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時間:2022-10-12 10:55:05

導語:抖音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抖音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摘要] 抖音憑借其將短視頻、音樂、社交等功能有機整合,以及從內容、主題、算法等多方面專注于年輕人喜好的準確用戶定位,迅速成為時下大學生最喜愛的音樂類短視頻社交APP。但抖音在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也使大學生因為同質化創作陷入UGC的困境、沉湎于抖音帶來的“即時滿足”而帶來學業上的問題、受到負面價值觀的“污染”。針對這些不良現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時進駐抖音平臺,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領;聯合多方力量,加強對抖音的內容監管;重視內容生產,用“15秒”打動大學生,從而發揮抖音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抖音 短視頻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十幾秒的碎片時間可以干什么?在2G的低速網絡時代,一則信息、一張圖片可能就需要十幾秒,但在4G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智能化高速網絡時代,轉瞬即逝的十幾秒可以是時下大學生中最流行的一款音樂類短視頻社交APP上某個濾鏡豐富、背景音樂酷炫、收獲千萬個點贊的短視頻。這一創造了無數“碎片時間奇跡”的APP就是抖音。抖音是一款專注年輕人的音樂類短視頻社交APP,在與現象級綜藝《中國有嘻哈》合作后,于2017年7月進入迅速發展期,2018、2019年抖音更是勢頭不減。QuestMobile研究院近期的《Z世代洞察報告》顯示,24歲以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短視頻偏好中,73.6%選擇了抖音。[1]抖音在大學生中的迅速走紅展現了信息技術手段的變革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方式的深刻影響,我們必須敏銳地認識到這一點,加大對抖音APP的研究、開發與使用,從而充分發揮抖音在當前4G及未來5G高速智能化網絡時代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抖音在大學生中走紅的原因分析

抖音,正如這一APP的名字,在抖音中制作出的短視頻,特效酷炫、背景音樂動感,帶著一種“抖動”的時尚感。抖音APP的界面非常簡單,點開抖音,直接進入的就是“推薦”界面,“抖友”(抖音用戶的昵稱)可以觀看抖音根據其以往觀看短視頻的偏好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推送的短視頻。此外,“抖友”可以通過“”功能,利用抖音提供的酷炫的短視頻及音樂效果,錄制15秒或者最多不超過60秒的短視頻,然后到抖音上。就是這樣的一個個短視頻,在大學生中廣受歡迎,“今天你抖音了嗎”甚至成為大學生中的流行語。抖音吸引大學生的“魔力”到底在哪里?1.有機整合短視頻、音樂、社交功能。第一,抖音提供豐富的短視頻編輯功能。一是抖音提供強大的濾鏡功能,既有“抖友”愛不釋手的美顏濾鏡,也有滿足大家獵奇心理的“變丑”濾鏡,還有畫面抖動、酷炫感十足的“后工業風”濾鏡等,更會結合時下熱門的話題及時推出新的濾鏡,從各方面滿足“抖友”的需要。二是多樣的場景轉換方式。抖音改變了以往長視頻逐幀播放的方式,提供了豐富的轉場方式,如畫面可以靈活放大與縮小、畫面顏色豐富多變、畫面有節奏感地抖動等,使得內容簡短的短視頻妙趣紛呈。值得指出的是,不同于一些專業的視頻編輯平臺,抖音提供的短視頻編輯功能操作簡單,沒有任何視頻編輯經驗的用戶也可以輕松地使用。第二,抖音給短視頻配上“酷炫”的音樂。用戶在完成短視頻內容編輯之后,可以選擇給它搭配符合短視頻內容風格的背景音樂。抖音通過截取在音樂排行榜上流行的音樂或者時下熱門影視作品配樂中最吸引人部分的旋律,通過電音、Remix、倍速播放等方式重新對其進行編曲,為“抖友”提供海量的背景音樂庫。對于一些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視頻編輯功能與搭配背景音樂的“抖友”,抖音還提供推薦的模板,“抖友”只需要拍攝相關的內容,就可利用這一模板,迅速制作出一個特效豐富、精美生動的短視頻。第三,抖音給“抖友”提供了可觸及全網絡平臺的社交功能。完成短視頻制作之后,“抖友”可以對視頻進行有趣的描述,可以給視頻內容打上短視頻主題的標簽,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然后通過抖音賬號短視頻,還可以轉發至其他網絡平臺。很多在抖音上走紅的短視頻,接著在朋友圈、微博、B站等諸多網絡平臺也相繼走紅。