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思考

時間:2022-10-28 11:03:57

導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思考

摘要:高校大學生統戰工作是黨的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統戰事業的基礎和源頭。文章從統戰角度出發,在分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的基礎上,探討統戰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可行路徑,以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從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也為統戰理念應用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統戰工作;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

新形勢下,多樣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大學生“三觀”的主流特點,其心理特征、個性品質、政治觀等都在悄然改變,這就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挑戰。面臨這一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創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以適應新時期思政工作的需要,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面對并努力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法寶”[1]。統戰工作理念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帶來了新參考、新思路。

一、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新特點

(一)大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急需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1.國際環境的變化,加重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變化是永恒的存在。世界格局時刻在變化,我國的和平崛起,引起國際上一些反華、抵華勢力的恐慌。2017年1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把中國定義為美國“戰略上的競爭對手”,報告稱美國將“推動美國的價值觀”來應對這一挑戰。“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治安狀況惡化,經濟復蘇乏力,社會分裂加深。反觀中國,卻以對世界經濟31.6%的貢獻率、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成為全球‘力量和穩定的燈塔’”[2],我國取得的這些巨大成就無疑將成為一些分裂勢力、反華勢力的眼中釘,而致使他們采取更加瘋狂的手段攻擊我國,從而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加重。2.國內環境的變化,加大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我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取得的成績,令世界矚目。然而在這些成績的背后仍然存在著不法分子企圖吞噬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政治腐敗及經濟腐敗現象屢禁不止,臺獨分裂勢力猖狂不減,錯誤思想充斥,利益固化的角逐等問題,這些都給關注網絡信息、關注時事、關注政治,有參政議政渴望的大學生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加大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二)大學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增加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1.新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趨多樣化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以及大學生群體對新媒體的廣泛接受和使用已經促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原先封閉、半封閉狀態向開放狀態轉變,使得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斷被打破。新媒體信息傳播具有復雜性、共時性、廣泛性等特點,大學生在享受新媒體的便捷,吸收新媒體養分的同時也深受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主義等負面信息的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些負面信息的影響下日趨多元化,甚至個別大學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3]。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遇到阻力,其功能也被削弱。2.新媒體外衣下的虛假信息和謠言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就業影響很大大學生年齡普遍處于18-25歲之間,研究生也大多在24-28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普遍社會閱歷不深,對虛假信息的甄別能力較弱,極易輕信一些披著新媒體外衣的虛假詐騙信息和謠言宣傳而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導致其身心健康、學業就業受到嚴重影響。例如“校園貸”迫使一些大學生放棄學業,甚至殘害一些學生的鮮活生命;傳銷組織借助網絡招聘的虛假宣傳欺騙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使其身心崩潰、學業遭殃;一些不法分子投機取巧利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并借助網絡平臺虛假信息以誘導即將就業的大學生,致使他們不僅不能解決自身就業問題,而且心理健康也受到重創。(三)授教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拓寬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1.大學生接受信息途徑多樣化,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輿論導向難度增大傳統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如紙質文件傳達、主題教育活動、座談會等途徑傳播的信息經過嚴格審核,其正確性和真實性得到保障,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著輿論導向的主動權。而目前大學生接受、傳播信息途徑多樣化,網站、微博、博客、郵件、微信、客戶端等網絡媒體都可以使他們即時接受和瞬間傳播網絡信息,但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難以保障,這增加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輿論導向難度。2.教師傳授知識方式多樣化,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內容復雜難辨傳統的高校教師講授知識一般以課堂講授為主、社會實踐為輔,講授內容經過教研室、教學院系層層監督和管理,易于了解和把握,個別政治敏銳性不強的老師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容易被發現、被指出、被糾正。但是目前,高校教師講授知識的方式多種多樣,課堂講授、微課、MOOC等途徑尚受到監督,通過QQ、微信、郵件等其他私密性通訊工具向學生傳播的信息內容就復雜難辨。尤其是在當前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大多聘請有外教教學,外教的學術背景、政治背景我們所知甚少,他們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在英語活動中傳播的內容是否對學生帶去負面影響這也是我們難以掌控的,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內容復雜難辨。

二、新時代,統戰工作要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報告中,強調“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回望歷史,我們黨剛成立時僅僅只有50多位黨員,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擁有8900多萬黨員、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發展狀大的寶貴經驗和重要法寶就是統一戰線。從大革命時期的民主聯合戰線,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統一戰線,到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再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無不為黨凝聚人心、發展壯大,為國家的日益強大作了出巨大的貢獻。新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黨要繼續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新時代最大同心圓”[4]。新時期更需要大統戰工作,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爭取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學生統戰工作在黨的統戰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團結好大學生這一群體。

