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統計體制構建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2:20:00

導語:物流產業統計體制構建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產業統計體制構建分析論文

【關鍵詞】物流統計國民經濟核算指標體系

【摘要】近年來我國物流產業取得了迅速發展,但物流統計發展卻相對緩慢,不能適應物流產業發展的需求。文章針對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物流統計體系現狀,構建了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以增加值為核心指標設置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思路。

物流作為國民經濟中一個新興的服務部門,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在我國,物流作為一種實現經濟高效運行的先進管理技術與組織方式,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2001年我國六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國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現代物流培育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物流迅速成為國內政府部門和企業關注的焦點和投資熱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紛紛啟動,但物流統計發展相對相慢.遠不能適應當前我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2004年5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出的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與報表制度試行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標志著物流統計制度的正式出臺。但現行物流統計制度中側重于宏觀統計,對于微觀企業統計特別是第三方物流統計涉及內容很少,無法滿足行業管理、企業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國部分省市紛紛制定物流產業發展規劃,急需物流需求的統計數據作為物流業發展的可靠依據。尤其是在加速發展物流產業、一些地方政府把物流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情況下,執行完善的物流產業統計核算體系變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因而研究建立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現代物流統計,構建物流統計指標體系,是理論和實踐中的重大問題。

一、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發展現狀

(一)國外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特點分析

從國際物流統計現狀來看,各國普遍重視物流業規模和結構的統計,其中有些國家如美國將第三方物流作用獨立的產業來統計。多數國家普遍采用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表示物流市場規模和物流業總體水平,并根據比例預測進行未來產業規模預測,還有一些國家使用全社會物流費用總開支指標,但對物流產業增加值這類的價值統計指標涉及較少。

(二)我國現行物流統計核算體系的特點分析

目前反映我國物流產業運行狀況的指標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以及2004年起開展的社會物流統計及社會物流總量核算的試算統計數據。前者由于并未將物流作為獨立的產業進行核算,因此只有基本的貨物運輸量和貨轉量統計,缺乏反映現代物流內涵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物流總成本和物流服務水平,也缺乏反映物流組成要素和物流產業價值的指標,如:運輸包裝、配送等要素包含在有關工業統計指標或零售業統計指標中,無法剝離這些數據,更沒有對物流產業增加值的核算。

正在試算的社會物流統計及社會物流總量核算體系,從物流業的規模、結構、成本、價值等多方面進行了設計,為物流產業建立了較完整的統計體系,能比較全面和系統地反映物流產業經濟宏觀運行狀況,但仍存在以下問題:其一,由于尚未將物流產業定義與中國國家標準局編制和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銜接,可能造成對物流產業的劃分界定不清,各地統計口徑不一致,造成數字可信度低尤其是企業物流方面。其二,關于物流產業的一些重要指標仍未設立專項統計。如第三方物流企業統計,在數量、業務量、指標和價值指標等方面均有待開發。

二、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一)構建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根據國外物流統計體系的特點及中國現行物流產業統計體系的特點,我們認為,構建我國物流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如下:第一,以現行的社會物流統計及社會物流總量核算體系制度為指導,把握物流業宏觀發展狀況。第二,須與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銜接,以增加值指標為核心指標。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作為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一種核算方法,具有國際可比性,物流統計指標體系應滿足國民經濟核算對物流產業核算的要求。第三,強化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統計,充分反映現代物流的發展趨勢和特點。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業實現價值增值的核心,第三方物流比重和發達程度,代表物流產業發達程度,因此,通過分析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基本情況的數據統計,能有代表性地反映物流業整體的經營狀況。

(二)物流產業范疇和行業劃分

目前,我國對物流產業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對產業的劃分中,并未將物流產業設為獨立的產業。為了準確地反映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參考國際的有關資料,按照國民經濟行業的分類,確定我國物流產業的統計范疇和行業分類。現代物流是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把生產商、零售商,甚至到最終消費者銜接成供應鏈,使銷售、倉儲、運輸、加工、配送等環節串聯起來,提供多種功能相結合的服務活動。我們認為,物流產業主要包括以運輸、儲存、搬運、包裝、商品流通信息處理等為主要業務活動的企業構成的產業。在現行國民經濟統計中,物流產業的生產成果分布在國家規定的各行業中,如工業部門、交通運輸及郵電部門、商業和服務業部門。在進行物流統計時,要對現有行業統計資料進行再加工,即對各相關部門的統計資料進行專業調查,運用科學的測算方法,將其生產經營成果,按照物流產業的界定進行重新整合,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部門,以避免產生重復,引起指標體系的混亂。