點贊數越多的短視頻將獲得抖音更多的在“推薦”一欄中進行推送的機會,制作該短視頻的“抖友”也有可能憑借十幾秒的短視頻,在抖音迅速走紅,成為抖音上的“網紅”。其他用戶可以對視頻內容進行評論、點贊,或者一鍵獲得該視頻的音樂與視頻特效,進行模仿、再創作。抖音通過對短視頻、音樂、社交功能的整合優化,短短十幾秒內,用戶的聽覺(音樂)、視覺(短視頻)、心理感受(社交)都得到了同步滿足。可以說,十幾秒的短視頻是“濃縮的精華”,包含著極豐富的信息量,蘊含著“走紅”的無限可能。2.用戶定位準確與專注年輕人喜好。一是抖音鼓勵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創作內容)的內容創作。抖音對自己產品的用戶定位為24歲以下的年輕人,因此其產品的開發、宣傳、營銷都圍繞著如何能“更懂年輕人”進行。抖音提供了豐富的背景音樂素材庫和各種各樣的視頻特效、濾鏡,只規定了短視頻的時長,其他全部交給用戶自行創作。這也就是抖音平臺的UGC特征,用戶自主創作個性化的內容,這些內容成為支撐抖音的主要力量。這大大滿足了年輕人渴望表達自己的心理,即使是相同的爆款背景音樂,如在2018年大火的《海草舞》《123我愛你》《佛系少女》等,因為用戶不同的短視頻特效呈現方式,在校園中引起廣泛模仿,熱度經久不衰。二是抖音關注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抖音的標語為“記錄美好生活”,抖音通過相關的熱門話題,如“萌寵”、“別眨眼,我要變身了”、“美妝種草”、“嘿,一起去旅行吧”等,吸引年輕“抖友”廣泛參與,將他們的“美好生活”發至抖音,與“抖友”一起分享。同時,抖音努力營造內容為王、每個平凡“抖友”都可以成為“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平臺文化氛圍。與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相比,抖音用戶更加容易通過優秀的用戶創作成為吸引眾多“抖友”關注的“明星”。根據《2018抖音研究報告》顯示,抖音平臺“頭部”內容者(即有較大影響力的用戶)中,普通用戶占據了總人數的49.1%。普通用戶在抖音平臺表現出了與微博相比更大的影響力,并大大縮小了與名人明星間的影響力差距。[2]也就是說,在抖音平臺,作品影響力并不與其“粉絲”量成正比,作品內容質量才是傳播成功的關鍵,只要一個視頻成為“爆款”,普通人就能一夜爆紅,相比微博等平臺更容易“一夜成名”。這大大滿足了年輕人渴望受到關注、得到贊許的心理。三是抖音通過大數據的計算模式及時追蹤年輕人的短視頻觀看偏好。抖音作為今日頭條系的產品,依托今日頭條成熟的用戶數據算法,通過用戶觀看的短視頻的主題、點贊、評論記錄等大數據,向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相關話題的短視頻,同時過濾、停止推薦用戶迅速跳過、不感興趣的主題的短視頻。比如,用戶曾經點贊過關于“萌寵”主題的短視頻,或者關注過一些寵物主題的短視頻博主,或者曾經上傳過關于寵物主題的短視頻,抖音通過大數據對這些內容進行抓取,通過智能算法不斷推薦“萌寵”主題的短視頻給相關用戶,滿足用戶的需要;而當用戶感到厭倦,對于抖音推送的“萌寵”主題的短視頻迅速跳過,開始點贊、關注、上傳其他主題的短視頻時,抖音又通過大數據迅速抓取用戶的這一轉變,調整推送的內容,從而使得抖音的用戶黏性得到極大提升。人們打開抖音,發現每一個推薦的視頻都是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短視頻之后是無數個短視頻,結果是刷抖音刷到“根本停不下來。”二、抖音對大學生影響現狀分析抖音迎合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狀態,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在課余的確擁有很多碎片時間,將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可以通過短視頻的形式,與世界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比如,之前在抖音很流行的“我和我的祖國”校園快閃活動,許多大學生組織起來,參加相關的快閃活動。許多高校也舉辦了相關的短視頻比賽,如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主題,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展示自己的風采。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在“刷”抖音的過程中,大學生的抖音使用現狀、學業情況以及精神世界等都存在一些不良現象。1.同質化創作陷入UGC的使用困境被稱為“互聯網時代偉大的思考者”的美國學者克萊•舍基提出了“認知盈余”(CognitiveSurplus)理論,用以分析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內容分享現象,他將“每個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借助網絡技術手段,“把自由時間當成一種普遍的社會資產,用于大型的共同創造項目,而不是一組僅供個人消磨的一連串的時間”。