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12-20 11:08:02

導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對策研究

摘要: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網絡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必要補充。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形式、內容單一,教育工作者主動性不高,軟硬件資源薄弱等困境。高校需要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內容,加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加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投入,形成網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全面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對策

在2016年4月召開的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近些年,伴隨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對高校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等產生了深刻影響,對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1.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內容單一。伴隨智能手機的普及,4G移動互聯網的推廣,WiFi信號全覆蓋等新技術的運用,大學生運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娛樂的方式逐漸豐富起來。從最初簡單瀏覽網頁到現在語音、視頻、微電影等,網絡已經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學生運用網絡技術的形式相比,高校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相對單一。例如,在網絡技術的運用上,各高校仍多通過專門的主題網站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呈現相應內容。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本身較為枯燥;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缺乏專門的人員對這些網站進行更新與維護,網站缺乏吸引力,點擊率低,難以取得實際效果。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一些高校只單純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傳到網上,沒有依托網絡的技術優勢,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連同與學生有關的學習、生活、就業等熱點問題進行提及與討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對單一。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不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的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既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雄厚的理論基礎,還要掌握網絡、新媒體知識和技能。只有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有效運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面對面、說教式的線下方式影響,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選擇線下的教育方式,他們認為這種教育效果、教育意義更直接、更顯著,可能會有意地回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受個人運用網絡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能力所限,部分運用網絡進行思政教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3.高校運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軟、硬件資源相對薄弱。所謂硬件是指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電腦、服務器等設備統稱。軟件泛指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程序、APP以及技術人員等。高校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軟、硬件資源都相對薄弱。首先,主要表現為資金投入問題,校園網絡平臺建設需要配備大量的計算機、先進的服務器以及各類輔助設備,除了硬件的投入,網絡平臺、各類APP的建設還需要專門的開發和維護人員,這些人員的薪資要求都比較高。其次,網絡安全問題,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補充,是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如何時刻保證內容的正確性、真實性,保證網絡平臺不被入侵,涉及網絡安全問題。各高校缺乏專門的人員對相關內容進行把關,對網絡平臺進行維護。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據調查,大部分高校沒有專項的經費用于網絡平臺的建設。

二、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1.樹立服務意識,豐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內容。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弘揚主旋律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強化網絡育人。首先,在網絡平臺的運用上,不僅單純利用電腦,還要有效利用各類移動設備;不僅依托專門的門戶網站、紅色網站,還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各高校要開通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通過多種途徑,時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呈現,綜合運用圖形、圖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技術,把所有的內容設計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內容吸引力。最后,平臺內容規劃不僅要有國家、社會、學校思想政治的政策方針,學生的黨、團建設等信息,應提供學習、生活、就業、心理等其他方面的服務信息,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平臺,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樂、寓教于服務,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2.加強隊伍建設,為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支撐。要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重要支撐。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主動培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素養,主動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網絡技術學習與培訓。根據需要組織部分教師進修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課程;邀請專職的技術人員為教師進行網絡平臺建設以及APP開發的培訓;或者聘請相應的編輯人員講解內容的呈現及網頁的布局。三是成立專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組。由學校主管領導牽頭,由宣傳部、學工部(學生處)、網絡中心、思政課教師、計算機專業教師等組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保證網絡平臺的規范、有序、正常運行。3.加大資金、技術投入,為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質保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時興起的形式創新,而是系統推進的內涵變革;不是刻意模仿的跟風作秀,而是內容為王的走心創作;不是簡單地將日常事務、傳統話語搬上網絡,而是全面培養互聯網思維、實現線上線下話語體系的高度融合。各高校要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學校教育發展的關鍵地位,加大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金與技術投入。設立專項的資金用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包括先進的硬件設備的配備,安全可靠的網絡平臺、APP的開發與利用,形式新穎的微視頻、微電影的采編與拍攝等。除了必備的軟硬件資源,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都應安排專職技術人員保障網絡安全運行。

三、結束語

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實黨中央要求的必要行動,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關鍵舉措。各高校要正視挑戰,把握機遇,主動占領網絡空間這塊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積極培養互聯網思維,培植網絡素養,認識網絡強大的育人功能,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做實做深,形成網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德福.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難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

[2]劉冰.當前高校輔導員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挑戰和對策[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6

作者:劉建花 單位:天津天獅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