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研究

時間:2022-01-26 02:57:12

導語: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研究

摘要: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工作。但縱觀我國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教育者工作不到位等問題,大大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本文將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的路徑進行探討,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針對性;實踐路徑

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聯系。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是關鍵,讓學生和教育工作者主動探索和親近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1],滿足其身心健康發展需求。

一、當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的現狀

(一)對政治思想理論課沒有正確認知。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改善民生的新政策,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這使大學生對國家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大學生從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感受過革命和戰爭,使其對馬克思主義、思想認識不夠深刻,對政治思想理論課缺乏正確認知。(二)對政治思想理論課不重視。大多數大學生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擁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且愿意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努力,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但是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出現了一定變化,學習行為變得物質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找一個好的工作。他們認為專業課才是有用的課程,公共課對自己的人生并沒有太多作用,導致其對公共課不重視。在參加社會活動方面,大部分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志愿活動的目的是獲獎、評優,而不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入黨方面,大多數學生并不是因為政治信仰而入黨,而是為了畢業后更好地就業。在入職方面,大多數學生在入職時,會選擇待遇好、薪酬高的職業,而不會考慮對社會的貢獻,在畢業時會選擇去發達地區,而非欠發達地區。(三)思想政治認知與行為脫節。大多數學生的道德理念是積極向上的,他們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是認同的,對謙虛禮讓、助人為樂、明禮誠信等傳統美德是認同的。但在實際生活中,部分學生存在知行脫節的現象,常常有先己后人、唯我獨尊、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的思想。當代大學生在充滿活力的環境中成長,大多數思想積極向上,樂于進取,愿意接受新思想。但是隨著社會競爭愈加激烈,大學生要面臨和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耐挫能力較弱。

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的因素

(一)教育工作者工作不到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和思想受到較大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且習慣于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而網絡上的信息復雜多樣,大學生的鑒別能力有限,常常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如果在大學生出現思想問題時教師沒有及時予以干預和引導,師生之間會產生距離,從而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性。(二)教育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我國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還沿用從前的教育教學方式,主要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為主,通過課堂講解、學生報告會、師生座談會、學生閱讀書刊等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課堂講解的內容往往與現實不符,學生的報告常常缺乏新意,師生座談會由于師生關系的疏遠常常使學生過于拘謹,師生之間的交流不通暢。(三)教育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周期也越來越短。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互聯網來獲取相關知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的更新速度過于緩慢,使其與現實生活脫節。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仍然采用以前固有的教案和講稿,教學內容過于陳舊,教學形式過于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學生缺乏思想政治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教學質量低下。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的路徑

(一)更新教學內容,提升教材的親和力。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必須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最新實踐反映出來。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不宜過于抽象化,教材不能僅局限于書本的理論知識,要將實際生活和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使其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解答心中的困惑。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要滿足學生需求,緊緊圍繞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就業前途展開。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要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以及專業特點開展相關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圍繞學生的切身利益展開,具有親和力和針對性。(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把握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師應熟練掌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并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完全照搬教材,拘泥于書本。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讓課堂氛圍變得充滿活力,讓學生產生親和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引入案例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學內容,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生的關注熱點[3],讓思想政治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最后,教師還要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課堂,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相結合,建設方法多樣、思想先進、評價科學的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三)加強師生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參與教學實踐。同時,教師還應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多鼓勵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可利用互聯網,通過微信、QQ等聊天軟件與學生加強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與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四)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但是由于其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缺乏生活閱歷,在遇到一些負面信息時,不能很好地做出判斷。因此,常常會受到社會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大學生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不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容易對社會產生消極心理。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對大學生的不良心理以及負面情緒予以疏導,幫助他們學會緩解不良情緒,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升親和力。(五)優化高校教育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結合國家的教育方針,還要緊緊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與學生加強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角度出發,不斷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案。同時,高校教師要善于將高校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實際教學中,不斷優化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互聯網上有很多網絡用語,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網絡詞匯,例如“厲害了,我的國!”“我們能贏!”等,在拉近與學生距離的同時,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六)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思想和綜合素質與其成長環境存在著密切聯系,高校文化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重要影響。因此,高校應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可組織相關活動,如情景劇、話劇比賽等,設計一個主題,讓學生根據主題排練小話劇,通過這樣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人物特點,并設計人物的動作、語言,在真實場景中感受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四、結語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與針對性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各高校應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糾正自身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師要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成能讓大學生終身受益的優質課程。

參考文獻:

[1]馮景山.關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路徑和作用[J].甘肅科技,2020(1):54-55.

[2]孫鈺杰.小學音樂課堂導入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2020(9):53-55.

[3]崔永杰.核心素養視域下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探索[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12-14.

[4]李照,丁寧,唐曉潔.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現代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4-68.

作者:徐以標 單位:江蘇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