[3]互聯網使大家的自由時間不再僅僅是分散的個人時間,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奇思妙想、體現個人特征的UGC創作,并且將這一個性化內容通過網絡和全世界的網絡用戶進行分享。傳統的互聯網社區的內容分享對用戶進行UGC創作的素質要求較高,如在以文字為主的博客、微博中,用戶需要憑借出色的文字表達能力與其他用戶交流,而在以知識分享為主的興趣社區豆瓣、知乎等平臺中,用戶需要有相關領域較豐富的學識與經歷,才可以在平臺中成為優質用戶,受到關注。而抖音則大大降低了UGC的成本,十幾秒的短視頻幾乎不需要進行豐富的文字描述,也不需要擁有專業的視頻剪輯經驗,抖音提供的海量背景音樂、一鍵即可獲得的視頻特效使有各種奇思妙想的大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創作出多個短視頻。但是這種短平快的UGC技術手段卻極易使大學生更關注短視頻的制作與呈現方式,而忽視對短視頻個性化內容及質量的考量。一方面,對于同一個原創的內容,大學生“抖友”換個背景音樂、換個濾鏡、換個場景轉換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的短視頻,靠短視頻的數量而不是質量博得關注、贏得點贊。另一方面,大學生熱衷、并且也很擅長運用抖音提供的海量背景音樂與視頻剪輯方法,模仿抖音“網紅”的短視頻,從而通過“蹭熱度”贏得關注。圍繞著一首熱門的抖音“神曲”,抖音上存在成千上萬的同質化作品,一個有創意的原創作品往往引起無數大學生“抖友”爭相模仿,最后變為攀比哪個內容者的顏值高、特效多、技術炫,而遠遠背離了抖音“記錄美好生活”的初衷,從而陷入UGC的困境:大學生花費大量自由時間在抖音上,期望與其他用戶溝通、分享自己的生活,但是最終創作出的卻是如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等學者所共同指出的隨著大眾傳媒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同質化、低質量、喪失個性、可批量生產的“工業文化”的產品。2.沉湎抖音帶來的“即時滿足”影響學業雖然抖音短視頻時長只有十幾秒,但是由于抖音精準的用戶喜好算法可以不斷推薦大學生感興趣的短視頻,于是一個十幾秒之后是無數個十幾秒,“抖音十幾秒,人間1小時”這句話成為很多一打開抖音就“根本停不下來”的大學生課余時間的真實寫照。大學生之所以愿意將大量的碎片時間花在抖音上,是因為抖音帶來的滿足是一種“即時滿足”,而不是一種“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心理學的概念,“指個體為獲得更大的獎勵結果,堅持目標行為而推遲即時性滿足的傾向與行為”。[4]根據心理學的一系列實驗,“延遲滿足”能力對取得學業、職業等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即時滿足”則是與“延遲滿足”相對應的,可以立即得到滿足的一種傾向與行為。抖音提供的滿足方式就是一種“即時滿足”:大學生打開抖音,一個個短視頻提供的豐富的信息令感官在短時間內獲得高強度的持續滿足,打開抖音似乎就可以立即獲得滿足與快樂。但是對于大學生而言,在現實生活中,學業的成功則是一種必須經歷“先苦后甜”的“延遲滿足”。首先,以大學課堂為例,“抬頭率”低是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因為部分教師上課照本宣科,使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學生沉湎于類似抖音的APP帶來的“即時滿足”,聽講意味著需要集中幾百倍于短視頻時長的專注,需要忍受感官的單調進行深度思考,而只要低下頭,打開抖音,就可以立即收獲滿足。部分學生雖人在課堂,精力卻用于手機上的各種APP,導致在學業上陷入困境。其次,對于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部分大學生而言,科研活動所帶來的滿足毫無疑問是一種“延遲滿足”,只有經過諸多的探索的艱辛,才能取得科研活動的成功。這無疑是與抖音所提供的即時滿足“不兼容”的。大學生如果沉湎于抖音所提供的“即時滿足”,并且過度依賴這種滿足方式,會使大學生排斥、逃避如科研活動這種“延遲滿足”,或者在科研活動中急功近利,不肯下功夫就想立即看到結果,這勢必會引發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等諸多問題。3.精神世界受到負面價值觀的“污染”。什么樣的短視頻在抖音上容易火呢?一種是“美”,抖音上的“網紅”在抖音強大的美顏濾鏡中大多容貌姣好、妝容精致、衣著光鮮,靠“美顏”吸引著大學生。另外一種容易走紅的則是“丑”,這些短視頻的者通過“土味”、故意“出丑”等低俗的行為,滿足大學生的獵奇心理。總之,這些遍布在抖音上的美丑紛飛的短視頻,使大學生在“刷抖音”的同時必然會受到這些短視頻背后所裹挾的負面價值觀的影響。