有企業成立之初,國家為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保證國家公共物品安全,將一些重要的民生資料交由相關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相對一些民營企業而言,國有企業在成立之初在資源優勢方面就顯得更加得天獨厚,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有經濟的混合所有制產權改革,融匯了更多的資源優勢,剝離國有企業政策性負擔,創造公平公正的內外部環境,更加便于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與此同時,資源越多,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國有企業的合理有效經營不僅關系企業本身的發展,更對整個社會發展穩定、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產生重要影響,電力、鋼鐵、煤炭等資源的合理配置影響著整個社會基本生活的開展,在企業經營決策時,更應統籌考慮各方影響,而不能拍腦袋決策,憑興趣執行,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做到令行禁止,綜合平衡。再次,伴隨改革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方式更加靈活高效。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對于企業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強的杠桿作用,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管理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市場性增強,更多的包容西方經營理念,采用西方先進的經營方式,職工隊伍根據市場特征發揮自身創造能力的機會增多,聰明才智更加發揮,積極性創造性更加激發,將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與企業自身的特殊性緊密結合,國有企業發展呈現更加多元化的特點,為整個市場經濟、公有經濟體制注入了更多活力。誠然,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多元化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挑戰,尤其是企業股權改革以后,企業構成更加復雜,企業的利益相關方更加多元,企業的經營體制發生一定變化,員工思想也更加活躍,利益訴求更加豐富,在多元發展的同時更加要保證國企性質優勢,需要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注重正確引導,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明確發展方向,實現健康發展。
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國有企業由于其政治特殊性,企業內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為將黨的政治特殊性與企業具體實際有效結合的必然形式,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充分挖掘職工群眾積極性、創造性,保證職工隊伍的和諧穩定,貫徹企業宗旨,實現企業目標,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既是國有企業具有政治優勢的表現也是發揮政治優勢的形式。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僅能凝聚思想,提高執行力,通過嚴明紀律、先進性要求保證企業的純潔本色,良好的政治素質引領了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相對高校、社團、政府層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其自身特色。首先,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性更強。“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國的政治形態下,較為常見,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工作的交匯”,主體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高校等。政府機關思想政治工作大多集中在政策學習,將政策指導及時貫徹到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中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大部分為學生,通過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堅定學生社會主義信仰,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學生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緊密度更高,對企業經營產出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企業人員主動學習參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能夠有效調動,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生產經營中學習,在生產經營中產出,更好地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其次,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經濟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我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國有企業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輔助經濟建設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化解企業經濟糾紛,解決企業內外矛盾,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維系經濟運行各環節順利開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企業經濟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國企改革過程中,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國企重組和戰略優化、梳理利益關系的潤滑劑,能夠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順利實施,將國有企業發展更好地融入到市場經濟,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當中,融入到科學發展當中去。再次,伴隨時展,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斷優化。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發展根據要求、根據計劃來實施,企業生產沒有自主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相對較為單一,內容相對僵化。但是伴隨市場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開放性增強,企業生產根據市場要求靈敏度增強,相關利益主體增多,西方價值觀念滲入影響著國有企業職工群眾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更加多元化。為保證國企黨組織的純潔性,避免國企思想政治工作被邊緣化的危險,相對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變革周期縮短,工作形式也更加多元更加生動活潑,方法更加多樣,內容更加深入細致,更多地考慮到企業組織、企業家、不同部門職工的個體差異,取得的效果也更加顯著易見。
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國有企業社會資本構建
“社會資本是一種通過對‘體制化關系網絡’的占有而獲取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社會資本是能夠為主體帶來便利的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一般來說關系網絡層次越高、資源越豐富,社會資本越充足。國有企業發展歷史悠久,集聚的社會資源相對豐富,社會交往關系層次相對更高,社會關系網相對也更為全面,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國企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將這些資源合理利用,就會對企業未來發展發揮不可估量的支撐作用,是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產,能夠節約交易成本,完善企業運行體制,規范企業秩序,將管理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企業改革過程中,社會交往、社會聯系的維系,關系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如果因改制散失了既有社會關系,新的社會交往關系一時之間沒有建立,就可能導致企業發展受阻,運行不暢通,發展動力不足,而國企本身資源豐富可以極大程度的規避因改制帶來關系網絡斷裂或者關系散失的風險,是企業順利改革的堅實基礎。同時,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助力社會資本信任網絡秩序的構建。信任是社會資本的一個重要因素,社會資本有良性社會資本也有不良社會資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三個和尚沒水吃”分屬于良性社會資本和不良社會資本。缺乏信任的不良社會資本機會主義盛行,容易造成貧富分化,關系網中危機頻現,富有信任的良性社會資本則能夠給關系主體提供物質支持、情感支撐,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本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效率,充分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國有企業管理中如果部門職責分明,關系處理妥當,企業氛圍團結協作,對外遵紀守法,為社會創造效益,就能引得企業內外部信任,形成良性社會資本;反之,企業管理不善,部門之間責任互相推諉,明爭暗斗不斷,缺乏有效溝通,均以個人私利為宗旨,對外聲名狼藉,就會形成不良社會資本。國有企業深化改革,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有效梳理企業組織之間、企業管理者之間、企業職工間、企業管理者與職工之間的關系,消除因改革所帶來的認識上的誤區、盲區,形成對于改革必然性的正確理解。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聽取群眾意見,及時化解因利益分配所帶來的矛盾,在企業內部形成團結和諧奮進的文化氛圍,在企業外部增強競爭力和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更加有利于構建良性社會資本,規避因體制保護而造成腐敗的不良社會資本的形成。國有企業內部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純潔黨的建設,減少“搭便車”行為的出現,增強企業凝聚力與競爭力,為企業的長期有效發展保駕護航,真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志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0.
[2]余淼: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學,2008.
[3]張廣利,桂勇:社會資本:淵源•理論•局限[J].河北學刊.2003(5).
[4]劉俊杰,劉俊茹,劉秀清:淺談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的功效[J].論壇.2007(1).
[5]吳克忠:淺談改革企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與創新[J].改革與開放.2010(1).
作者:伍翠翠 張勤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上一篇: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 下一篇:項目部黨建思想政治論文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