三、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入統戰思維和統戰理念的意義

(一)拓寬了統戰工作內容,有利于完善高校統戰工作體系。高校大學生是我黨重要的統戰對象,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國際化發展趨勢,大學生民族情況、宗教信仰情況各不相同,海外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這都是高校統戰工作應團結的對象,做好這部分學生的統戰工作,既拓寬了統戰工作內容,又有利于完善高校統戰工作體系。(二)黨的統戰工作得以傳承,有利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把統戰思維和統戰理念引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學生“了解統戰工作的歷史、發展歷程、任務和目標,使統戰工作的理念能夠深入到廣大學生中去,有利于統戰工作深入人心,使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統戰工作的優良傳統,能夠在廣大學生將來的工作中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1]。統一戰線的永恒主題是愛國,將統戰思維應用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三)夯實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校園和諧穩定。大學生是一個身份背景存在差異的群體,他們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地域,甚至來自不同的國家。統戰工作所倡導的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充分尊重差異,使大學生“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信仰有自由”[1]。最終形成校園良好環境,既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牢基礎,又有利于校園和諧穩定發展。(四)利于把握正確方向,形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遵照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上開展,要在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開展,既要做到“登高望遠”,把握大思政大方向,引導大學生勤學習、勤修德、善明辨,又要做到“腳踏實地”,引導大學生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真正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些要求都與統戰工作歷來重視和善于通過統一戰線的方式去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的做法不謀而合,因此,在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引入統戰思維和統戰理念,有利于把握思政工作正確方向,形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四、統戰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路徑思考

(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占領思想陣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和任務,防范宗教滲透工作,抵制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防止民族分裂主義、極端宗教主義等負面信息給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黨建部門、統戰部門、學生管理工作、一線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一些負面信息以一種更加隱蔽的形式出現在網絡媒體、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防不勝防。因此,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迎難而上,不斷進取,力爭將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革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發揚光大,牢牢占領思想陣地。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建立黨委直接領導、黨政聯動、部門共管、分級負責、學生管理部門主抓的工作網絡,搶占網絡宣傳輿論教育新高地。(二)學校黨支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領導高校黨支部是黨的基石,是培養大學生黨員最基層的黨組織。黨支部老師和廣大學生黨員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擁護黨的領導,不斷推進黨支部建設。在黨支部建設中、在黨員發展中,支部老師和學生黨員要做好表率,帶頭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始終同黨中央保持步調一致,要積極主動接受非黨員同學的評價、監督和建議,為培養一支被廣大學生認同,群眾基礎扎實的大學生黨員隊伍打好基礎。黨支部和廣大學生黨員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積極開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活動,完善黨建網絡化平臺,拓寬黨組織生活范圍。(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鞏固愛國統一戰線。黨的統戰工作強調“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尊重包容差異”,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應該“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國家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尊重他們的價值觀,允許他們張揚個性、表現自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聯合學校統戰部門聘請校外專家、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為大學生講解時事政治和統戰知識,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他們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同時強化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培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能力上擔得起的少數民族優秀人才和合格建設者,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重視留學生的教育,把留學生、已畢業的國際學生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的團結對象有利于找到更大“公約數”,畫出更大“同心圓”,壯大統一戰線隊伍。(四)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信息化平臺。2018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占比率為25.4%。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順勢而為,樹立“新媒體、新思政”觀點,利用新媒體的廣闊空間開拓互聯網輿論陣地,把與學生有關的活動搬上網絡同步直播,方便他們同步參與、討論、跟帖。微博、博客、QQ、微信、微信公眾號、知乎、豆瓣網、天涯社區等都是大學生最常接觸的自媒體平臺,尤其是目前在高校非常流行的易班(E-class)①,有網絡版和手機APP,其板塊豐富、功能強大。將思政工作內容與這些網絡平臺相結合,讓思政工作以一種生動形象、更接地氣的形式展現在大學生面前,學生樂于參與,效果更好。例如遵義醫科大學2018屆大學生畢業典禮通過易班同步直播,有2600人通過易班平臺觀看了直播,這既為學校做了積極的宣傳,更重要的是那些為就業奔波在外未能到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同學一樣可以觀看、感受畢業盛典,心生慰藉,感恩母校,從而達到多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五)培養一支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的思政工作隊伍。新形勢下,培養一支專業化、職業化以及高素質的思政教育隊伍是目前高校面對的緊迫任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5]。要在這支隊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上下功夫。選聘“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優秀教師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對他們的繼續深造、社會實踐、掛職鍛煉、學習交流、激勵保障、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等建立專門的管理機制,嚴格把關準入制度,嚴禁“在事關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上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人員”混進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中來。在思政工作的輿情監管、輿論引導中,如面對社會宗教問題、網絡熱點問題、敏感問題,這支隊伍可以保持清醒的認知,時刻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引導大學生理性思考;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遭遇挫折時能夠及時給予幫助;在學生就業困難、迷茫徘徊時能夠及時給予指導;在學生感情受傷時能夠及時給予安慰,他們時刻像高校的“安全衛士”一樣,保衛著每一位學生,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作者:胡艷華 司可大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