一是“娛樂至死”的是非不分的道德觀。“萬物皆可抖音”是抖音上流行的一句話,指的是生活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發到抖音平臺上。因此,為了博得關注,部分大學生對一些明明是“丑”的行為置若罔聞,在抖音惡搞課堂片段、惡搞英雄人物、泄漏他人隱私、模仿低俗內容的短視頻等,是非不分、以丑為美。二是“以貌取人”的狹隘低俗的審美觀。抖音上的“網紅”雖然美,但是這種“美”卻是一種被美顏濾鏡“過濾”后的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的“網紅臉”。部分大學生被這種審美觀所誤導,對這種虛假的外在美過度關注、爭相模仿,甚至超越了自己的經濟可承受能力,不惜網貸購買抖音“網紅”推薦的化妝品、服飾,從而滿足這種膚淺的外在美所帶來的虛榮心。三是“想當網紅”的好逸惡勞的職業觀。“網紅”在抖音上不僅是社交媒體上的“達人”身份,甚至可以是一種職業選擇。抖音上的“網紅”大多是“帶貨達人”,他們利用自己在網絡上的高關注度,通過拍攝一個個短視頻來推銷商品,產生了諸多火爆一時的“抖音爆款”。根據新華網的《95后的謎之就業觀》的報告,在新興職業中,54%的“95后”希望自己成為一名主播或者網紅。[5]從某種程度上說,隱含在“網紅”這一職業選擇背后的是一種好逸惡勞的職業觀:希望享受光鮮亮麗的生活,渴望來自他人的關注與贊美,卻不想腳踏實地地奮斗與努力。

二、運用抖音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根據秒針與海馬云數據近期的《2018抖音研究報告》,抖音已經成為日活躍用戶超1.5億、月活躍用戶超3億的中國最火爆的短視頻平臺之一。[6]并且隨著5G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等的成熟與推廣,大學生在智能手機上觀看、短視頻將越來越方便:網速越來越快,編輯短視頻的技術手段越來越“炫酷”。我們要正視抖音在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地位,重視運用抖音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抖音上“抖”出的亂象,我們需要引導抖音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抖”出“正能量”。1.及時進駐抖音,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快進入抖音平臺,減少抖音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的現象。部分主流媒體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根據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會的《媒體抖音元年:2018發展研究報告》,2018年,抖音上經過認證的媒體賬號超過1340個,累計短視頻超過15萬條,累計播放次數超過775.6億,累計獲贊次數超過26.3億。其中,《人民日報》抖音賬號播放量超27億,以絕對的優勢獲得2018年媒體抖音號影響力第一名,CCTV國家記憶、人民網、新華網等諸多主流媒體抖音賬號均位列媒體抖音號影響力Top100。[7]與這些主流媒體紛紛進駐抖音并且取得較優異的用戶表現相比,一部分高校仍未開通抖音公眾號,部分高校盡管已經進駐抖音,但在公眾號的運營維護、內容等用戶表現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各高校及更多的主流媒體需要更重視抖音平臺,及時開通官方的抖音公眾號并且用心經營,積極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我們在抖音平臺要堅持主流意識形態引領。首先,官方的公眾號在短視頻前,需要進行嚴格的內容審查,確保趣味性與政治性的統一。其次,要有選擇地參與抖音的話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貼近學生生活,放下身段,“刷存在感”,也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貫之的價值引領作用,不能只是為了“蹭熱度”而一些無意義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與思想政治教育無關的短視頻,對于一些低俗、浮夸的熱點話題要主動進行價值引領,從而打造主流媒體及各大高校的抖音公眾號既接地氣、也有操守和社會擔當的正面形象。再次,對于抖音上的亂象,我們必須敢于發聲,表明態度,激濁揚清。面對抖音上出現的諸如拜金、色情、等與主流意識形態相違背的短視頻內容及在其他網絡平臺愈演愈烈的傳播趨勢,我們要在全網絡平臺及時作出反應,各方形成合力,引領社會輿論,共同消除這些負面短視頻帶來的影響。2.聯合多方力量,加強抖音內容監管。針對抖音美丑不分、良莠不齊的龐雜內容,我們要聯合多方力量,加強對其內容的監管。首先,抖音要加強平臺自律。