(三)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我國物流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七個統計指標子體系構成。

1.供需統計指標子體系。物流供需統計指標是指從量的方面對反映物流宏觀層面和總體物流活動方面的供需狀況進行統計,主要包括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兩方面指標。這方面指標主要側重于物流市場規模、結構方面的統計,涵蓋了運輸與配送、倉儲和保管、裝卸、包裝、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等活動環節的內容,從宏觀層面對物流市場供應狀況和需求狀況等進行統計,以反映出物流業的總體規模、物流服務水平。

2.生產設施統計指標子體系。高度發達的物流設施是現代物流系統的特征之一,它對提高物流能力與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證服務質量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研究物流生產設施統計,對于發展現代物流,改善物流狀況,促進現代化大生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設施統計涉及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分為倉儲、運輸、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等環節來的物流生產設施統計指標群。以運輸設施統計指標為群例,它分為鐵路運輸系統技術設施、公路運輸系統技術設施、水路運輸系統技術設施、航空運輸系統技術設施和管道運輸系統技術設施五部分。每部分下又設有若干統計指標組,如鐵路運輸系統技術設施主要由線路、機車車輛、信號設備和車站四部分統計指標組組成。各統計組下包括具體的統計指標。

3.罔定資產投資統計指標子體系。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是物流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速度、結構和效果,為物流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是物流企業和社會認識物流、管理物流、監督物流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建設項目統計、固定資產投資額統計、新增生產能力統計、新增固定資產統計、固定資產投資效果統計等統計指標群。

4.人力資源統計指標子體系。人力資源統計子體系是對物流產業從業人員基本狀況的統計,包括從業人數統計、勞動時間利用情況統計、勞動生產率統計、勞動報酬和勞保福利統計、物流企業員工安全生產統計等指標群。指標群下又包括多個指標組,以勞動生產率統計指標群為例,它包括勞動生產率、分物流活動環節的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指數等一系列指標。

5.物流成本利潤統計指標子體系。成本利潤統計指標子體系重點反映了物流活動的效率、效益。其中物流總成本是物流過程中的費用總和。西方發達國家的物流統計和通常將物流總成本分成庫存費用、運輸費用、物流管理費用三大類。庫存費用是指保存貨物的費用,除了包括倉儲、殘損、人力費用、保險費用及稅收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把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計人物流成本,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費用計算的最大區別,只有這樣,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速度才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運輸費用包括公路運輸、其他運輸方式及貨主費用。公路運輸包括城市內運送費用與區域間卡車運輸費用。其它運輸方式包括:鐵路運輸費用、航空運輸費用、貨代費用、油氣管道運輸費用。貨主費用包括運輸部門運作及裝卸費用。物流管理費用是指相關的物流行政管理費用。通常該項費用是由庫存費用與運輸費用總和乘以比例系數計算而來,該系數是按照專家判斷法確定的比例。公務員之家

6.物流增加值統計指標子體系。物流增加值統計指標子體系可以反映物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物流統計指標體系中的核心內容。物流業增加值是貨物經過物流活動前后的價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物流業增加值的構成涉及到物流統計的各行業的增加值,其核算涉及到多個指標。

7.物流質量統計指標子體系。為衡量物流活動質量和效率狀況,特設立物流質量統計指標子體系。它主要包括信息、運輸、配送、倉庫、流通加工、包裝等質量指標群。各指標群下包括具體的統計指標,如倉庫質量指標組包括倉庫吞吐能力實現率、商品收發正確率、商品完好率、庫存商品缺損率等統計指標。

三、結論與建議

為適應當前我國物流產業迅速發展的形勢,應大力推進物流統計工作,在國民經濟行業劃分中明確物流產業的定義,建立以增加值為核心指標的物流統計指標體系,并將物流產業核算體系盡快正式納入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為我國物流產業政策制定及企業投資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引導我國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