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直接投資存在問題應對論文
時間:2022-04-07 09:45:00
導語:外直接投資存在問題應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日益強化,對外直接投資在國際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對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競爭力的迅速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可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和技術優勢,不僅能夠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利用好全球化給我們提供的便利,還有利于開拓國外的市場,提高本國的資本收益率。本文對我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了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對策與措施。
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遵循世界對外直接投資規律,適度發展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是我國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在“走出去”戰略的推進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猛,我國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大企業已走出國門。這些企業利用國際資源、資本、技術等有利條件,在開拓國外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跨國經營人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面起了積極作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存在著很多差距。
一、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外直接投資總體規模不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吸收外資的規模以及與發達國際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相比相差甚遠。截至2005年底,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0182億美元,是我國的35.3倍;英國為13781億美元,是我國的24.1倍;日本為3705億美元,是我國的6.5倍。在發展中國家中,2005年末新加坡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1009億美元,是我國的1.8倍。
(數據來派,商務部統計)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成熟的經濟體,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對外投資額與吸收外資額的規模一般應保持在1∶1.1左右的水平。這樣有利于國際資本的雙向流動,有利于形成資本流入與流出的動態平衡,有利于經濟體納入資本全球化的潮流。從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水平于吸收外資水平極不平衡,以2005年為例,世界平均水平為1∶1.11,發達國家為1∶1.15,發展中國家為1∶0.14,而我國僅為1∶0.13。
2.海外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
在海外創辦企業要求具有大批高級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財會人才和法律人才,這些人才要能用外語處理有關業務和糾紛。而我國有些外匯經營管理人員經常抱有臨時觀念,缺乏跨國經營管理人員應有的素質,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不具備國際金融貿易知識,不懂當地法律,以致海外企業經營業務難以順利開展,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海外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對自身優勢和競爭對手缺乏比較性研究;另外人事管理中缺乏一套科學選人、用人、輪換的制度。
3.投資主體結構不盡合理
在我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中,國有企業占的比例較大。尤其是大型中央國有企業集團和國家控股企業占主導地位。而從整個世界范圍看,海外直接投資活動的主體一般都是以私人企業為主的。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有關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數據庫資料顯示,在580家有相關數據的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私人企業為375家,占企業數目的64.7%;國有企業118家,占20.3%;混合企業87家,占15%。而我國的中央國有企業占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81.8%,地方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只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16.4%。國有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存在著產權不明晰、產權安排無效率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國有企業在進行跨國投資的時候會出現種種內部問題,我國要發展對外直接投資,鼓勵私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必由之路。
4.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地區分布不合理
我國的投資大部分集中在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仍處于開發中,市場規模小,經濟發展不成熟,投資很難體現出來規模經濟效益。并且,過度集中的區域投資結構也會形成企業設點重復交叉、自相競爭的不正常局面,對我國海外投資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的不足就是企業研發水平不高,缺乏技術優勢和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發達國家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人才,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管理經營水平,從而提高自身的整體競爭能力;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市場成熟度高,規模大,對商品的吸收能力大,有利于投資效益的實現。
二、對外直接投資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1.企業方面
(1)加強企業管理,培養跨國人才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海外企業也不例外。由于我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當前必須強化海外企業的內部管理,強化海外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加強海外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盡快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盡快建立和完善海外企業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然而,這些工作都需要人來執行和完成,所以說國際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興辦海外企業需要大量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要求他們既要精通外語,熟悉國際慣例、國際市場,又要具備較高管理技能、較強的公共關系技能和適應能力、強烈的開拓精神和獻身精神。因此一方面我們必須采取多種途徑不拘一格地去發現和培養跨國經營人才;另一方面還要加強企業外派人員的在職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知識、國際經營技能和外語水平,使他們能盡快適應國際化經營的需要。
(2)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必須從積極研究世界經濟形勢,適應流入國的政局、政策和加強內部管理等幾個方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和抵御風險能力。在抵御這些風險時,應當區別對外直接投資流入國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政局穩定、支付能力強且信譽好的,應集聚優勢,精心組織,全力開拓;對政局相對穩定,但對外政策因外國勢力影響有較大變數傾向的,應冷靜分析,密切觀察,做好應變準備;對政局不穩、內憂外患且投資風險較大的,應謹慎行為,果斷決策,努力減少損失。
2.從政府方面考察
(1)科學制定對外投資戰略規劃政府在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發展進程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指導和服務作用,但由于管理體制上與企業海外發展要求的不相適應,在客觀上加大了企業的投資風險。因此只有加快完善政府境外投資宏觀管理體制,才能使企業有明確的規劃指導和有力的政策保障。統籌全局,制定國家總體的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及實施辦法,鼓勵指導跨地區跨部門跨國別的合作、聯合、戰略聯盟、集群式發展等各種方式的投資,明確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產業、重點區位。
(2)以中介網絡為依托,提供全面信息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必須詳細了解東道國經濟、政治等方面的信息,正確選擇投資區域和投資項目,合理確定投資規模。但是對外投資信息的收集整理僅靠企業本身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因此由政府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十分必要。中國政府可以在海外投資管理機構下設信息咨詢服務中心,由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政策咨詢服務,由商務部、研究機構、中國銀行海外機構、國家駐外使館的商務參贊機構等組成海外投資信息服務的網絡,為海外投資企業提供各種信息咨詢和項目論證,幫助企業有的放矢地監控投資風險。
(3)制定對外投資促進政策發達國家大都對本國的海外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以此來促進本國海外企業的經營活動。法國政府甚至規定對本國企業在海外的一切收入不征稅。英國政府則對本國企業的境外投資減征多達25%的稅款。我國政府也應學習這種經驗,促進我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我國企業用國產的機械設備、技術、半成品,以及原材料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應享受比一般貿易品更加低的出口關稅。還有,對于國內需要長期進口的原材料,我國的海外直接投資企業返銷國內時,也應該享受優惠的稅收待遇,這種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還應將海外企業的中方員工的個人所得稅列為對象。
參考文獻:
[1]陳云天:中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狀況分析[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2]劉效梅:我國境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和阻力分析[J].價格月刊,2007,10):24~26
[3]王嵐: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與策略[J].甘肅金融,2007,(10):27~28
- 上一篇:切線的性質數學教案
- 下一篇:論航空運輸市場營銷戰略