針對所謂的網絡技術“技術中立”論,有學者指出,“抖音的界面設計和算法推薦承載著開發者和使用者的價值選擇,如果抖音拒絕價值判斷和選擇,為追求流量經濟而不擇手段,這種無視社會責任的道德缺陷帶來的沖擊和打擊也將是毀滅性的,并可能會帶來更大的風險”。[8]因而抖音首先必須加強自身對于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內容的篩選、控制、審查,承擔起平臺的社會責任。同時,針對大學生沉迷抖音的情況,要學習一些網絡游戲限制用戶每日游戲時長的相關經驗,比如,騰訊公司出品的廣受大學生喜愛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手機游戲,為防止用戶沉迷,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及時出臺了防沉迷系統,限制玩家每日的在線時長。抖音應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盡快出臺相關系統,引導網民合理使用抖音。其次,相關部門必須完善對抖音的監管體系及措施。一是要明確責任機制,針對抖音上一些拜金、色情、暴力等內容,相關部門應及時出臺針對短視頻的約束規范,明確制作、及傳播低俗及違法短視頻的法律責任及懲罰機制。二是要完善短視頻監管細則,促進抖音平臺及抖音用戶行為的規范化,監督抖音平臺的整改情況,及時向公眾進行情況通報。三是要完善技術監督,開發、利用網絡技術的自動鑒別功能,將機器識別和人工審核結合起來,提高監管效率,阻攔、過濾不良短視頻內容的傳播。最后,要呼吁廣大用戶一起加強對抖音的內容監管,對于低俗及違法內容,及時向抖音平臺及網警部門反饋。如此多管齊下、多方發力,從而為大學生及廣大年輕的抖音用戶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抖音環境。3.重視內容創作,用“15秒”吸引大學生。抖音的內容生產非常簡單,就是制作、一個個短視頻;抖音的熱點變化也非常迅速,幾乎每隔一個小時,抖音的熱門話題都會發生變化。這種簡單且快節奏的內容生產要求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抖音“抖”出影響力,首先就要“抖”出速度。必須及時跟蹤熱點、作出反應,創作出新的短視頻,并且迅速通過抖音平臺,吸引大學生點贊、評論,甚至轉發至微博、微信等其他網絡平臺,從而引起廣泛關注。但是,抖音簡單快速的短視頻的內容制作與傳播方式并不意味著利用抖音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簡單的。相反,短短十幾秒的時間,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選擇、內容的編排、素材的編輯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如果無法打動大學生,那么就只能被迅速“刷”過,淹沒在抖音海量的短視頻中,而無法起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為了能夠真正有效地利用抖音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我們必須研究、總結在大學生中走紅的、正能量的短視頻的特征,摸索其中的規律,從而能夠持續穩定地生產出原創的、優質的短視頻內容,而不僅僅只是通過抓熱點、蹭熱度等偶然的方式來吸引大學生。具體而言,這些內容可以是貼近大學生的校園學習與課余生活,用身邊事打動大學生,也可以是來自大學生同輩榜樣的鼓舞力量,如《人民日報》抖音公眾號的一則失去雙腿女孩渭梅女走紅網絡的短視頻,展示了從小失去雙腿的女孩渭梅女日常生活、創業的片段。該段視頻獲得了超過2000萬人次點贊,不僅是《人民日報》抖音公眾號的短視頻中目前點贊數最多的短視頻,也在其他網絡平臺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第二,有趣的話題,激發大學生積極參與。在抖音平臺,每一個抖友都是內容的生產者,因此各高校及主流媒體的抖音公眾號除了需要創作出優質的短視頻內容,也需要能夠發起有趣的話題,吸引大學生錄制相關的短視頻參與其中,增強與大學生的互動。共青團中央曾經在抖音平臺發起過“我要笑出國粹范”的活動,邀請如王珮瑜等京劇演員錄制京劇各個行當獨特的笑聲,請“抖友”一起來模仿,活動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此外,抖音也推出了“我為‘非遺’打call”、“誰說國畫不抖音”、“蒙古舞的節奏踩準了嗎”等有趣的主題,為大學生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渠道。通過這樣的方法吸引大學生參與到這些健康、有意義的活動中,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抖音,創作出展現自己風采、傳遞正能量的校園生活的短視頻內容,而不是在模仿、跟風抖音“網紅”中失去自己的價值判斷。

作者:王夢云 單位: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